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服务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服务进口与经济增长关联性日益显著的统计现象,以及人们对服务进口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不同认识,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以及中国的检验结果都显示,他们的服务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线形组合,服务进口能在长期内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发展中经济体服务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为影响的因果关系,说明服务进口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仅仅是一个统计现象,而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增长规律.但必须注意的是,服务进口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其作用的发挥要依赖于特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从上年的6960万吨减少到6490万吨,下降6.7%。原油进口量随国内炼油厂加工量一同下降。来自中东的高友原油进口量猛增,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由上年的26%增长到39%。伊朗取代阿曼成为中国进口原油的最大供应国。随着国际油价下跌,进口原油成本降低。燃料油进口量大增促使成品油进口量增长19%。汽油出口量创下了577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并使成品油出口上升了12%。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在2000年出现10年来首次下降后,2001年恢复增长,489万吨的液化气进口量约占国内市场的3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原油进口实行解冻以有晨国有贸易单位进口成品油则可能会制约国内炼油厂增加加工量。2002年,原油进口量可能继续保持去年水平,LPG进口量可能会明显增多,华东地区LPG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励。  相似文献   

3.
罗艺 《中国石化》2004,(8):14-15
2004年2月在新加坡举办的美国“化学周刊”亚太地区年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为石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亚洲将继续是石化产品的主要进口国,预计2005年该地区将进口化工产品1100万吨,2010年进口1700万吨。亚太地区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印度和泰国的GDP年均增长6%,中国在7%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鼓励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同时进一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出口,维持国内油品供应平衡,2007年,国家将成品油进口关税由6%左右降低为2%。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在石油贸易上也有所显现,以汽柴油为代表的成品油进口增长高于出口。汽油进口高增长2007年汽油进出口均出现增长,进口关税的下调对进口有所促进,进口增幅高于出口。2007年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5552.5万吨,同比增长5.8%;进口量为22.7万吨,同比增长2.7倍;出口量达464.2万吨,同比增长32.4%。  相似文献   

5.
《中国纺织》2004,(4):32-32
2003年,美国的针织衫(目录337/338)进口继续增长,尽管估计这种情况将在后配额时代发生变化,但中美诸国已在美国市场抢占了有利位置,他们离美国近,又不缴税,因此具有很大竞争优势,估计从中国的进口也会大幅增加,因为原来的基数很低。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危机后经济的逐步恢复,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出现了反弹,预计2000年需求仍将继续增长。由于亚太地区原油产量增长缓慢和需求不断增长,这一地区未来10年需要进口更多的原油。尽管本地区从大西洋区域进口的原油也在增加, 原油和油品主要只能由中东产油国来满足。在今后10年间,中东地区增另的石油出口量的80%将进入亚太地区相比之下,美国将继续使本国的石油进口来源更加多样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未来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国内棉价毫无优势的形势下,印度、巴基斯坦棉纱大肆进入中国。专家预测,未来两年,进口纱还将不断增长。近半年来,如果要问在棉纺行业最受关注的现象是什么?进口纱火爆肯定是其中一个现象。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55.29万吨,同比增长55.38%。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91.70万吨,同比增长24.90%。进口纱已成火爆之势。多名业内人士认为,进口纱火爆除了价格比国内低外,还有更多深层次原因。预计在未来1~2年内进口纱还将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淮滨 《中国纺织》2007,(1):14-14
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明年经济工作的原则和主要任务时说:“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这是多年来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进口”。这一新的提法,是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外贸出口迅速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提出的,预示着中国外贸战略的重大调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日前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加大进口力度,进口更多的高新技术设备和引进具有较高水平的高新技术。他预计,我国全年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4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26%左右,约为7450亿美元,进口约6550亿美元,增长18%左右。  相似文献   

10.
刘涛 《董事会》2009,(10):21-21
不难想见,一些国家将更多地诉诸贸易保护手段来推动本国出口增长、进口减少。这对处于经济复苏阶段的中国出口企业也提出了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的资源短缺面临着巨大风险:在过去10年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6.66%;而同期中国石油的产量年均增速仅为1.75%。2002年,中国石油的产量为1.68亿t,而石油消费量达2.45亿t。而未来10年净进口需求仍将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专家的解读是“对进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将加大进口力度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中国鼓励东西部产业间互动合作。  相似文献   

