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波 《中华商标》2008,(5):62-64
由于2007年域名抢注案件数量之高为前所未有,域名注册系统(DNS)的不断变化引起了全世界商标注册人的密切关注。去年,针对域名抢注行为——即在互联网上抢注商标的行为——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下称“中心”)提出的投诉案件打破记录,达到2,156件,通用顶级域和国家代码顶级域(gTLDs和ccTLDs)的争议数量比2006年增长18%,比2005年增长48%(参见表1)。  相似文献   

2.
韦波 《中华商标》2012,(3):12-14
正WIPO日前公布,2011年,商标持有人根据《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规定的程序针对4,781个域名向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WIPO中心)提起了2,764宗域名抢注投诉,比2010年和2009年的历史最高案件量  相似文献   

3.
韦波 《中华商标》2004,(4):21-2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打击将商标滥注为域名或抢注方面的努力在2003年取得重大进展,尽管这一问题对世界高价值的品牌来说仍然是最突出的。自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于1999年12月生效以来,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在整个2003年共处理了大约6,000件争议,涉及了10,000个域名。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2015年WIPO的UDRP案件情况。信息显示,2015年,在数百个新的通用顶级域(如.GURU、.NINJA和.NYC)渐次应用的背景下,商标注册人根据《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向WIPO提起了2,754个案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4.6%。与新通用顶级域相关的域名抢注争议占2015年WIPO的UDRP案件数量的  相似文献   

5.
魏涛 《中华商标》2007,(4):70-73
2006年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的域名抢注争议案件量比2005年增加了25%。在一个相关的发展方面,域名注册系统的演变越来越引起商标持有人的担忧,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注册已过期的域名,并将其“停放”在“点击付费”的门户网站上、免费注册域名供5日内“尝试”的选项、新注册机构剧增以及设立新的顶级域(gTLDs)等方面的一些影响。这些方面的进展所带来的综合效应是,为大量常常是匿名注册域名,而且不具体考虑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的行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张晓军 《中华商标》2003,(12):55-57
商标作为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的工具,为使用人占领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使用人申请商标注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抢注与他人正在使用商标相同的商标.特别是欲借此规避法律、法规从中牟利的行为,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近来.由于该类案件数量有所增多,并且往往在发生抢注商标侵权纠纷后,商标被抢注人即使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争议裁定也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这使争议裁定前的行为地执法部门在处理侵权案件投诉问题上常处于两难境地,给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避免在案件查处中出现执法不当,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的力度.遏止、杜绝故意抢注商标现象,有必要对抢注商标现象的形式、原因和执法对策予以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因在商标评审程序终结前.当事人的抢注关系尚有待确定,本文中为便于区分双方当事人,暂把提出被抢注的当事人均称作“被抢注人”,已拿到《商标注册证.》的当事人均称作“抢注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由于代理关系引发的商标权属纠纷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国外代理人抢注国内公司商标的有某俄罗斯公司抢注“康佳”,韩国企业抢注“全聚德”等.而在国内发生的由代理关系引发的商标抢注案件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8.
近日,厦门市的知名商标”黄胜记及图”、”叶氏麻糍”在香港地区分别于2005年12月2日和2006年1月6遭遇抢注。  相似文献   

9.
韦波 《中华商标》2006,(2):39-41
2005年,有许多国家加入或批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的条约,同时有一项涉及专利形式程序的新国际文书生效,表明成员国继续承诺加强国家知识产权立法。2005年,共有45份加入或批准WIPO管理的条约的文书交存WIPO总干事卡米尔·伊德里斯博士。  相似文献   

