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观察》2013,(6):4-4
对于合资自主问题,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看法存在。 抨击合资自主最彻底的,莫过于广汽集团的曾庆洪总经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论坛上,他讲了三句话:合资企业不应该搞自主品牌、合资企业搞不成自主品牌、台自主品牌。真可谓“数罪并罚”,痛快淋漓。  相似文献   

2.
蒋琦 《汽车观察》2011,(5):114-114
或许合资企业通过合资自主这一换马甲形式即可对自主品牌带来大面积杀伤,但自主品牌的还击手段现在来看仍不丰富。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社会》2011,(33):110-111
只要生产合资自主品牌或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公开和不公开的优惠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自主品牌原本是奇瑞、吉利等民族汽车工业的代名词,但最近合资汽车企业也加入这一阵营,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继广汽本田发布自主品牌“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启用“宝骏”、东风日产友布“启辰”之后,神龙汽车也在最近公布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启动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计划。此外,一汽丰田、东风本田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推出合资公司旗下的全新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5.
自主!未来!     
黄蓓蕾 《汽车观察》2012,(12):62-65
很显然,与三菱的合资,广汽集团依然拿不到核心技术,实际上,广汽也并非看重三菱的发动机.在采访中,广汽的一位高层还向《汽车观察》表示,即便与三菱的合资,在广汽自主品牌车上,三菱的发动机还不够档次,也不会匹配. 反观广汽曾经携手的本田、丰田等日系品牌,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下,合资企业作为中国轿车生产的主要力量,被戏剧性地赋予"抵制进口车"的重任,被中国政府予以保护和扶持.高额利润曾经一度遮盖了"技术封锁"真相,在合资和直接引进车型中,每年10亿元甚至20亿元利润放在合资的中方企业面前,被日方视作"命根子"的核心技术,中方已经没有能力去计较.  相似文献   

6.
合资企业动力总成的加速升级换代,更凸显出自主品牌在动力总成升级上的困境,外购、联合开发、成立核心零部件合资公司等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相似文献   

7.
《汽车观察》2014,(10):22-23
在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诞生于合资品牌之后1 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是后来者,虽然是弱者,但是这些自主品牌企业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中国式的发展策略,一路奋起直追,将市场份额提升到了40%以上。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攀升,尤其是合资企业大量产品价格的下调,原来与合资品牌之间的价格缓冲区逐渐消失。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已连续12个月下滑。  相似文献   

8.
声音     
《汽车与社会》2012,(18):10-10
在想为什么合资企业搞自主?如果外方支持中华、金杯发展,干嘛非要在合资企业搞自主?合资企业搞自主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让我选择的话,如果宝马愿意把技术在它的支持下给我,让我在中华里面干,我觉得这条路比在华晨宝马里面搞自主要好得多,谁都简单了。如果不愿意这么做,非要跟合资企业折腾去,咱也不怕,折腾呗,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9.
合资的奉献     
, 《汽车观察》2013,(7):77-84
从1983年我国第一家中外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到现在,全世界主流的汽车企业和品牌基本上已全部进入中国,与中国的车企进行合资生产汽车。30年来,这些合资企业引入了世界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不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合资企业的中方通过对自主的反哺,又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摩配》2006,(10):18-23,17
汽车合资企业能不能搞自主创新,如何搞自主创新,既是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个敏感话题。说它重要,是因为合资企业在我们今天的汽车工业中所占比重很大,市场上轿车产品80%左右都是由合资企业提供的,可以说合资企业主宰了当前我国的轿车工业。说它敏感,是因为合资企业的自主创新牵涉到合资双方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合资双方的关系,甚至会影响到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战略的贯彻和执行。合资企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史上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还在继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11.
汪涛 《汽车观察》2011,(5):26-26
合资自主品牌以其在技术和研发、营销体系上与合资品牌的一脉相承,同时又相对于合资品牌车型所具有的一定价格优势,从而对本土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都形成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中国汽车合资股比是否要放开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改革人士赞成,行业协会反对;经济学家赞成,国有企业反对;民营自主品牌赞成,国有自主品牌反对;有的媒体赞成,有的媒体反对;有的媒体有时赞成,有时反对。总之,有点乱。细品反对的理由,能读懂的大致如下:一旦股比放开,中方在合资企业中就会变成从属地位,不仅话语权更低,收益也会大减。更可怕的是外国独资的企业一上马,我们谁  相似文献   

