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上剖析了土地财政、适应性预期引致房价棘轮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特征,使用极大似然估计和系统GMM等方法对其空间杜宾模型进行房价棘轮效应的驱动因素分解,并从更换空间权重矩阵和变量度量指标的双重维度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从土地财政的制度视角,使用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垄断供给的土地管理制度下土地财政影响房价的中间变量。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房价的直接效应及其通过地价的中介效应显著推动了房价上涨,地价与房价形成互相驱动的正反馈机制,使地方政府内生出维持房价棘轮效应的内在激励和路径依赖;房价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土地财政通过"示范效应"和影响本地房价的路径对邻近地区房价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较为微弱;房价上涨适应性预期显著推动了房价持续上涨,并强化了房价棘轮效应。以上发现对于优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模式和引导全域性房价正常波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房价一直作为国家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选取我国31个省市房价及其影响变量的面板数据,分析房价之间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性以及相关变量对房价的影响。通过计算我国房价的莫兰指数,检验房价的空间相关性并画出2009年的莫兰散点图,然后建立具有个体固定效应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房价之间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性以及相关变量对房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距离对我国房价的空间溢出具有显著影响,我国各地区房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域联动性。城镇化率和人民币贷款总额的提升不仅会对当地房价产生正效应,而且会带动相邻省市房价上涨,这也将导致房价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我国各省域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MPC),进而构造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探讨对外开放与房价上涨对MPC的影响。研究发现:开放程度和住房价格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演变态势,而MPC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全国层面以及东、西部地区,房价与MPC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开放程度的提升对东部居民MPC的提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不仅是稳健的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有其相应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胡燕  李怡  黄小勇 《价格月刊》2022,(12):51-56
房价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测算2010—2019年全国54个大中城市产城融合度,再以城市化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产城融合对房价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产城融合对城市房价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并且存在双重门槛。当城市化水平降低时,产城融合对房价具有正向影响;当城市化水平跨过第一重门槛后,产城融合对房价具有负向影响;当城市化水平跨过第二重门槛后,产城融合对房价的影响转为正向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从城市产城融合及发展城乡一体化方面提出能够缓解中国城市高房价压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全国或省际层面来展开的,较少有文献剖析特定省份内部的城市消费差异特征,为此在剖析房价波动对消费影响的预算约束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预防性储蓄效应三条传导路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11个地级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了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市异质性。具体而言,房价上涨在太原、大同两城市体现出正财富效应,而在其他城市体现出负财富效应,且作用力度存在显著差别。据此,从实施房地产分城调控政策、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就如何提升山西省的居民消费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保持我国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本文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结合空间计量模型从区域层面分析市场一体化对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出口质量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市场一体化不仅对本地区出口质量产生U型直接效应,还对邻近城市的出口质量产生U型空间溢出效应,且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会先对邻近城市的出口质量产生提升效应;城市创新是市场一体化对出口质量产生U型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异省邻接的城市间不存在,在同省相距300公里以内的城市间存在;市场一体化对不同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市场一体化会影响企业进入或退出出口市场,进而影响出口质量变动。因此,要推进我国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在创新驱动出口质量升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城市房价、教育水平与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关系,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probit与ordered probit模型探究受教育水平差异视角下房价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房价对受教育水平高的流动人口呈现出先“锁定”后“挤出”的倒“U”型影响,对受教育水平中、低的流动人口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2)调节效应显示:流动人口的收支水平、住房差异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对房价的挤出效应与锁定效应存在调节作用。(3)进一步分析表明:受教育水平中、低的流动人口在面对高房价时倾向于把流入地看作赚取工资的“临时居住地”,而受教育水平高的流动人口则更倾向于选择永久定居。基于此,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把房价稳控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从建立“两多一并”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就业增收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3—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系统剖析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不仅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还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与农民增收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本地区农民增收,同时正向影响周边地区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为探讨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提供中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分析视角,也为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给予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余泳泽  李启航 《财贸经济》2019,40(1):128-143
本文主要关注城市房价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个体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重点分析城市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与"倒逼效应"。利用230个地级市数据和微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了房价对城市整体以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资金的"挤占效应"和"资源错配效应"。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使房价快速增长城市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一般会较高。如果对留存企业的"倒逼效应"难以抵消房价上涨带来的效率损失时,房价快速上涨累积形成的高房价与工业企业生产率之间会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服务业企业的"锁定效应"与生产率的"侵蚀效应",使房价快速上涨及高房价城市中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但城市整体生产率水平较低。稳健性分析也支持了以上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重要环节,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建立了21个自贸区。本文采用2007-2019年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自贸区的设立对城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确保了结论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自贸区的设立对城市外商直接投资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自贸区的设立对沿海城市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拉动作用略高于内陆城市;对非省会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外资利用水平的提高显著,对直辖市的外资利用水平存在不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存在政策倾轧现象。自贸区的设立通过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以及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调节作用,进而影响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1.
