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1999—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贸易条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条件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并且贸易条件改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积极影响,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金融危机前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科研投入强度路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王欣  曹慧平 《财贸研究》2019,30(9):43-53
先将要素价格扭曲系数引入分析框架,构建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OP法分别估算出中国制造业29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金融错配系数,再通过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检验金融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行业研究显示,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因此,亟待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减弱金融扭曲,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内生可持续性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TiVA数据库和中国制造行业匹配数据,从行业出口异质和技术异质视角出发,测算并分析中国制造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变化,检验了GVC分工地位对不同行业T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提高对行业整体TFP具有促进作用;在出口型行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该作用更强且更显著;但在非出口型行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中,GVC地位提升对TFP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具有出口导向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GVC分工地位提升是促进中国制造业TFP提高的主导力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利用GVC国际分工地位变动促进中国制造行业TFP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溢出、数字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等企业外部环境影响,本文提出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理论假说;运用数字产品进口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测度方法以及2000~2013年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数字产品进口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区分产品类别后发现,数字资本品和ICT产品进口对提升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更加明显;区分企业类型后发现,外资企业进口数字产品比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作用更大;区分贸易方式后发现,采用加工贸易方式的企业促进作用优于混合贸易和一般贸易;区分行业后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3)数字产品进口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市场竞争对其有调节效果,而当地数字经济水平调节效果不显著。据此,本文认为应强调差异化策略,细化数字产品进口品类的优惠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数字贸易,根据行业类别、企业性质选择进口不同类型的数字产品,发挥数字产品进口技术溢出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5.
刘斌  傅欣璐 《财贸研究》2019,30(5):25-37
近年来,新进驻中国的外资企业多以独资形式出现,已有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也朝着外商独资的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外商独资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外资比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其次,独资企业存在所有权优势传导机制,即独资企业研发比例越高、内部管理强度越大、销售与广告投入比率越大时,企业生产率提升也越快;再次,在行业和地区异质性方面,外商独资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体现得较为显著,外商独资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在西部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此外,在加入WTO后,外商独资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2012年化工行业对外反倾销案为研究对象,运用233家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年报数据,实证检验中国主动反倾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短期内显著提升被保护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升通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发挥作用。对此,从宏观和微观两层次分析对外反倾销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程,构建以"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以政府、行业和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反倾销发起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正在推动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有效利用服务外包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有利于提高中国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文章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制造业产生技术溢出的内在机理,并运用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及2001~2010年制造业行业数据,实证检验国际服务外包对不同要素密集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际服务外包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前向溢出显著,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后向溢出显著,且各服务外包行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溢出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8年CEPII-BACI数据库和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文章探究了中国逆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逆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稳健可靠。机制检验表明,逆向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资本品进口效应等三种渠道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优化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逆向服务外包对技术密集度和服务渗透率较高的行业以及差异化程度和质量梯度较高的产品促进作用更大,并且来源于发达经济体的服务要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制度环境在逆向服务外包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智慧城市建设一般伴随着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意外”提升。本文将中国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信息化冲击的自然实验,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市和上市公司匹配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三重差分法(DDD)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论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这一信息化冲击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信息化冲击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资本密集度更高、规模更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国有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于非交易行业,交易行业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导致的交易成本下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FDI是一国获取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本文采用DEA方法将中国13个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就服务业FDI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2004~2008年期间,中国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服务业FDI显著地促进了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转型不仅将数字技术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更强调借助数字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从资源配置视角,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该结论经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行业差异,且主要存在于非高科技企业和人均产值低的企业中。基于此,政府应鼓励企业结合自身情况以及行业特点,实施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探究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银行业竞争加剧确实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银行业竞争加剧可通过增加企业实体投资和创新投资进一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资源外包简单来说,是将某一资源交由独立的第三方完成,目的是实现企业资源效率的最大化,资源外包目前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和运用。以1994-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采用DEAP软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再将全要素生产率与我国汽车行业的资源外包率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我国汽车行业资源外包的生产率效应,结果证明资源外包程度对汽车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并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政府效率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评价政府效率的多维度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方法量化中国省际政府的政府效率,实证检验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政府效率竞争在初期通过"治理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府效率的改善又会通过"市场配置效应"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区别企业所有制属性、技术水平和所在地区后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继续致力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效率,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史丹  孙光林 《财贸经济》2022,(9):85-100
本文以2014—201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在构建大数据发展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大数据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大数据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大数据发展水平有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内在机理表明,企业创新、要素配置与数据赋能的中介效应显著,大数据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优化资本与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以及数据赋能来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异质效应表明,大数据发展对民营企业和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要大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面板单位根与协整分析技术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以浙江为例,对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对产出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资本弹性系数小于劳动力弹性系数;相比生活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较快,对产出的贡献率较高;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对产出的贡献率呈现不断提高态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在岸服务和离岸服务投入的细分视角,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中国工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并在考虑行业异质性的基础上,考察在岸和离岸两种服务投入对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工业投入服务化总体水平不高,且在岸服务投入显著高于离岸服务投入;离岸服务投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在岸服务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行业规模和出口强度的差异会影响在岸和离岸两种服务投入对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1997、2002和2007年的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我国22个工业行业的外包比率,并以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外包对工业行业劳动力就业及外包对工业行业产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材料品外包、服务外包的发展均有效地提升了我国工业行业生产率水平,但服务外包对工业行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要远远大于材料品外包,而外包对工业行业就业影响的分析结果是,服务外包对工业行业就业的影响为正效应并且影响显著,材料品外包对于工业行业就业的效应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并构建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0-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4.8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ATM与POS投资对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自有资本比例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生产效率,而存贷款比例、规模、资产费用率与商业银行生产效率提高没有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20.
借鉴Melitz&Polanec(2015)的方法,文章计算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将其分解为生存企业内效应、生存企业间效应和净进入效应,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研究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动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主要通过提升各行业生存企业内效应和净进入效应进而提高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不同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受进口竞争的影响有所不同。进一步地,文章还发现:上游进口竞争对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全要素生产率也存在正向影响;资本品进口竞争对行业效率的正向影响大于消费品和中间品进口竞争;来自发达国家的进口竞争对行业效率的影响大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