13.
保持本色     
A:自从结束了2010年的高增长后,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一直差强人意,他们的机会在哪里? L:我觉得现在对自主品牌的判断过于悲观了,其实自主品牌在最近两年市场份额的下降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尤其是2009年、2010年,在国家刺激政策的助推下,有相当一部分的销量是被刺激出来的,而并非消费者自然的购买过程. 另外,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北京成为了自主品牌的主要市场之一,而2011年北京开始实施限购政策,让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开始下降.其实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回落过程,并不是说突然消费者发现自主品牌品质恶化了,或者是和合资品牌之间的质量差距拉大了,实际上根据J.D.Power的调查,他们跟合资品牌的质量其实过去数十年来在一直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认为合资企业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各项创新计划中,应当给予以跨国公司“国民待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在2005年的新车销售中,合资品牌占72%;乘用车合资品牌占59%。石耀东认为,抛开合资企业谈自主创新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合资企业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骨干力量”。他说:“合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建设了一批研发机构或工程技术中心(有的还建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如上海泛亚);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项目开发过程中,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本地技术专家团队;了解和熟悉…  相似文献   

15.
在大中型客车领域.合资企业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中外合资企业;另一类是"中中合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资企业风靡中国,客车行业也不例外。中外合资的客车企业多达十几家,比较著名的有常州依维柯、亚星-奔驰、广州五十铃、沈飞日野、天津伊利萨尔、西安两沃、上海申沃、桂林大宇等。其中有些已经倒闭,多数企业则处境艰难,真正经营效益较好的凤毛麟角。"中中合资"的客车企业成功的也不多,比如重庆宇通、洛阳宇通、中大峨嵋、资阳亚星、重庆安凯等企业都已经散伙。为何合资企业在客车行业很难"生存"下来?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4种: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汽车观察》2008,(2):18-18
"未来三年将是自主创新的大好时机。"我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陈光祖近日指出,自主品牌汽车的活动范围正在不断变化和提升,我国汽车的出口将不断深化,成为实现"走出去"发展战略一大亮点,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正在酝酿在2008年会有新的花朵出现,也都增添了自主品牌的新意念,小排量汽车将在车燃油税等支援下,有望给自主品牌一个反弹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合资自主     
张静 《汽车观察》2011,(5):68-68
该到场的都到场了: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广汽本田理念S1、东风日产启辰概念车;该表态的也表态了:上海大众确定推进合资自主项目,长安PSA表示开辟合资自主车型,天津一汽丰田自主品牌新车已列入议事日程;还有一大批"雷声大雨点小"的跟风企业:北京现代、广汽丰田、东风本田、长安福特马自达等,虽未最终确定但都已开始慎重探讨。愚公移山式的坚持终成正果,合资自主模式正式有了自己的第一波产品,成为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8.
杨锋磊 《汽车观察》2012,(6):102-106
在前期的以多元化合资为发展主题的战略取得成功之后,从东风乘用车公司诞生开始,东风以"合资反哺自主"的方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自朱福寿去年4月正式出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开始,东风汽车内部掀起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和变革,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在外界看来,这项以自主为核心的战略正趋于完整. 继2011年12月10日,东风公司对外发布"乾"D300计划(即东风2012-2016年自主品牌的中期事业计划)之后,今年4月20日,在2012年北京车展前夕,东风汽车发布了"东风风神A1计划"、 "东风小康中期事业计划"等自主板块事业单元的"十二五"规划,同时还颁布了东风汽车的"DH310海外中期事业计划".东风的自主板块与合资板块也将开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汽车行业,合资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现存的主流方式。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90%的份额由跨国公司品牌占领,只有10%属于中国的自主品牌。合资企业的中方虽然按照规定持股50%以上,但它们拿到手的实际利润却在30%以下,另外20%被外方以技术提成等各种方式转移。  相似文献   

20.
有多少消费者会选择自主品牌中级车?自主品牌中级车能否抗衡合资品牌经济型车?自主品牌中级车价格的上天花板是多少?合资品牌有多大的溢价优势?自主品牌向上延伸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消费者比较看好哪款自主品牌中级车?自主品牌中级车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