李彦  屠年松 《财贸经济》2020,(4):144-I0001
降低城市边界效应,对于促进要素流动、推动跨境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交通可达性和边界效应对沿边地区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2000—2013年中国沿边地区76个地级市与毗邻国家的贸易数据及自身内贸数据,以跨境可达性来反映沿边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沿边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如果忽略空间效应的影响,则会带来边界效应的高估;交通可达性、经济规模对于跨境贸易发展发挥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边界效应和城市化率则具有负面效应;交通可达性对沿边城市进口贸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但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仅具有直接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可达性的提高有利于降低边界效应的不利影响,且对经济基础薄弱的西南地区改善作用最大。为更好地促进沿边城市的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应当加快跨境交通网络建设,不断提升边境地区城市化质量,并实施差异化的沿边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2.
鉴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显重要,人们希望知道哪些因素显著影响到人力资本,其中城市化水平、城市集中度等通过经济集聚强度而明显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城市化通过刺激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城市集中度提高带来的规模优势与外部不经济双重效应使其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两面性。依据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虑省份之间的异质性及空间相依性,分别建立非线性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高度正相关,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城市集中度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地区城市集中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化、城市集中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结论对于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集聚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集聚水平密切相关。基于2000—2019年中国省级层面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区位熵方法对中国省级层面的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建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机理,最后采用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从中介效应的结果来看,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推动制造业集聚,同时也会通过劳动力成本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阻碍制造业集聚;从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的结果来看,制造业集聚不仅存在显著的动态效应,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还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不同行业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但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结合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推动制造业集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虽然从城市层面来看,经济基本面是房价、地价的影响因素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关于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关系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城市地价与房价为内生变量,选取5个地价影响因素和7个房价影响因素为外生变量,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通过收集全国21个城市2000-2005年的样本资料,采用两阶段回归法(2SLS)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发现房价与地价之间存在内生性关系,相互影响的方向均为正向,并且房价处于主导地位。实证结果也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地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对房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房价滞后期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最大,说明房价的预期效应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会产生显著的经济外部效益,轨道交通站点的异质性导致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其周边的住宅小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增值效应.在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特征价格模型,构建了包含站点异质性因素的特征价格计量模型,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大兴线为例,实证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异质性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异质性特征的不同类型站点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房价与站点的等级性呈正相关,与站点协同性呈负相关;地理区位、邻里环境、建筑结构对房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长三角1地区25个城市2007—2014年面板数据分析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等表示吸收能力的变量均必须达到并超过某个特定门槛,OFDI才能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吸收能力水平越高,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越显著。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FDI均能对OFDI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扩展Solow增长框架,本文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2001-2012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发现:人力资本和FDI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其中FDI的效应有增强趋势,但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控制空间效应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增长依然具有β条件收敛趋势,但收敛速度较慢;城市间增长存在显著的且随时间增强的空间竞争效应即负的空间外部性, FDI的进入加剧了这一效应;劳动力增长对本地城市增长影响不显著,但存在正向空间外部性。上述发现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系数为负,城市间存在竞争关系;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于各地市,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集聚现象,直接效应显著为正;间接效应为负,存在负向溢出,且负向作用在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嘉兴市进行入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微观数据,并构建横截面数据模型分析房价上涨对嘉兴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产财富效应对嘉兴城镇自有房居民家庭的消费需求产生主导影响,而对于非自有房样本家庭来说,2018年的本区平均房价与平均消费倾向也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替代效应对非自有房样本家庭的消费需求的影响比流动性约束效应强,这对于制定下一步的房价调控政策以及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282个地级市2014-2018年的数据,探究了空气污染对人口流动影响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会对人口流入速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与人口流入速度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关系。上述结论表明,政府应将空气污染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纳入环境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中,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应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国家层面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防止在空气污染治理领域出现“公地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