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社会公正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财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当务之急。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极为复杂和深刻的财政学命题,只有突破在现有财政收支框架内讨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局限,立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战略背景,并结合下一步财政体制的均等化改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有可能从理念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研究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均等化指数法,实证研究了河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乡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高低程度依次是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其均等化指数分别为0.8643、0.8547、0.7534;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指数要低于产出指数.因此,河南省各级政府应采取适当的财政投入产出匹配政策,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优化公共财政支出方向及其结构,不断调整并优化城市和农村的财政支出规模,实现河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众多有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文献进行综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出现的原因,以期为更好地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报告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面临的矛盾,重点围绕城乡义务教育、城乡社会保障、城乡医疗卫生、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四个领域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报告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包括:一是国家财力分配要实行"三个倾斜";二是在推进相关重大制度与体制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三是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四是注重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存在明显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差异,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呈现能力差异和水平差异,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现状及成因,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邓菊秋 《时代金融》2014,(14):45-46
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公共财政的根本要求。城乡居民在享受基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其根源在于城乡财力差异和财政政策的差异。因此,统筹城乡财政政策,增加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常玉斐 《云南金融》2011,(8X):191-191
我国存在明显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差异,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呈现能力差异和水平差异,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现状及成因,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十二五”规划中又一次被列为重点内容,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鄂州市在近几年的城乡一体化改革中,提出全域鄂州的理念,采取城乡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初步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借鉴“鄂州经验”,消除城乡二元化发展模式,推行职权法定和问责制度,实行绩效考评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努力消除城乡差距,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美、澳、日等发达国家为例,系统考察了城乡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进程,并总结其基本经验。研究表明,均等化的实现步骤都遵从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业从业人员后农业从业人员、先富裕人群后贫困人群的顺序;均等化的实现条件需要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丰裕的财政收入、明晰的政府责任以及政府治理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城乡“二元结构”利益固化的财政政策,导致局部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大,且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因地而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应加快扩大国家财政“三农”支出比重、明确地方财政承担“三农”支出的责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并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中,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并建立计量模型,用1989-2003年的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财政的预算约束和政府对农民偏好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的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乡关系.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改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为此需要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我国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城乡二元发展战略和农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使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十八大报告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公共产品非均衡供给的二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村医的诊疗能力有一定提高。农村居民患者的就医意向和对村医服务态度的评价与其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同时村医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宣传不够,对微利的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视不够。为更好地发挥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网底”的作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力度应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异,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建立权责分明的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各级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偿比例,鼓励多元化筹资兴办村卫生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对公益品和私益品的特性进行了重新思考,从偏好、福利二分、绩效衡量难易、制度环境、意识形态等角度考察政府行为的独特性.并以我国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为背景,分析了不同于西方代议制的政体下,在公共品导出机制中政府行为的复杂性,指出了制度上的缺陷和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白200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成都市积极探索以“三个集中”为核心内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成都金融业面对诸多制约因素,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