13.
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信息显示,受发达国家进口动力不足、贸易保护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半年中国纺织出口仍将处于相对困难的时期,国际间竞争加剧的情况将持续。
  据最新权威统计显示,今年前6月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27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1%。今年6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为240.9亿美元,同比增长5.3%,增速与上月持平,但比前5月增速低8.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尽管人们期望中国经济进行软着陆,但它仍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其国际海上贸易主要的动力:铁矿石、原油及其他商品进口的增长在过去几年将散装干货和散装湿货的运费推动到了空前的水平,而制成品的出口使得集装箱贸易保持了持续的增长。这是记者从transport logistic China2006物流博览会了解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虽然目前进口纱与国产纱价差在缩小,但是只要在相关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进口纱热度依然还将继续保持,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都将会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摩配》2006,(12):6-6
根据全国海关汽车商品进出口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全国汽车商品进口总额170.69亿美元,同比增长41.21%。其中,累计进口各类汽车(含底盘)17.91万辆,同比增长40.28%;累计进口金额59.52亿美元,同比增长49.72%。进口金额的增长远超过进口数量,这表明,单位车辆的价格在不断增加,这表明.在国产车型的冲击下.进口车型在趋于高档化.成为国产车型的有益补充。统计还显示.在所进口各类汽车(含底盘)所包含三类车型中.除了小型客车的单位价格在降低外.轿车和越野车的进口金额增长远高于进口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3):56-66,111,112
2011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为27286万吨,增长达7.6%.国内石油消费量在2010年大幅跃升12.7%之后,2011年增长5.5%,达到45625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由2010年的58.7%提高到59.8%.进口原油占加工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55.6%提高到56.4%.汽柴油出口减少和燃料油进口增多使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1481万吨,比2010年增长48.1%,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柴油再次呈现净进口.在炼厂气供应增加和天然气消费猛增的冲击下,液化石油气净进口量继续下降1.8%,至224万吨.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在内的天然气进口量增幅高达89%.2012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使油品需求增长进一步减弱,加工量增加将使油品供应增长与需求保持同步,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将继续上升.在进口量继续大幅上升的同时,国内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由2011年的21.2%升至28%左右.  相似文献   

18.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亚洲甲醇市场服务公司(MMSA)最近指出,由于中国需求维持强势而亚洲市场供应缺口继续存在。2006年亚洲醋酸供应将维持偏紧局面。MMSA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聚酯纤维产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了醋酸需求加快增长,目前中国每年进口醋酸达50万吨以上,但市场供应量比预期要少。近期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部分装置停工和降低开工率导致亚洲2月份醋酸现货价格上涨10~30美元/吨。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718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0.7%。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6940、77万吨,同比增长了15.2%。原油净进口量占原油加工量的比例首次超过31%。含硫原油进口量上升到2410万吨,增幅为2.8%,约占原油总进口量的35%。苏丹成为非洲对华原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来自苏丹的份额油达到642万吨,增长了29.2%。成品油进口量为2035.20万吨,同比下降了5.1%。成品油非国营贸易未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成品油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070.81万吨、增长了15.6%,其中汽油出口突破600万吨。预计,2003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仍将保持上升势头。成品油进口配额数量为2530万吨,其中非国营贸易为530万吨,配额中大部分仍是燃料油。2003年由于国家新标准16家机构从事非国营贸易,石油进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但是柴油进口的少量增加还不足以影响国内市场的供需结构。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不断上升,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而中国缺少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手段,因此石油供应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20.
2023年,中国炼油产能再创新高,炼厂开工率回升,成品油产量大幅增长;成品油消费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不同品种恢复节奏存在差异,航空煤油消费明显恢复;成品油消费结构变化明显,供需差量扩大;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宽幅震荡背景下,成品油批发价格小幅增长;成品油商业库存“汽跌柴涨”,油库建设需求旺盛;成品油进口大幅下降,俄罗斯成为中国成品油进口主要来源国,成品油出口量继续增加,主要出口至新加坡;多项市场专项整治方案出台,规范成品油市场运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成品油市场监管仍将持续完善,炼油行业将继续扩能,成品油产量将继续增长,成品油消费将回归低速增长通道,国际原油价格将宽幅震荡加剧成品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