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业潜在竞争优势理论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容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关键时期,关于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的选择标准,学术界莫衷一是。本文从需求分析的角度,提出产业潜在竞争优势的概念和理论,认为,具有本国密集需求的产业是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产业,当本国密集需求与世界需求发展方向相一致,该产业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演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与国际贸易形式的演进,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发生形式,对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持续进行着重构与深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从比较优势的演化入手,讨论了比较优势如何演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三者的联动关系,分析了中国产业的三大基本特征,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走比较优势非线性演化与线性演化并重之路,促进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推进产业模块化、实施产业集群,枸建区域联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纵横》2017,(11)
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向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或集成服务获得价值增值进而提升竞争力。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降低制造业服务化市场准入门槛,但仍存在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不强、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度不足、服务在价值链的比重较低、难以协调个性化生产与规模化生产的效率、中低端制造业企业提供附加服务的动力不足、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等问题。为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定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方向;制造业应重构企业价值链、充分利用"互联网+制造业"为客户提供智能服务、重视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采取多种服务方式并转变为集成服务的供应商。 相似文献
5.
笔者借鉴Hummel(2001)的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以及行业净附加值比重,并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考察的7个年份当中,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都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制造业总体以及16个细分行业的净附加值率在考察年份中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通过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升级,但却导致了细分行业净附加值比重的下降,对制造业的产业内升级作用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相似文献
6.
7.
比较竞争优势与中国产业的国际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强调要素优势在一国产业定位中的作用,却把要素优势等同于产业优势,忽略了其它的约束条件,致使践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贫困化增长”之中,竞争优势理论所强调的优势要素,因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结构相距甚远,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定位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鉴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和我国大国经济的特征,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对本国产业进行国际定位时,要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比较竞争优势,按照比较竞争优势原则定位我国的产业,既能解决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又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以甘肃产业调整实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然后分析了甘肃经济长期以来走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甘肃产业调整应走竞争优势导向型发展之路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演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步提升之中.本文构建了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模型,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演化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基本上处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要提升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和提高医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