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辉清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Z1)
2004年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将全国各省市的发改委、经贸委及有关行业协会招进京城,就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的文件展开讨论。会议研究确定,到201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变增长方式的开始。循环经济由国家环保局自1999年开始推动,一开始是倡导“清洁生产”。2002年国家环保局确定了辽宁省和贵阳市为循环经济试点省市。后来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也参与其中。循环经济的突然兴起毫不奇怪,中国近几年来深感能源紧张… 相似文献
2.
3.
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需要1.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2003年我国GD P的增长率超过9%,今后几年仍将快速增长。然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我国万元GD 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规律为指导,围绕产业结构的生态转型,更能体现循环经济在根本上是以新型工业化变革传统经济体系与增长方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不仅深化了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意义的认识,同时也进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标明一步有利于中国统筹发展的新课题。本文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从认识、政策、技术等三个方面深化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在循环经济研究方面进行开拓性的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15年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来看,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涵,使之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向良好的方向转变,按照目前的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和生态恶化的走势,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属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落后,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正式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确立的2年时间内,作为在资金有效配置方面充当主角的海西州各家金融机构,如何为柴达木循环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立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一条重要途径。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近些年来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存在公众认识不高、政策法规滞后、发展基础薄弱、科技保障不足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应在切实抓紧抓好国家、省里制定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同时,亟需进一步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政策,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全面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以实现我省“十一五”提出的能耗降低22%和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丽霞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9):34-38
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而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数字的增长上,从根本上说,也是一场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政策体制的深刻变革。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这场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中国是一个高额度投资的国家。中国2004年投资占整个GDP的比重达到45%左右,增长速度达到28.6%。同时,中国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原材料消耗的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虽然近年来中国的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主要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相对低GDP产出来支撑增长的,不论是国家宏观经济效率,还是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率都不高。比如:2003年,中国的GDP仅占世界GDP的3.8%,但是我们消耗钢材、煤炭、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有效缓解要素制约,力保绍兴经济稳健运行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生态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之举,更是绍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再上新台阶的发展之策。站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绍兴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对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及未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前景,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正迈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性轨道。面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变革,《中国经济信息》助推前行,倾情力证和颂扬这一恢弘的篇章。从本期起,隆重推出《循环经济方略大观》专题。开辟《高层访谈》、《专家论坛》、《省市蓝图与行动》、《示范园区展示》、《产业先锋》、《企业点将台》等栏目展开系列报道,同时推出“循环经济创新企业论坛”和“循环经济创新优秀企业”征评活动,请读者关注我们的后续报导和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12):34-34
近日,循环经济投融资政策座谈会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此次座谈会旨在加强政府、银行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探讨建立一个良性、面向市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和政策环境,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循环经济。有效解决发展循环经济投入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9.6%。但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持续加剧为代价的。2004年我国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27%的钢铁,25%的铝材和40%的水泥.但创造的GDP却只是全球的4.3%。据统计.目前我国万元生产总值的能耗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这种高消费、高投入、高排放来发展的经济增长,使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凸现。因此中国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和关键。技术进步泛指技术或技术系统为实现某种更高的目标而产生的演化与变革,具备突破意义的根本性变革称为技术革命,仅有改进意义积累性的演化称为技术创新。两者在经济发展中的宏观和微观层次都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