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学强国"是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核心精神,而这一精神在师范学院体现为眼光向下看,把服务地方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这种使命的形成是师范学院在当时国家战略背景下主动、自觉而为的结果。按照服务地方教育的要求,师范学院围绕为西北地区培养高质量的师资、改进西北地区中小学教育和推进社会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具体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效。在这种实践的启示作用下,新时期师范院校要承担起服务地方教育的使命,以地方实践为抓手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立足地方加强高质量教师培养,深入实践推动地方中小学教育,积极促进地方社会教育发展,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及民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有两大文化圈:一个是以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圈;另一个是以回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伊斯兰文化圈。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并以此来加强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初期关于高等教育方针的争论,实质上是一场关于知识分子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问题的讨论,是人们对特殊时期高等教育所作的独特思考。这场争论对推动国民政府制定"平时教育"政策起了促进作用,它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不仅是社会的"匹夫",更是民族文化的承载者,他们的能量既在战时,更在战后。同时,这场争论还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大学的时代使命。此外,这场争论的结果对保护、发展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打破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文化的阴谋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实证调研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课程建设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研究旨在要从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树立先进教育理念的高度上,从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层面上,从获取先进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角度上进行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课程改革;从而以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孕育学校体育文化,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打造品牌课程,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特色课程,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从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在国家高校扩招政策及国家生源地贷款政策的双重助力下,更多贫困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常态发展,贫困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也开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关注的重点。贫困大学生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励志教育为切入点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
何芳 《企业家天地》2006,(2):126-127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大学中试办师范学院”。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一些综合性大学纷纷响应这一号召,主动向师范教育靠拢。进入“十五”期间,我国正式引进“教师教育”的概念,随着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培养以及教师教育理念的确立,我国教师教育内部也悄然发生着变革。在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的“定向型”、“封闭型”、“单科型”的师范教育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能否在认真分析高等教育竞争格局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生存空间,确定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教师培养的质量全面提高这种双赢的局面,这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便根据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和实际可能,加快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有计划地培养各级各类跨世纪的建设人材,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别,大学精神是保证高职教育突出高等教育属性的重要支撑。大学精神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弱化现状有许多表现,其中过分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功利化现象较为突出。应加快开展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纠正其功利性价值取向,营造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主义哲学在高等教育史中的文化角色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从自我到他者的变易过程。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矛盾演替,不仅影响了其文化角色的历史变迁,也造成了其在高等教育当下时空中的异化与悬空,其价值、理想、教育与空间正逐渐被科学功利主义及其衍生的"科学至上论"、"效率第一论"、"现代优越论"和"适者生存论"文化所异化。未来高等教育所亟需的,并不是人文主义哲学的虚幻繁荣,而应该是其文化角色的真实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