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或区域的地域空间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更为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众多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基于此,本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梅 《改革与战略》2000,(2):32-34,7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城市化一方面孕育了城市现代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并改变了人们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但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文章从城市化的人口结构出发,分析准城市化现象,描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特征,结合工业化、二元经济结构、农民、政府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政策设想.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发展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外来工融入江宁,农民变成市民,如何加强新市民教育,提高新市民整体素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已成为当前江宁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为视角进行研究,同时参考了全国一些典型城市的工作做法,分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市民素质提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滨 《山东经济》2007,23(3):41-46
日本、韩国能源工业发展均经历了三方面的转变:能源结构由以煤炭为主向以石油为主再向多元化方向转变,能源政策由以国内为主向以国外为主再向内外并举转变,能源工业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鉴于我国能源资源的状况和国际能源环境,我国未来能源工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技术提升与体制改革并重、立足国内与环境保护并重、海外拓展与能源安全并重”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处于历史性转折和发展阶段。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国上下,特别是各城  相似文献   

7.
论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新疆财经》2001,(6):30-31,35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大大落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经济工业化进程。造成这一落后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浅论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只有融入大中城市、城市群及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中,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化过程中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扩散能力大大增强,与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都市圈这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其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使得政府把构建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战略.陕西已明确提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自西向东涵盖宝鸡、咸阳、铜川和渭南四市的关中都市圈,以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改革开放30年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与理论问题。江苏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一些具有我国城市化前沿的特色,对全国产生了示范与借鉴意义。该文对江苏城市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提炼、梳理,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及未来方向作了比较清晰的展示和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2007-2011年福建省城市化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复合度进行评价,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其综合效益,并计算出其五年来的复合度,从而得出当前福建省城市化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依此提出未来福建省城市化低碳经济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对消费低碳化理念的宣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效率以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服务业。本文通过分析发现,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化前期的主要拉动力量是工业化,而城市化中后期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但与陕西省城市化相关性更大的是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因此,提高城市化进程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  相似文献   

13.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协同发展作用机理,文章构建福建省新型城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评二者协调发展程度,进而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深入剖析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2000-2015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013年前城镇化发展滞后旅游业发展。两者具有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且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中,旅游产业对城镇化拥有反向修正作用,旅游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研究为促进福建省旅游业与城镇化深入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化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北京市城市化程度在我国属于较高水平。城市化率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现象,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从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看,当一个城市的城市化率达到较高水平后,进一步提高其城市化程度,必将依靠服务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我国1978-2014年城镇化率与就业比重的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检验,进行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城镇化率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原因,两者之间呈现出较强的相互推动作用且对彼此的波动的贡献率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未来我国城镇化推进和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演变规律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特区经济》2007,(5):27-29
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具有一种内在的协调发展关系,但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忽视了这种关系,从而导致问题凸现。本文首先归纳出城市化进程中的速度演变规律和空间演变规律,继而分析了房地产业与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关系,最后,对未来15年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数量供应和空间布局进行了大致规划。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民兼业化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农户兼业化结构分析表明,“离土又离乡“模式是农户兼业化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农业经济、对于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小城镇建设而言,已经弊病凸现,因此,推进农民兼业化模式回归,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9.
王军 《新疆财经》2014,(2):19-23,80
本文采用我国1985年-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和估计了我国保险业发展、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非寿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寿险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不显著;城市化水平、非寿险业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关系,而寿险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非寿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此,本文提出政府应加大对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均衡发展寿险业和非寿险业,重点支持县域和农村保险业的发展,拓宽保险业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途径;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非寿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彩霞 《特区经济》2009,(12):290-291
面对自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压力,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但要解决如此之众人数的就业问题,所能作出选择的余地实际上已经非常有限,其主要就落在了城镇化建设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上。城镇化水平是衡量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加快农村城镇化、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必须走发展非农产业即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道路。文章运用1978~2008年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中国城镇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及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