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岩 《商业研究》2002,(2):88-89
发展中国实行利率管制,保持低利率,主要是为了鼓励投资,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但是,利率管制政策却对经济增长造成了极大损害,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必须渐进地,有步骤地进行,在良好的财政状况与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了实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一套有效的规章和法律来取代对利率和金融的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2.
剑秋 《国际市场》2003,(10):10-11
三天的“2005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对中国发出一片赞扬声,称中国经济近几年的快速增长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典范”和“楷模”。对过份的溢美之词,国人始终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只能视为这是国际企业家对中国的鼓励和鞭策。倒是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前美国国防部长、现任福布斯集团董事会主席的温柏格却对中国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大起大落,当前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的局部调整。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在10年左右,可能增速有增有减,但只要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就不会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4.
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利率市场机制建设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目前利率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来看,利率还未充分发挥价格信号的作用,无法正确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利率机制亟需实现市场化。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经济形势日益显示出开放经济的特征。随着加入WTO的临近,利率管制和汇率固定已成为发挥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促进经济增长的障碍。促进利率市场化已成为目前急迫的任务。 开放条件下利率管制的弊端 1.开放条件下,利率管制易使内外部经济失衡。如果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完全自由的,极小的利率差也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利率、居民收入、经济增长与房价的关系。由于利率是一把双刃剑,利率对房价的调控力度是有限的;我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还高于发达国家,一线城市的居民收入高,可面临的房价更高,他们面临的购房压力最大;房地产的飞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孝德 《市场周刊》2008,(10):48-50
鉴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新情况,建议调整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应考虑从“又好又快”向“又稳又好”转变。在中国经济开始降温进入调整期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标是保证经济增长不要大起大落,使经济增长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增长速度。根据前几次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来看,使中国经济增长在调整期保持在7%-8%的速度,是一个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也能满足经济本身需要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商》2005,(2):6-7
四大原因促进经济增长 厉以宁表示.现在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挡也挡不住,估计2005年经济增长8%到8.5%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是投资的惯性。因为前几年是政府来拉动经济增长,政府投资量很大,项目再建必须继续投资。第二是因为中国目前正处在消费升级阶段。我国居民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人们有扩大居住面积、改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美国利率的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实证分析,得出利率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关系非常复杂的结论,实际上利率并不是决定房价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经济增长情况。当经济处在上升期,利率也进入上调周期时,房价保持上涨趋势;而当经济处在上升期,利率进入下调周期时,房价上涨加速。当危机到来,经济处于下行期,无论进入降息周期还是加息周期,房价都大幅下跌。  相似文献   

9.
浅谈拓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彬 《商业研究》2004,(9):100-101,114
在目前的改革中,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激励力量,但相应的金融支持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没有及时跟进,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并困扰其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优化金融环境,努力开拓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敏感时期,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出现下滑,通货膨胀不断提高。受此影响,中国经济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在通货膨胀仍然比较突出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中国经济如何寻求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2008是否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这成为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1.
《商》2013,(9Z):19-19
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目前,有观点认为政府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必须在以下两者之间二选一:或者进一步刺激经济,防止经济增长在短期内进一步放缓:或者促使中国经济在中期内实现健康转型。各项数据表明,我国经济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正在趋向减速,放缓的经济增速令人担忧。同时。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日益暴露。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样不容忽视,如何在中期内实现国民经济健康转型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张鑫 《商》2013,(4):125-12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高频词汇,这是三个紧密关联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试图找到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改革三十年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既有“虚冷”,又有“实热”,冷热不均,结构失衡。在这种经济形势和背景下,要集中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四个问题:经济增长过快,产能过旺,信贷资金投放太多,宏观经济走势偏热;要围绕“减速、压贷、降耗、调结构”的目标,加大宏观调控,预防经济过热,以利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保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张鼎健 《广告大观》2005,(9):148-149
进入二十一世纪,开始进入了中国人的世纪。首先是经济高速增长,在它的带动下,各个方面高速进步。中国成了国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胡祖六 《新财富》2012,(4):46-46
降低GDP增长目标并非意味着低增长对于中国是更合理的选择。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是否已经过去?很多专家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已近消失,加上产业结构瓶颈,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减速期,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此停滞不前。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把2012年的GDP增长目标调为75%,显著低于以往的目标,更是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有些评论视此举动为官方对于中国进入低速增长期这一事实的正式默认。  相似文献   

16.
高洁 《商场现代化》2006,(8X):232-232
中国经济已进入了新一轮重工业化时期,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由于我国经济以传统增长方式为主,能源消耗极大,利用率较低,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的节约。燃油税的推出将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的中国经济在诸多悬念和争论中过去。尘埃落定,遭遇不速之客SARS突袭的中国经济仍将达到8.6%的增长,这超出了几乎所有业内人士的估计和业外人士的乐观预期。关于2004的中国经济,目前最大争论莫过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以及增长动力是什么,是否可持续,业界人士最大担心则在于外资进入减少以及外部环境恶化可能导致的增长突然滑落。本文的看法是,中国目前经济增长受多重动力牵引,基本健康,总体判断已步入“中长增长周期”,2004年可能迎来低物价上升下的1997年以来最高经济增长记录,因此大局依然看好,但不免掩盖增长中的其他问题。在政策因对方面,应慎言经济过热,放缓重拳打压政策,着重于结构调整,并在注重经济增长质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先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曾造成俄罗斯卢布大幅度贬值,使得哈萨克斯坦市场上俄产客车价格急剧下降,中国同类型产品在当时难以进入哈市场销售。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哈经济迅速增长,其客车市场价格也在逐渐恢复。目前,哈已成为中亚地区对客车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中亚其他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也比较迅速,对客车的需求也在逐年扩大。这就为中国客车企业的出口提供了良好机遇,有待于中国客车企业大力开发这一市场。  相似文献   

19.
驻巴西使馆经商处驻圣保罗总领馆经商室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经商室消息据巴西奥斯汀信用评估公司预测,尽管巴西政府希望自2007年起能实现5%的年均经济增长,但由于巴西银行年基准利率下调幅度缓慢,到2008年底才可能达到8%,这种情况将制约经济的增长,因此2007年和2008年巴西的经济增长将不会超过3.6%和3.5%。如此推算,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08年突破1万亿美元。届时,世界上将有1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它们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和巴西。  相似文献   

20.
李丽  刘晨  刘莉 《财贸研究》2003,14(5):68-70
面对中国通货紧缩的趋势 ,央行实行了较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以求刺激经济的增长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利率传导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为了疏通利率传导机制 ,需要从利率市场化和改革微观宏观环境着手 ,使利率成为央行一项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