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王艳 《现代企业》2011,(2):63-6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经济学的实用性还是展示出了其强大的吸引力。有关住宅需求、住宅供给、住宅市场、住宅生产以及住宅政策等住宅经济学内容,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特别是以住宅需求研究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数据》2003,(5)
山东经济学院计统系牟芳华在《江苏统计》撰文,提出了构建城镇居民住宅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文章说,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的住宅消费,不但要了解城镇居民的住宅消费现状,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影响住宅消费的两个基本要素——住宅供给和住宅需求。因此,为了考察我国城镇居民住宅消费全貌,指标体系的构造从城镇居民住宅消费现状、住宅供给和住宅需求等三方面来考虑。住宅供给是住宅消费的必要条件,住宅供给量的增加,为住宅消费提供了物质保障。住宅需求尤其是住宅消费的有效需求是实现住宅消费的充分条件。基本框架如下。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本框架如下。(y…  相似文献   

3.
认为公共住宅金融是政府干预住宅市场、提供住房保障的重要工具,不同的公共住宅金融模式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效应。劣质土地财政使中国短期内走上了资产增值型公共住宅金融道路,但劳动力价值支撑型公共住宅金融才是中国最佳的选择。保障性住宅的非商品化是发展劳动力价值支撑型公共住宅金融的前提,城市地租不进入保障性住宅供给成本是发展劳动力价值支撑型公共住宅金融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住宅是国计民生的主要载体之一,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年来,城市住宅的发展趋势,是在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设备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设出许多有特色的住宅。文章从民用住宅的发展方向即个性化住宅、老年人住宅和生态住宅三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住宅是国计民生的主要载体之一,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年来,城市住宅的发展趋势,是在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设备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设出许多有特色的住宅。文章从民用住宅的发展方向即个性化住宅、老年人住宅和生态住宅三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窗户[风水]     
林元 《东南置业》2009,(5):62-65
在上一期中,我们给广大读者介绍了住宅大门的风水,与门一样,窗户也是住宅私人空间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是通向自然的纽带,是住宅调节气脉的重要因素。住宅中一扇扇明亮的窗户,就好比人们的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透过它,外面的景物就像油画般映入家中。此外,窗户可以吸纳阳光、空气进入室内,调节住宅的气息,因此窗户是住宅的“风水眼”。住宅看起来是“神采奕奕”还是“精神萎靡”,通过窗户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城市住宅短缺问题突出,政府城市住宅政策尚不完善。有鉴于此,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住房政策就颇有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同样面临城市住宅短缺的问题。当时,私有住宅占城市住宅总量的绝大多数。中国政府采取两步走的公有化策略,公私并存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对城市住宅的公有化,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城市住宅资源,有利于管理和分配。但在公有化过程中私人房主的利益一而再地被忽视和损害。回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段历史,可以为我们今天城市住宅制度的制定提供一些启示,一是,住宅制度的制定需遵循经济规律;二是,满足百姓的住宅需求是住宅制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住宅发展史以及住宅设计应用原理的研究,结合自身的实践以及学术成果进行讲授,同时对比中外住宅的发展过程,阐述环境艺术设计在营造住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终,使大家对住宅特别是住宅当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浅析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结构住宅是目前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因其材料和结构形式的特点,钢结构住宅是生态的、绿化的住宅形式,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应该大力推广运用此技术。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节能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住宅的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两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传统住宅的能耗现状与工业化住宅的节能优势。基于此,从节能、节地、节水以及节材四方面对工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国外工业化住宅实例进行论证,得出工业化住宅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可以预见,大批量工业化住宅的建造与使用,将是解决传统住宅能耗状况严重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需求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舫 《经济界》2000,(1):28-31
住宅需求与住宅供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的发展规模,住宅的数量与质量,是以广大居民及社会对住宅的需求为转移的。21世纪我国住宅需求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住宅数量的巨大需采21世纪,我国市场对住宅的需求量很大,它主要来自城市人口对住宅需求的增加和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增长对住宅需求量的增加。1998-2000年我国现有人口对住宅的需求是:1997年末,城镇住宅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7平方米,计划到2000年达到10平方米。目前,我国城镇有户口的常住人口约3.7亿。到2000年每人需要增加1.3平方…  相似文献   

12.
所谓集合住宅,是相对“独立住宅”、“自建住宅”而言的概念。一般是指若干住户集中在一栋楼内而构成的住宅群。一、集合住宅的现状东京地震后,住宅财团法人同润会建造了钢筋混凝土公寓群,日本才第一次出现了这种集合住宅,但战后这种住宅所存无几。1955年后,日本一些住宅公团相继成立,开始正式提供公用住宅。今天已成为日本都市的主要居住形态。但是,怎样才能在这里更安定、愉快地生活,已不仅是个人的要求,也是民政部门极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住宅建筑节能的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我国住宅建筑耗能的现状、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提出了住宅建筑节能的措施以及对如何做好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和管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但是,如何才能实现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呢?我们认为,必须在相关工作并进的同时,健全住宅市场流通体系的基础,重视住宅消费市场服务企业主体建设,以提高住宅消费服务水平,促进住宅消费流通,推进住宅消费发展。一、住宅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住宅消费的  相似文献   

15.
白小弟 《北京房地产》2008,(11):104-105
绿色生态住宅其核心都是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和经济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实施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我国住宅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商和购房者开始关注绿色生态住宅。  相似文献   

16.
住宅方案的功能评价是住宅建筑经济效果综合评价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住宅建筑方案评比选优必不可少的工作.住宅方案功能评价的目的是根据国家有关住宅的政策、标准和规范,结合各地区居住者对住宅使用功能的要求,通过多方案比较,对住宅方案的功能效果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和论证,提供方案决策的依据,以利于提高住宅建筑的质量.一、进行住宅功能评价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首先,对住宅设计方案进行功能评价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社会、技术、经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5,(26):241-243
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的背景,提出了住宅产业化的含义,介绍了国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以及住宅产业化的优势。文章还介绍了低碳住宅与绿色住宅、节能住宅等的区别,认为低碳住宅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文章重点分析了低碳住宅产业化所面临的来自企业、政府和民众接受三个层面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住宅产业化理论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及其理解住宅产业是进行住宅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综合性产业,其最终目标是生产住宅并支撑住宅消费,同时兼属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住宅产业化就是将住宅建设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以住宅为最终产品,实现住宅建筑标准化、住宅建筑工业化、住宅经营一体化和住宅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住宅产业化与传统的住宅投资、开发、设计、施工、销售、维修、管理各环节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相比,其成功的根本在于用产业化方式生产出的住宅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个问题又与住宅产业发展的生产技术水平、产业化规模、人才劳动力素质、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民住宅消费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消费是指人们对住宅的消耗、使用行为与过程,是人们生活消费的重要方面。住宅的消费需求是人们对住宅需求的一种类型,住宅需求包括生产性需求和消费性需求。住宅的消费需求是指购买愿意、能够并且打算购买住宅且用于消费的数量,在这里“能够”就是指支付能力。住宅消费需求的支付能力,是指人们消费住宅时的购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住宅高度形态的三种类型,即低层、多层和高层住宅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美国、德国和日本住宅高度形态的现状,得出城市住宅高度形态合理选择的结论如下:低层住宅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住宅形态;多层住宅次之;高层住宅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住宅形态。然后介绍了我国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住宅高度形态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城市住宅高度形态的差异。最后提出了我国住宅高度形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