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数年的城-乡务工经历形成了明显不同于初代农民工的生活模式,"差异化生存"正成为这一群体的显著特征。这种差异化不仅体现在群体外部与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不同,同时在其群体内部也因职业、性别、技术、社会网等因素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差异化生存"主要表现为身体化的工作状态、固定化的居住条件与联网化的人际交往。其形成根源是职业的被动选择与网络技术的负作用,运作的线索是身体的实践,塑造的结果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双向社会心态,即产生在群体内部分化基础上的城市融入观与乡土回归观。  相似文献   

2.
通过抽样调查,对2015年无锡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无锡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度高,且不受学历、性别和身份限制。从收入看,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文化生活条件,但是休闲时间的缺乏和社会供给的不足是约束其参加文化生活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被首次写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伴随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层次矛盾的不断加剧,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在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主要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兴城市如雨后春笋,新兴城市的发展给内陆地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契机。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新生代农民工则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与父辈农民工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是农民工阶层的异质化群体。本文以鄂尔多斯这一独特的新兴城市为例,力求反映在新兴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背井离乡游走于新兴城市之中,寻找自己的生活轨迹,追求城市理想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要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缺乏的不只是技术,还需要拥有企业文化素养。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有利于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敬业精神,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精神的养成。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途径主要有进行专业行业调研、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促进企业文化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进行企业文化渗透等。  相似文献   

6.
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海华 《全国商情》2006,(11):100-101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民工的大量出现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当“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发展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时,我们应从更多方面更全面地关注他们的特点和发展。本文主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以及如何让其更好地发展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社会排斥共同构成了其"驻"与"返"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同的社会资本类型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途径,为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相关组织系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效率。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却制约了这种资本的效力,从而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留在城市完成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必须明确以下路径:从滞留(共栖),到城市适应,再到城市融入(竞争、合作、内化与认同等),最后实现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崛起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愿意只做城市的"候鸟",而是通过这一独特的群体身份提出自身满意的利益新诉求——农民工市民化,文中笔者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潘篱分析,探寻加快市民化进程的对策,进而实现其"城市梦"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异质性特征是合理分析其公共文化服务利用的前提。利用安徽、江苏、浙江三省的调研数据,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因素(家庭年收入、平均月薪)、家庭因素(共同居住人口数、子女数)和认知因素(了解程度和了解渠道)对新生代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利用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且影响程度表现出一定的次序性;相对于非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利用程度则偏低。  相似文献   

10.
持续不断加剧的"民工荒"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整体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技能缺乏、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制度化壁垒稳固、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改变需要提升其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消除就业壁垒、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等,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是在社会大流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农村和城市的"夹心层",有着农民工和工人的双重身份。而正是这种特殊的身份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限制了他们以后的发展。探讨新生代农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这个新生的群体,而且有助于给现在迷惑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些方法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农民工正在进行着代际转移,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年龄的原因,同时由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大量的优惠政策,许多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务农,而第二代农民工也就是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打工者的主体。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之中,理应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市场调节、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文关怀、规范农村建设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新生代农民工”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即近1亿的数量,而且这个提法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他们在中国发展进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的生活与发展中,还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与论证.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主要包括身份分类的矛盾和未来归属的矛盾两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产生身份认同困境主要存在个人身份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矛盾。社会距离是导致其自我认同困境的直接原因。相对剥夺感是导致自我认同困境的重要原因。追求生存目标与现有体制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身份认同困境的根本原因。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的困境问题,必须从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政策建构等多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在为数不多对农民工文化消费的文献研究中,有的从"城乡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定位来分析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特殊性(郑月琴,2005),有的立足于  相似文献   

17.
个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决定着其所能摄取的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而先前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信息的解读。利用河南省433份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调查数据,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对该作用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越丰富、社会网络越发达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概率越大;新生代农民工最后工作工龄、换工作次数在其社会网络与创业行为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应重视创业信息与知识的交流渠道建设,以使更多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辨识更具价值的创业机会。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可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的缺失,而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政府、社会、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等层面。因此,深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积极探寻企业社会责任培育的路径,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四位一体"的新格局,将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镇化模式和区域规划的视角,将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放在区域发展的系统之中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张解决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渐进主义道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只有毫不动摇地奉行区域和谐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充分拓展区域管理创新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彻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本具有诸多重要的政治价值。新生代农民工拥有的关系型社会资本数量日益增长质量逐步提升,在其市民化进程中起根本作用的制度型社会资本明显有所增长但需要继续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特别需要从政府积极推动、制度深度变革、法律有力助推、观念及时更新等方面入手,培育新生代农民工足量成熟的社会资本以推动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