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土地资源供给稀缺性与需求增长性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闲置、浪费,加剧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温修春  吴阳香 《特区经济》2005,(10):165-167
近些年来,在社会上广泛争论的一个话题,即房价与地价关系,尤其是政府部门与房地产开发商的争论。政府部门强调的是房价带动了地价的上涨,而非高地价推动房价上涨,招标拍卖挂牌(简称招、拍、挂,以下同)方式出让反映了土地的真实价格;但是,开发商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高地价推动房价上涨,其主要根源是政府垄断了土地的供给,招、拍、挂方式出让的价格是扭曲的价格。同时,双方都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与立场。  相似文献   

3.
乔林  孔淑红 《中国经贸》2012,(6):143-144
本文利用2001-2009年北京市相关数据分析了土地供给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土地供给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明显,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市场参与者关于未来房价的预期实现的。土地储备制度和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降低了土地供给水平,导致市场参与者形成土地减少、房价上涨的预期,同时地方政府出于利益考虑也对房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当前土地储备制度和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进行改革,破除政府靠土地“经营城市”的做法对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房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给是由政府垄断的.土地供给可以多也可以少,关键是怎么确定需求,这是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企业要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取得某种未来优势的供给能力。因为房地产行业未来供给能力是受约束的,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取得未来优势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控制存货和土地。然而控制存货与购买并囤积土地在资金上具有竞争性,外部金融支持削减了两者间的竞争性,从而使得有效供给不足进而促进房价持续上涨。房地产开发商控制供给提高价格的行为,并不需要任何的协议来维持,合作是自发产生的,所以房地产市场是自发性垄断合作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6.
面对越来越严的调控,开发商囤地依然热情似火。日前,一份据称是国土资源部提供给银监会用作信贷风险排查的《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情况表》被媒体公开,全国共有1457宗闲置土地被列入“黑名单”。然而,事实很快就证明,闲置土地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7.
只要商品房供短缺,地价无论高低房价都会涨。而由此引出的政策含义是,平抑房价应增加房屋供给而不是打压地价。房供短缺的局面不改变,打压地价只会增加开发商利润,房价不会降。这样看,那种指望打压地价来降低房价的想法,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政府若一旦采纳,对开发商来说当然正中下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的刚性与需求的弹性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地王"、房价上涨过快、空置率上升、结构不合理等影响市场健康运行的现象,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而在政府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今天,如何强化措施落实,保障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计划和上市计划,加强地下和地上的空间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大力推进保障房和公共租屋建设等措施来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我国跨区土地市场交易的意义和现实需求,对目前制约市场形成的制度供给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围绕城市化土地过程存在建设用地总体粗放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东部沿海和大城市用地紧张和中西部、中小城市用地浪费之间矛盾;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与农民利益维护和社会稳定之间矛盾等三对矛盾。这些矛盾本质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目标错位,最终导致区域间用地指标平均供给与用地需求巨大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现阶段在改变地方政府"以地生财"手段基础上实现"跨区土地市场一体化"对我国城市化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璐璐 《改革》2012,(1):24-32
中国土地供给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其实际操作表现为政府管制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在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伴随土地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以土地供给制度的演进轨迹为主线,呈现学术界对土地供给制度认识的差异性,并梳理政策脉络和基本法律框架,给出或然走向,藉此厘清土地供给的制度现状,揭示现阶段土地供给制度研究的共性、分歧及其改革难点。继而就种种表征进行评述,并简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官商勾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官商勾结已成为潜法则,是这个行业赢取暴利的基础。地方政府在土地开发一级市场中,低成本征收高成本卖出,赚取差价;开发商则不仅在土地二级、三级市场通过炒卖土地,而且通过炒卖楼花等众多手段,牟取暴利。地方政府的行为提高了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成本,开发商的行为直接导致房价节节攀升,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房价更快地上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探讨房价和土地供给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对2009—2017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房价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东部促进效果最大,西部的影响作用最小;在全国范围内,土地供给增加阻碍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但统计上不显著,划分区域后作用显著,东部有利于制造业结构升级,中、西部不利于制造业结构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两者之间的交互项对制造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不同地区结果有差异,东部的交互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中、西部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地开发决策行为具备不可回复性及可延迟性等特点,在未来不确定市场情况下,土地开发决策包含了选择价值权。文中结合我国土地严控的相关政策,分析了土地严控下的土地开发时机选择,并结合开发商、政府在处置闲置问题时的行为分析,提出积极引导市场土地有序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2010年的房地产业,在“限购令”等一系列房地产新政出台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价格仍旧出现了较快的上涨局面的原因.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相应的价格与供需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供需因素在这一次房价上涨过程中的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房价问题,甚至是住房问题,需要在合理扩大土地供给的同对,稳定信贷规模,实现房地产业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15.
土地市场结构与房地产价格——四次垫高房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央出台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情况下房价仍然居高不下,原因有多个方面。文章首先把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成两个大类:需求侧政策和供给侧政策。然后从中国特殊的土地市场结构出发,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管理中心的双面垄断、土地管理中心和房地产商的双重垄断,再加上土地拍卖的市场特征。基本结论是特殊的土地市场结构四次垫高了土地价格,从而影响房价过高;需求侧调控政策的作用有限且是暂时性的,起作用的应是供给侧政策。要从根本上降低过高的房价,必须改革土地集中供应体制。  相似文献   

16.
囤,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储存",中性动词. 那么,"囤地"呢? 土地,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囤地"本来是房地产开发商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曾几何时,在房价日益高涨带来的情绪压力下,"囤地"被视作意在让房价脱离民众购买力的"奸商诡计",而被加以贬义.  相似文献   

17.
6月12日,为规避开发商“囤地”,加强用地项目监督管理,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凡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用地项目,必须在2006年6月30日前动工建设,否则将按有关规定收取土地闲置费或收回土地。对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超出出让合同约定或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定的动工开发期限满一年未动工建设的,以及其他符合《福州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有关规定情形的,将被认定为闲置土地。据悉,福州市国土资源部门将在进行认定的基础上,从2006年7月1日起对没有动工建设的项目,按有关规定征收土地闲置费。  相似文献   

18.
回头再看看这深V的背后:一方面是房价的完美风暴,另一方面是房地产政策的一波三折。房价从年初的理性回归,到年中的全面回暖,再到年底的恐慌性抢购,活脱脱地“不要迷信降价,降价只是传说”。而房地产政策年初以四大国有银行延续7折利率为号,拉开了房地产振兴的大幕;年中则是加大土地供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房价过快上涨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客、自住客等多方利益主体复杂博弈且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结果。房价持续上行且调控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经营、以及由此衍生的反市场化行为。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将采取六大措施约束开发商囤积土地。第一,建立健全土地出让合同。第二,存在延期动工、预售、竣工和欠缴土地出让金等行为的开发建设企业,在未有效整改前一律不得进入土地一级市场;开发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在广州市储备土地超出其开发能力的,也将被限制参加土地拍卖。第三,将闲置土地监控、处置关口前移,实现对开发建设过程的全程监管。第四,坚决杜绝低价转让土地、转让闲置土地等违规行为。只有开发建设面积超过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三分之一或已投资额超过总投资额25%的土地。才能进行土地转让。第五,定期全面公开开发建设企业拥有土地的数量和开发建设进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