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中国的传统农业中,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对农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表现出了收益递减的规律性,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也逐渐下降。为全面了解贵州省土地在农业中的利用状况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对近十年来年贵州省土地(耕地)面积总量的变化、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对贵州省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土地利用情况,林地和耕地占农用地的比重是最大两种利用方式,前者能占到农用地面积的60%左右,进几年来,耕地面积稳定和灌溉条件的改善,农业总产值也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并且由于大量耕地存在闲置,导致复种指数低下。  相似文献   

2.
何玲  贾启建 《云南金融》2011,(5X):181-181
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现实选择。文章介绍了河北省农用地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农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耕地面积有限、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占用耕地现象严重,缺乏集约与节约用地的意识等。文章最后提出了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用地开展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加快农用地流转进程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何玲  贾启建 《时代金融》2011,(15):181+192
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现实选择。文章介绍了河北省农用地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农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耕地面积有限、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占用耕地现象严重,缺乏集约与节约用地的意识等。文章最后提出了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用地开展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加快农用地流转进程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沙河市农业现状及农民收入结构分析沙河市行政区域面积99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共有耕地面积41.3万亩。全市人口48万,人均耕地面积1.16亩,其中丘陵及山区有近10万亩的耕地是"望天收"。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业人口在逐年增加(现已达到35.5万人),人均耕地资源在逐年减少,农民单靠土地增收的空间也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5.
郭晓丽 《时代金融》2012,(33):291-292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农村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业用地非农化以及耕地补偿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稳定。本文在对农村土地分配的历史变迁和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农地非农化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若干改善农村土地使用状况和失地农民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人均农用地逐年减少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对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产业转移过程中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成果,并以内蒙古为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不同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级与潜力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农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偏低,对承接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西部地区应该在土地规划灵活性、增加农用地投入和开发程度、加快农用地流转市场建设、完善法律监管制度、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等方面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7.
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愈发重视,贵州省也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鼓励土地流转。研究表明,贵州省实施的农地流转补贴政策具有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效益、推动劳动力转移效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效应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四方面的效应,但是也发现土地流转补贴政策还尚有不足,政策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相似文献   

8.
耕地占用税自从1987年4月1日开始征收以来,为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宣传力度不够,纳税意识淡薄。“农业四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是“小字辈”,耕地占用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黑土地在向社会贡献出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新问题,这就是人们向土地索取的无限性与土地自身地力资源有限性构成了日益尖锐的矛盾。例如我们所调查的公主岭市,耕地质量下降,地力明显减弱,对土地的永续利用乃至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孙鹏 《中国外资》2011,(2):206-207
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关键,其面积变动的幅度和速度为各方所关注。本文基于GIS技术,借助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在1998-2004年间耕地面积变化的幅度、动态度以及驱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存在着南快北慢,南多北少的特点;而内在的变动原因又取决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两大驱动因素,其中农业生产因素又起着主要作用。本文希望借助对耕地面积变动的分析,能为地区制定土地政策、保障耕地总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保护耕地并保育农田生产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本研究从耕地生产力总量平稳增长和耕地面积动态平衡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区际耕地保护策略。基于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耕地面积变化和耕地用途转移态势;应用农田生产力估算模型(ESAP)估算耕地生产力,并与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分析了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总量的影响。论文提出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实行集约化发展。适量放宽耕地资源配置;在农业主产区严格控制耕地转移,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在西部地区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生产力,保证耕地面积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关键,其面积变动的幅度和速度为各方所关注.本文基于GIS技术,借助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在1998-2004年间耕地面积变化的幅度、动态度以及驱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存在着南快北慢,南多北少的特点;而内在的变动原因又取决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两大驱动因素,其中农业生产因素又起着主要作用.本文希望借助对耕地面积变动的分析,能为地区制定土地政策、保障耕地总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在全国范围内开征耕地占用税,现已走过了15个年头。开征耕地占用税有效地运用税收机制遏制耕地的减少,对保护农用土地,为农业发展筹集资金,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后劲,促进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耕地占用税开征十几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政策上的也有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政策上的问题:一是耕地占用税应征税额标准太低,虽…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土地是保证农业顺利进行的重要生产要素。但是,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不容乐观,而农用地流转已经成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规模经济的有效方式周此,本文在简单分析农用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开征的耕地占用税是根据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农用耕地这一目的而设计出台的一项土地资源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当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后来不断修改  相似文献   

16.
护耕地问题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甚至关系政治安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侵害农民近期和长远利益的行为,并且在土地的用途管制上存在隐患。然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事关全局。  相似文献   

17.
一、次等级土地的界定及其证券化的意义,据统计,在我国土地资源中.山地面积约占33%,丘陵占10%,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全国耕地中,有近亿亩耕地的坡度在25度以上,需要退耕.有30%左右的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有60%的耕地缺乏灌溉设施。耕地分布也出现严重的失衡,东南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但集中了90%的耕地;  相似文献   

18.
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村分配关系,但乡级财政增收面临新的困难。究其原因,首先土地(耕地)对财政的贡献已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不允许再围绕土地(人头)摊派特产税、多统筹、村提留,更不能搞乱摊派、乱集资,即使是在计税土地上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课税农特产,征了农业税就不能征特产税,征了特产税也不能再征农业税。因此,着眼土地研究财政收入的增长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随着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有序开展,在农民增加收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效益、有效防止农村土地撂荒、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近期,土左旗支行组织人员开展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后对当地农村金融需求状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20.
短期来看,我国土地市场供求状况基本平衡,主要表现为:土地供应面积略有上升,土地成交面积略大于供应面积。①成交土地楼面均价上升,但溢价率仍低于正常水平。受房屋销售"井喷"、住房用地供应减少影响,土地市场的潜在压力加大。长期来看,建设用地市场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供给方面,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空间总体有限,现有的土地储备面积连续多年下降,其它土地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