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农业补贴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们把土地资源的价值简单地等同于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实际上,土地资源总价值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等。但我国农民的土地收益只是土地经济价值的一部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基本上没有转化为农民的收入。因此,政府的农业补贴实际上是土地资源价值的实现,是农民的应得。政府应按照WTO规则对农民进行补贴,使土地资源价值得到全面实现,使农民收入得到较快提高。  相似文献   

2.
当前运城地区的农村经济不能迅速展发,农业内部结构极不合理的局面不能根本改观,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由于该地区农耕历史极为悠久,广大农民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重农抑末、抑商、抑牧的封建小农意识相当浓重。他们长期信奉“以农为本”的务农古训,而农业在这里也只有生产单一粮食  相似文献   

3.
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少农民十分重视用地养地,舍得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花钱投资,改善生产条件,但是也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担心政策变,只种地不养地,甚至搞掠夺性经营,致使土地的肥力有所下降。二是有一部分土地需要进行调整转包。例如,多数大队留有15%的机动地,每年有一部分要承包给社员;有大约5%的人口变动,如参军、升学、婚、丧、嫁、娶,外迁、内迁等等,要求对土地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两户”的出  相似文献   

4.
农民如何依托土地脱贫增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示范园模式”与“公司+农户”模式加强农业科技与金融融合;构建完善的试验-示范技术扩散体系,帮助农民进行技术模仿,提升农业技术能力;结合金融扶持,帮助农民提升对接市场技术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民土地权益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落脚点。现有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在实现农民土地权益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绩效,但在新形势下又显不足。要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在更高水准上实现农民土地权益。增强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稳定性、公平性、效率性,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农业经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与土地是相互依存的,即有农民就应该有土地,就象工人有一份工作一样,有土地就会有农民去耕种。农民要从土地中获取最大收益,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相关制度,加大对农业政策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推广、投资上的倾斜,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陈丽 《时代经贸》2007,(4Z):4-5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人口众多,但土地等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业资源和环境,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民,农业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有关美国农业补贴的争论 美国农业补贴计划始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每年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并逐年迅速增加。这在当时对鼓励美国农业的发展、稳定粮食市场、避免农民在减产时受到严重损失、保障农民收入,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美国农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已经基本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有限土地资源集约增效,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同时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其他非农产业实现各自的收益,是促进广大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国家1983年出台的土地承包政策与1998年出台的新一轮土地承包政策不连贯,导致一部分农民可能一生得不到赖以生存的土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原因及对策浅析黄顺祥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原因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重一直在70%以上,而在这些农业人口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所致:1....  相似文献   

12.
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十一世纪,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土地有偿转让政策,以集体土地制度的稳定与市场化作为发展农业的基础;需要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相适应,积极探索建立能达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生产组织;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化经营组织,进行公司化运作,政府不再参与;应由国家负责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培养有文化、有专门技能的新一代农民。  相似文献   

13.
市场机制对农业增长的负面思考盖志毅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无疑是我国农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由此,相当一部分学者以为只要农业全面市场化,农业就可以较快地增长,果真是如此吗?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那种以为市场机制可以保证经济和谐运转,经...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晚年的农业合作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没有解决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恩格斯的贡献。恩格斯晚年提到了合作社的两种形式:国有土地上的农业工人合作社和土地集体所有的农民合作社。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恩格斯指出,引导农民走合作社道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坚持自愿原则、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制度的供求冲突及其改革的框架性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土地制度,既是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也是政治体制的一部分。(1)从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上讲,土地制度涉及到土地资产的所有和财产保护问题,因此,土地所有和分配方式,几乎是一个国家宪法必及的重要内容。(2)乡村土地的所有和使用制度,实际是乡村政治体制模式的一个基础或者重要因素。如土地农业集体所有,就是人民公社制度的基础;而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就是目前摊费入亩、向农民收费、村乡县政治体制生存和膨胀的重要原因。只有改革土地制度,才能釜底抽薪,根绝摊费入亩的来源。(3)土  相似文献   

16.
合作制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科学论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合作经济具有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公有制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农业合作经济能够更好地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利益,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导向,在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前提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保险是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我国农业保险一直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农业参保率低下及保险公司赔付率低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推动农业发展,调动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国家1983年出台的土地承包政策与1998年出台的新一轮土地承包政策不连贯,导致一部分农民可能一生得不到赖以生存的土地;前些年土地收益不好,还要交各种税费,致使一部分人弃地进城打工,2004年以后,由于国家出台了"两免三补"政策,受土地补贴效益的驱使,这部分人双重新回来要地;  相似文献   

19.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但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在城乡分割体制下为工业生产提供廉价的生产生活资料。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步,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广大青壮年农民从有限土地中走向城市、走进工厂,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他们没有放弃农业生产,把土地作为最后的保障。而农业现代化必须把农业形成产业,发挥土地的生产功能,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在保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化农业的转变,是我国农业的唯一出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须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改革现有土地制度,逐步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