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梅戏作为安徽最具标志性的文化艺术品牌和安徽人的骄傲,近些年来,黄梅戏的市场却正在不断萎缩,发展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障碍。无论是从弘扬民族文化这个角度,还是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高度,我们都应该更加重视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黄梅戏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分别从自主式和兼容式两种途径探讨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并阐述了黄梅戏与安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以及观光旅游三类旅游活动的兼融式合作。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情省力》2010,(1):37-38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市已成功举办了四届黄梅戏艺术节,今年在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黄梅戏艺术节不仅仅成为了安庆文化最大的演出季,而且以其高效、通达、有序、应变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了安庆城区乃至全市经济的发展。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给安庆带来多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情省力》2007,(4):45-46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一般人习惯认为,黄梅戏发源地是安徽,这是不确切的。黄梅(县)本身就在湖北,不过,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我特别崇拜豫剧大师常香玉,特别喜欢常派的戏,尤其是<花木兰>一剧.这部戏唱、念、做、打,四功并重,非常吃功,最能体现全才旦角演员的实力.  相似文献   

5.
李西峰 《魅力中国》2013,(14):89-89
在中国豫剧的发展史上,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前,是男角戏统治舞台的时代。当第一批女演员,如陈素真、马双枝、司凤英以及再稍晚一些的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等登上舞台之后,便形成了旦角戏统治豫剧舞台的时代,时至今日越演越烈,男演员大多沦为给旦角配戏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何流 《中国报道》2009,(3):98-99
上世纪80年代,黄梅戏盛极一时。90年代,在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强势冲击下,黄梅戏等一批传统剧种日渐式微。就在这时,从白墙青瓦的徽州老宅子里,走出了一个蒙着红盖头的“徽州女人”。在现实生活中,她的名字叫韩再芬。但在《徽州女人》这部戏里,女人无名无姓。今年4月,《徽州女人》将在武汉上演。  相似文献   

7.
方方 《魅力中国》2014,(6):91-91
河南曲剧是由民间小调和“高跷曲”衍变而成的,前后算起不过近百年的历史,正像山东吕剧、安徽黄梅戏、陕西眉胡戏一样,同属民歌体曲牌音乐,或日“曲牌联缀体”音乐剧种。据史料记载,曲剧的前身是在清乾隆时期的民间说唱艺术“牌子曲”的流传中。衍变为以民俗娱乐活动踩跷而歌德“高跷曲”。而后解脱高跷逐步走上高台,又经过吸纳民歌小曲小调发展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高台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戏曲文化整体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黄梅戏也逃不脱市场萎靡的厄运而面临种种营销困境。这些营销困境,不但包括黄梅戏戏曲艺术的先天不足、创新能力不足、行业的实力弱小、无力抗衡流行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康传广 《魅力中国》2013,(16):92-92
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戏曲的打击乐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往往一线贯穿到底,紧扣剧情的发展,左右剧情的节奏.制造出不同的气氛.打击乐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司鼓、大锣、手钗、小锣、堂鼓、定音鼓,对于这些主要乐器需要四五位专业人士来互相融合演奏,才能在戏曲伴奏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对烘托戏曲气氛,刻画人物性格,丰富剧本内容,以及节奏的变化等都起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戏曲旦角手势表演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霞 《魅力中国》2014,(17):69-69
身段,是戏曲表演中极为重要的表演手段,是舞蹈化的有一定规范的形体动作。然而手势动作又是戏曲身段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旦角手势表演。注意手的动势与人物内心活动的结合,重视手势运转的韵味,重视细腻的手势变化与手姿的美观。从最简单的比拟手段,到复杂的身段技巧,按照角色需要。运用不同的手势.配合眼、身、步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张倩 《理论观察》2022,(1):141-143
跨性别表演就是表演者通过变装和化妆等方式,模仿异性的姿态与形式,重点在于突出性别的重新构建的过程。演员在戏剧中扮演异性角色。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或是由女性扮演男性角色。在京剧艺术中,旦角表演集中体现了京剧跨性别形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戏苑百家&#183;燕升访谈》节目,我浮想联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和黄梅小生张辉一席谈话,扣人心弦,催人奋进,表明了中央电视台对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爱好者肺腑之音。  相似文献   

