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彬 《发展研究》2001,(2):13-14
人类社会正从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的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正取代资本成为时代最稀缺的资源。企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已不是简单的物理形态,而是更高级的知识的形态。换而言之,是知识而不是资本成为企业的最关键投入要素。企业的竞争优势源泉也将从原来的有形的物的形态转向无形的知识形态。时代在变革,企业理论也应反映这种变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理论也正从传统以交易成本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演变,从而使企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理论的新发展:企业知识理论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相似文献   

3.
在完全理性、完全信息的假定条件下,企业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被简化为一个生产函数.企业合约理论打破这样的假定,把研究重心转移到"交易"和"合约"上,也使得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模糊化,企业的生产特征被忽视.企业知识理论也在有限理性条件下,把研究重点回归到企业生产上,在新的假设条件下,分析企业的本质、企业的边界、企业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而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专有性的治理结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世建 《经济学家》2006,(3):120-121
主流企业理论的交易费用经济学仅从静态角度保障组织分工的效率、减少事前投资不足的机会主义行为危害、最小化交易成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十世纪后期,企业的能力理论逐渐成为企业理论新分支,企业的资源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企业的知识理论在不同的侧面或层次上表达了企业能力理论,都主张演化论的研究方法。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异质性资源和能力带来企业的竞争优势,知识是隐藏在企业能力背后最强大的动力源泉。企业知识积累具有路径依赖性、社会复杂性、内生性以及异质性的特征。企业知识理论始终强调企业异质性知识的重要性,并认…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自组织理论的企业知识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指出知识自组织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动力是分工协作、目的是企业知识创新、演化的形态是知识生态系统、组织形式是学习型组织,在归纳已有知识自组织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知识自组织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知识自组织理论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所有权安排的内生性研究有很多角度,可从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的角度来分析,也可从契约理论中的交易费用框架进行分析,还可从劳动分工与专业化进而从分布知识的角度分析。而从企业能力理论的角度和制度经济学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哈耶克的知识传统的角度出发,分析劳动分工所带来的知识分工对产权界定以及企业决策权的最优配置的影响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假设,科斯运用交易费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性质作了开创性的分析,界定了企业和市场的关系,这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循着科斯的分析思路,现代企业理论沿着企业和市场的关系、纵向一体化、不完全契约与团队理论、代理理论、治理理论两个理论分支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企业的产生及演进虽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但该理论在分析方法、分析内容等方面仍存在有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8.
科斯所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因科斯本人的含混表述和自相矛盾为后来演变成为企业契约论开了方便之门。企业契约论的共同特征是,从泛化是交易概念出发,用契约分析的方法,试图将企业组织还原为一组契约,因而把企业的性质说成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结”。科斯之后,张五常、詹森和梅克林等将企业契约论推到极端境地,企业因彻底“契约化”而“非组织化”了,这实际上否定了企业作为社会实体的存在本身。企业的本质规定性,应从要素集结之后的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寻找。这些活动与关系, 恰恰正是新古典经济学企业“黑匣子”里面所隐藏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企业理论的发展看企业的经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经济学以均衡假设为前提,企业作为一种抽象,其内部的经济性质被忽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对企业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强调交易费用的节约及企业“规制”特性。企业能力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从生产知识和能力的集合互补性活动和资源依赖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了企业的性质,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视角,发掘了企业新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虚拟企业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虚拟企业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现实和理论背景,然而有很多虚拟企业的研究是基于管理学范围框架进行的,而对于经济学框架之下的研究还不是太多.本文在对虚拟企业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从交易费用经济学中企业边界理论的角度对虚拟企业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虚拟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所在,以及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企业理论研究往往关注三个基本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和市场的边界是什么";"为什么企业会有所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同";以及这些理论如何被应用于企业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力图在这三个方面作出理论探索:一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回答企业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是建立一个基于知识传输的模型,并基于这个模型提出了四个可以检验的命题;三是讨论该模型对战略管理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的角度回顾企业能力理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基于知识的视角,从理论核心、分析对象、分析视角、分析维度、分类标准、方法论和组织适应七个方面来回顾、分析过去几十年来伯发展,7说明企业能力理论截然不同于其他理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试论知识的产权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分为可以与认识主体相分离的知识和无法与认识主体相分离的知识两大类,可以与认识主体相分离的知识则包括基础理论性知识,应用基础理论性知识与应用性知识三子类,对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理论性知识,应用基础理论性知识宜作公有产权制度安排,对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应用性知识宜作保密制度,专利权制度安排,对无法与认识主体相分离的特殊经验与技能性知识宜作私有产权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早期的组织研究集中在企业内部,考察以官僚行政机构为特征的科层制组织的适用性及变革的方向。但自从新制度经济学家将“交易”作为考察单元,提出了将不完全契约和关系契约作为企业间交易活动协调的三边或双边治理机制的交易费用理论(TCT)后,组织研究跨越了单体企业的边界范围,研究视角也开始走向了管理学、  相似文献   

15.
网络经济中的企业组织结构: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艳 《财经科学》2002,(2):59-6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基于互联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网络经济形态,并推动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本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首先分析了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企业不必将市场交易带来的成本内部化,更倾向于形成一种具网络化特点的企业组织结构。本进则将这种网络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划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种类型,并分析了其各自的运作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16.
科斯所提出的企业存在理论虽然揭示了企业的本质特征。但却混淆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组织制度是节约企业和个人交易费用的制度,而特定的组织存在并不是由交易费用高低所决定,而是取决于组织的目标和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评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集团化扩张的历史演进做了较为系统的考察,以新制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企业集团化扩张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以此为根据论述了中国企业集团化扩张的递进层次,指出以并购为主要形式的股权安排方式扩张失效时,以缔结战略联盟为主要形式的契约安排方式扩张就成为企业集团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会计功能的不断拓展,目前学者们也更倾向于从广义上定义会计控制。关于会计控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双重控制”的观点:第一重控制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第二重控制是经营者对生产活动的控制。公司治理下的会计控制有两个层次:一是所有者或授权人对经营者进行监控,通过制定绩效目标对经营者进行激励监督,促使经营者努力经营,以做出最优决策;二是经营者对公司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监控,促使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目的是实施有效管理并实现绩效目标。本文主要对企业理论与这两个层次的会计控制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企业知识市场交易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网络计算的环境下的企业知识需求分析和企业知识交易,分析了知识交易的方式,构造了企业知识交易模型,定义了企业知识交易方式代码、交易难度系数和企业知识链中的交易方式系数和交易模式系数,指出了企业知识的市场与企业的Intranet、知识图和交易规则等相关。  相似文献   

20.
企业薪酬激励制度设计得科学合理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作为企业代理人一方的广大员工的利益,而且会影响到作为企业委托人一方的产权所有者的利益。在对中国特色现代企业薪酬激励制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地把现代企业三大基础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我国现代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改革创新实践中来,既有其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更有其重大的现实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