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排放约束下陕西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洁  巩芯仪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2):97-105,127,128
本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别运用DEA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陕西省10个市2002-2012年考虑碳排放与未考虑碳排放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变动分解规律,发现前者的效率值往往高于后者,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变动基本上趋于一致,环境污染在其中的影响大致相当,技术进步是其变动的主要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改变陕西省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走环保清洁型能源利用道路、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对出口规模和出口复杂度影响的微观机制。基于理论假设,笔者使用1995—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变系数模型检验并比较研究了“金砖四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出口规模效应和技术复杂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四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出口规模效应和出口复杂度效应均显著为正,前者由大到小的国家依次为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后者由大到小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巴西、中国和印度;不同类型基础设施投资的出口规模效应和出口复杂度效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任艳  邱力生 《经济论坛》2010,(5):208-211
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理论可分为"要素说"和"结构说"两大类。资源和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赖以生存和变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利用和配置的产物。能源作为一种要素,其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该要素是否能被充分有效利用。本文从能源现有资源开发的产权界定和新能源开发多元投资主体的产权明晰入手,进一步揭示产权制度的载体国家在其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国家能源机构的合理设置和国家在能源开发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车晓惠 《时代经贸》2011,(18):147-147
本文利用广东省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LMD分解方法研究了广东省近年来的碳排放的趋势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促进广东省碳排放提高的积极因素,而能源结构以及能源效率的变化是其抑制因素。能源效率在研究期间是抑制广东省碳排放的主要根源,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一直未能充分发挥,从而导出今后作为影响能源结构的产业结构优化是减少广东省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能源是国民经济中必不可缺少的要素产品,能源需求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常用能源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强度表示,前者表示二者之间增量的关系,后者则表示二者绝对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体是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战略,而城市是中国能耗最大的区域,研究城市群经济联系程度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理论为依据,通过引力模型对城市群规模密度进行测度。然后以十大城市群2001-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城市群规模密度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者能够显著提高后者,但不同的城市群发展规模和密度会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异质性影响。最后,提出加快城市群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能源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合成”与“分解”之误,就是指“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前者是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讲到经济学方法时经常提到的一个命题,它出自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畅销教科书《经济学》(第十四版)。而后者则是本文提出来的对应于“合成谬误”的另一种不同谬误,即“分解谬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Laspeyres分解模型,对1985-2003年间中国工业部门28个行业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收入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等因素所导致的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强度下降是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从各阶段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分解来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波动主要是由结构效应的不稳定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人口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资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研究以人口规模、人口增速等宏观人口学统计指标测量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度,忽视了家庭资源消费并非简单的个人消费之和。文章基于IPAT等式,分别构建了家庭户数模型和人口规模模型,并运用"修正后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法,比较分析了家庭规模、家庭户数和人口规模对能源和水资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户数增长和人口规模扩大都会刺激能源和水资源消费的进一步增长,但前者的刺激作用大于后者,且两者的作用差距不断扩大。家庭户数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能源、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体是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战略,而城市是中国能耗最大的区域,研究城市群经济联系程度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理论为依据,通过引力模型对城市群规模密度进行测度。然后以十大城市群2001-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城市群规模密度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者能够显著提高后者,但不同的城市群发展规模和密度会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异质性影响。最后,提出加快城市群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能源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分省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算了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后者分解为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作为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在邻接空间权重和地理距离权重下衡量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具有"双刃剑"特征,即技术进步对本区域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其他区域均却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技术变动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效率变动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武传阳 《时代经贸》2012,(16):13-15
史传,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作为文史结合部的中间存在状态,史传文学以独有的双重身份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影响着中国后世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走向。就史传传统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实际关系而言,无论是文体上还是观念上,前者对后者的积极影响与消极束缚、后者对前者的创造性继承与被动性接受是同时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略论企业名牌发展战略贾明明所谓名牌主要是指名牌产品,同时也包括名牌工艺、名牌技术和名牌企业、名牌企业家。前者是后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后者的市场表现形式,而后者则是前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名牌是企业实力和形象的象征,是一...  相似文献   

14.
部门选择对工资性别差距的影响:1988-2001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玉好 《经济学》2007,6(2):607-628
基于1988-2001年的UHS数据库,本文首先研究的是男女部门选择分散程度(以Ducan分散指数来表示)和工资差距的趋势。结果发现,前者的趋势是先平稳、后下降、再上升,后者的趋势是先平稳、后上升、再下降。本文还利用Appleton分解方法研究了部门选择影响工资性别差距的具体程度,结果表明,除了中间的某些年份(1992-1996年),部门选择对工资性别差距的影响并不大,即使在那些特殊的年份,影响程度也不会超过20%。因此,缩小性别之间工资差距的关键是降低两者在部门内的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传江  黄桂然  章铭 《技术经济》2013,32(1):101-105,128
估算了1995—2009年期间我国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从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城乡消费结构的角度,对碳排放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LMDI分解方法将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以及碳排放系数,分析其具体影响,并进行省际比较。结果表明:1995—2009年期间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增长趋势,且各省的差距较大;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碳排放情况看,各省的碳排放均来自第二产业和燃煤;经济规模的扩张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变化和碳排放系数变化对碳排放量变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分解的基础上,利用Fran觭ois Lescaroux(2008)的方法、matlab数据处理软件对2001—2010年8个生产部门能源消费数据集中研究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等要素分解模型。通过因素分解,重点分析可再生能源逐渐替代耗竭能源过程中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长减缓了能源强度的下降,而主要支持能源强度下降的还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产业结构变动在一些时期是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在有些时期为能源强度减缓下降或上升做出贡献,其影响并不固定。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降低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债券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即所谓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前者采用自动报价、撮合成交的交易方式,主要适合中、小投资者;后者则通过询价谈判、协议成交,适合大资金运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规模较大的债券买卖。由于多咎原因,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虽然规模最大,但成效稀少,而交易所债券市场规模虽小,但流动性较强。因此,对于广大的投资人而言,交易所市场是其进行债券投资的重要场所。本文以交易所债券市场为对象,以分析债券投资的基本前提-利率走势为基础,对近期债券二级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与成因进行了深入,并通过建立完整的债券指标分析体系,构建债券投资组合,为不同需求与偏好的投资者提出具体的投资策略与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物流枢纽城市是自然与人为的结果。其形成因素可概括为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优越的经济区位、畅通的运输条件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主导,后者主要包括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政府应从供求两方面来提出有关政策措施,才能因地制宜地切实推进推进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6,(12):62-75
本文借助Kaya恒等式对产业体系的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生产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升级对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构建产业体系碳排放模型,对我国29个省区产业体系及其三次产业1995—2014年间的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密度和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测度,并对影响产业体系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密度和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是由能源结构的变化所驱动,属于能源结构变化型;由于产出占比和能源消费占比较大,导致我国产业体系能源消费强度,即能源使用效率主要受二次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制度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失业职工和农民工是我国当前城市贫困人口的两大主体,考察其致贫的制度根源,前者以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后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贫困问题无疑包含着更为多维的内涵,制度的缺失使之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