13.
非常感谢我的恩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把她艺术晚期的一个代表作<宇宙锋>"装疯"一折传手把手地授给了我.通过学习与演出这部戏,使我在豫剧旦角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方面中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我学会了用心、用技来塑造与刻画人物,使我懂得了中国豫剧艺术的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王松恩 《魅力中国》2014,(4):121-121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集戏曲文学、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戏曲舞台美术于一体。其中。戏曲音乐好比是戏曲的灵魂。那么,在戏曲音乐中,音乐伴奏则是为演员的声腔、念白、表演来服务的,同时二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音乐伴奏中,打击乐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有“一台锣鼓一台戏”的说法。豫剧,是中国戏曲中的第一大地方戏剧种。它的艺术风格激越豪迈、刚劲有力、舒展大气,因此在音乐伴奏中,更是离不开打击乐。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之春,应周口市青年豫剧团之邀,我在该团倾心打造的新创古典戏<云锦人家>中饰演了主要配角张彦.这部戏在当年的初冬时节参加了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荣获了金奖,我本人也获得了文化表演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豫剧舞台上,阎派代表剧目<秦雪梅>是一部爱情悲歌,可谓世间绝唱.作为河南省漯可市的一名青年旦角演员,我很喜欢这部悲剧戏,很喜欢阎立品大师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十分感谢团领导能为我排演此剧,圆了我的"阎派梦".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一部戏好看,感人生动的情节和情绪的波澜起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节奏在情绪的发展过程中,又起到抑扬顿挫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情感在节奏中爆发升华,节奏为情感推波助澜.情感如浪,节奏似风,没有起伏迭宕的节奏,再好的戏剧情节也是无风之浪,难掀高潮.因为戏剧文本提供的人物情绪往往是平面的,只有通过演员对角色的准确把握并有张有弛地表演出来,才能把角色的情感传达给观众,感染观众,进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这就对演员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要求演员寻求准确的表演节奏,从而塑造出更加鲜明的艺术形象.儿时学艺,老师是言传身教,学生是勤奋模仿,照葫芦画瓢,人云亦云.戏是学下来了,但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如何寻求准确的表演节奏更是一片茫然,领悟甚少.经过10多年的舞台实践,在不断地排练新戏和塑造各种不同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笔者逐渐对"节奏"这个极其深奥的词汇有了点滴的感性认识.现在把自己的些许体会笔述文中.  相似文献   

18.
肢体语言,早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开始进行研究,并发展成为一门颇有魅力的新科学——人体语言学。肢体语言指能够传递某种特定信息的面部表情、手势语,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等。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月花开时节,北京传来喜讯:尚派再传弟子、山东省京剧院演员鞠小苏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京剧四大旦角流派中的尚派艺术独具雄姿。它以刚健挺拔、满台烟云的表演风格,开掘了中国传统女性的阳刚之美,塑造了中国女性卓然独立、气势拓展的姿质风貌。无论是丰富艺术欣赏,还是刻划女性形象,尚派艺术都展现出自身独有的价值。鞠小苏,出身梨园家庭,6岁练功,11岁入潍坊戏校。之后,在潍坊市京剧团、济南军区京剧队、山东省京剧院不断学习进取。在艺术探索中,她钟情于尚派艺术。值得庆幸的是,尚派始祖尚小云先生的次子尚长麟,直承父业,多年献身于齐鲁舞台。这成为小苏投师尚门的天然良机。  相似文献   

20.
时间公元2003年10月9日地点贵州省德江县土家族铁坑村缘由掌坛师张毓福主持铁坑村张氏家族的祈福逐疫仪式,当地俗称“冲傩还愿”。“傩堂戏”是流传在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和苗族中, 以傩仪与戏剧表演为一体的驱鬼逐疫仪式。傩堂戏以“堂”为表演舞台,“祭中有戏,戏中有祭”, 在傩与戏的相互穿插中,完成一系列傩祭仪式和戏剧表演。傩完成与神相关的一切祭仪法事,戏则以娱人为目的,在增加热烈气氛的同时,达到酬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