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尧青 《中国外资》2012,(4):239-241
<正>最高额抵押是我们银行信贷业务中比较普遍的担保融资方式,相对于单笔授信而言有利于提高签约效率、降低合同成本、方便信贷管理等。但是,现行法律对最高额抵押的规定却显得较为粗糙,《担保法》第59条至第62条对最高额抵押作了初步规定,《担保法解释》第81条至83条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而2007年施行的《物权法》第203条  相似文献   

2.
最高额抵押是我们银行信贷业务中比较普遍的担保融资方式,相对于单笔授信而言有利于提高签约效率、降低合同成本、方便信贷管理等.但是,现行法律对最高额抵押的规定却显得较为粗糙,《担保法》第59条至第62条对最高额抵押作了初步规定,《担保法解释》第81条至83条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而2007年施行的《物权法》第203条至第207条又在该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本文通过对最高额抵押的基本论述,以两起案例为引子,分别从立法层面和操作层面对当前最高额抵押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一番剖析,以起抛砖引玉之功效.一、最高额抵押概述所谓最高额抵押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抵押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的,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这一最高额抵押基础关系,《担保法》第60条规定:"借款合同可以附最高额抵押合同,债权人与债务人就某项商品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交易而签订的合同,可以附最高额抵押合同."如此看来,最高额抵押的基础关系主要存在于借款合同和商品买卖合同当中,其中实践中以借款合同为甚.  相似文献   

3.
一、开元证券发行背景、发行方式 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为成熟的金融衍生品的同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仍然是一片空白。虽然相关的讨论在国内理论界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真正的破冰之行还是从2005年底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的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两起理财业务纠纷案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都存在问题--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增大了银行的被诉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及有序发展,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与日元汇率挂钩的保本型美元结构性存款案例国内某公司因进出口贸易活动,有经常性的美元收入和日元支付,并有大量的美元资金沉淀。为防止日元升值导致未来对外支付成本的增加并提高资金收益,公司要求对美元资产进行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6.
7.
朱同明 《会计师》2006,(10):42-43
商贸流通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类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和引导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笔者希望借助此文,提醒商贸流通企业把经营和财务风险防范放在第一重要位置。2005年,笔者参加某市国有商贸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破产清算审计。该企业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先后发生两起贸易纠纷,两起纠纷产生的不良资产高达3000余万元,不良业务大量占用企业资金,企业无法归还到期债务,诱发财务困难,陷入破产清算的深渊。贸易纠纷回放纠纷一:A企业2003年进口6万吨选矿渣销售给某钢厂(以下简称B企业),按合同约定,将货物一…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类重组绩效的综合财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葵  金桩 《上海金融》2003,(12):31-32
本文对2000年度进行重大资产置换的21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类重组只在短期内提高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而长期内并没有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结论。在文章的最后对分析的结论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9.
小东  卫红 《税务学习》2003,(6):29-29
企业整体资产置换是指,一家企业以其经营活动的全部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与另一家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全部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进行整体交换,资产置换双方企业都不解散。企业整体资产置换原则上应在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全部资产和按公允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相似文献   

10.
11.
国税发[2000] 118号文(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第五条,将企业整体资产置换定义为:一家企业以其经营活动的全部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与另一家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全部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进行整体交换,资产置换双方企业都不解散.由其定义可知,企业整体资产置换以后,置换双方在互换整体资产后仍然各自存在,置换双方独立纳税人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企业整体资产置换实质上是一种换股交易.作为交易,尽管是以非货币性交易实现,但本质上仍隐含了企业资金的流出流入,因此,税法规定交易发生时原则上"应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全部资产和按公允价值购买另一方全部资产的经济业务,并进行所得税处理".至于税法同时规定的"如果整体资产置换交易中,作为资产置换交易补价(双方全部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总资产公允价值不高于25%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资产置换双方企业均不确认资产转让的所得或损失."仅仅是对我国企业改组的一种特殊税收处理方式,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免税,而是递延纳税.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置换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霞 《上海会计》2003,(10):32-34
自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2月22日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以来,各ST、PT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纷纷加快了资产重组步伐,进行所谓重大资产置换。2001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了重大资产置换的标准,即资产置换涉及的资产总额、净资产或主营业务收入三项指标中的任意一项达到50%以上。但对重大资产置换的会计政策法规尚未有明确的规范。本文试对重大资产置换的相关会计问题作些探讨。一、重大资产置换涉及的若干财务会计问题(一)关于换入资产的计价。我国上市公司在…  相似文献   

13.
衢州市工行营业部曾是一个信贷资产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支行,1997年末,三项不良贷款率一度高达47.15%,经过清收转化,到2003年末降至3.7%,2004年年末更降至0.72%,不良贷款绝对额总共下降5.55亿元,其中现金收回达1.89亿元.长期以来大批国有企业构成银行贷款主体,因体制、经营等客观原因造成大量不良贷款,近年来城市建设、房地产和民营企业成为贷款的主要投放对象.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贷后管理,是银行的重要工作内容.该行在做好"减"法的同时,认真做好"加"法,99年以来营业部新增贷款余额9.16亿元,新增贷款实现"零"不良.  相似文献   

14.
15.
楼爱眉 《财会学习》2009,(10):45-46
金融企业抵债资产形式多样,涉税环节较多,政策规定也较为复杂。各商业银行在企业抵债资产税务处理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是目前银行系统税务检查的重点。笔者结合案例,深入剖析了金融企业抵债资产的收取、保管、处置等涉及的税收政策难点和疑点,以期能帮助金融企业更好理解和掌握与抵债资产管理的相关税收政策,有效规避涉税风险。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是指股权或债权凭证的出售,该股权或债权凭证代表了一种独立的、有收入流的财产或财产集合中的所有权利益,这种交易被架构为减少或重新分配在拥有或出借这些基本财产时的风险,以及确保这些财产更加市场化,从而比仅仅拥有这些基本财产的所有权利益或债权有更多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最近,浙江宁波地区农业银行系统先后发生了两起贪污盗窃万元以上的大案。一起发生在余姚县湖东信用社,一起发生在宁海县薛岙信用社。两起案件颇有相似之处,罪犯都是信用社会计,都是采取向银行领款不入帐的手法各贪污一万四千元,而且作案前都是思想落后、嗜赌成性的青年,作案后均畏罪潜逃。通过分析这两起案件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一、银行、信用社并非“清水衙门”。以前有的同志总认为行、社实行钱帐分管,制度健全,出不了大问题,因而对财务管理不够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资产置换的个案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资产置换中面临的市场障碍.法律障碍,并提出应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积极推广,大力扶持资产置换。  相似文献   

19.
解读资产评估案例 S资产评估事务所 (简称"S事务所")2000年在某省设立,主营评估业务,2001年在北京成立总所,原地方所注册为分所.  相似文献   

20.
徐玉堂 《上海会计》2002,(12):31-33
中国顺利地加入了WTO后,众多企业为了增强国际的竞争能力,通过资产重组、资产转让、资产置换等多种形式来达到企业合并、分立的目的,从而使资源利用最优化,企业获得新的生命力。本文从实际出发,重点论述整体资产转让和整体资产置换在会计上与税务上的差异,以期抛砖引玉。一、企业整体资产转让的含义企业整体资产转让,是指一家转让企业不需要解散,而将其经营活动的全部(包括所有资产和负债)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转让给另一家接受企业,以换取代表接受企业资本的股权(含股份、股票等),还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