10.
商标抢注的形式可谓多式多样,对于这种原商标注册人在商标期满未申请续展,嗣后被他人抢先注册,但原注册人仍继续使用该商标而引起商标权属争议案件,商标工作日常实务中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热门的电影作品名称成为被商标抢注的新对象,从《五朵金花》和曲靖卷烟厂权利之争开始,《花样年华》被申请注册在化妆品、食品上,《无间道》被申请注册为防盗门的标志,《十面埋伏》则被从事汽车旅游冰箱生产的企业申请注册。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拍摄之初就采取严格保密措施的《无极》剧组未雨绸缪,在经过查询确认该商标尚未被他人抢注的情况下,自己先行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结果却是让人啼笑皆非,其商标注册申请被拒绝受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代理了若干起外国商标在中国遭遇抢注的案件,经过与外方的多次反复沟通和艰难举证,最终大多数案件都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通过事后归纳与总结,笔者发现此类型案件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外方的商标在国外经过大量的使用与宣传,在该行业内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但尚不足以认定为驰名商标;2、外方是在中国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时或通过马德里协议指定中国进行保护时才发现自己的商标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服务上已遭他人抢注;3、外方虽然在国外已经大量使用该商标,有的甚至在中国也已经使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华商标》2014,(5):20-20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成员国于2014年5月8日协商一致任命弗朗西斯·高锐连任该组织总干事,任期六年。高锐先生的任命是由WIPO的最高领导机构WIPO大会做出的,之前他曾于3月得到WIPO协调委员会的协商一致提名。  相似文献   

14.
宋林莉 《中华商标》2009,(11):36-38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标抢注行为在我国商标注册领域开始出现,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这不仅直接损害了被抢注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而且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商标抢注行为,我们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对抢注人的道德谴责上,对其进行分析并探寻解决途径是商标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商标抢注现象在我国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我们在追究抢注行为的责任时,总是将全部的谴责和法律责任归于抢注者。然而事实上,这种归责方式不但难以有效地遏制当前的抢注现象,而且有违公平公正的理念。笔者认为抢注现象的出现并非抢注者的一人之过,被抢注者、商标主管部门乃至立法者在这一问题上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应当从深层挖掘抢注现象出现的原因,重新建立商标抢注责任在抢注者、被抢注者、商标主管部门以及立法者之间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永波 《中华商标》2004,(10):53-55
2004年9月1日第35期第二组《澳门特别行政区公告》通告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局驳回了澳门居民吴楚帆对泉州“九牧王”等8家服装知名品牌的抢注,并同时授予了这八家商标真正权利人在澳门的商标专用权,至此,备受媒体关注的泉州服装商标在澳门被抢注事件,以泉州服装企业的胜利维权而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7.
曹娜  何潇 《中华商标》2014,(7):6-10
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下称“商评委”)认真履行商标行政复议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商标注册程序中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复议案件受理量是2012年3倍之多的情况下,仍然优质、高效完成了行政复议工作。 一、2013年商标行政复议工作总体情况(一)案件受理情况2013年,商评委共收到商标行政复议申请265件,是2012年同期收到案件的3.23倍。其中,受理253件,不予受理12件。具体情况见下表:其中,不予受理的12件案件涉及4种具体情形:评审申请不予受理的1件;撤销商标决定的2件;受理撤销申请、争议申请以及未按指定地址送达法律文件的8件;重复提起复议申请的1件。  相似文献   

18.
韦波 《中华商标》2008,(4):39-4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2007年共受理了39,945件国际商标申请,比2006年增长9.5%,创下历史新高。德国申请人连续15年名列申请量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法国、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和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用户。中国仍是国际商标申请指定最多的国家,反映了外国企业的贸易活动在中国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9.
地方知名品牌“竹坝”商标遭抢注,在厦门市同安工商局的指导下,历经三年的商标争议维权,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组成的合议组依法审理,裁定对恶意抢注的“竹塥”商标予以撤销。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0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制止恶意商标抢注行为”。2011年3月,国务院又决定将专项行动结束时间由2011年3月底调整为2011年6月底。2010年9月20日,中美欧日四方商标主管机关在北京召开了“商标领域新问题研讨会”,这是四方商标主管机关首次就共同关心的商标恶意抢注等问题共同召开研讨会。我社高级顾问、时任国家工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的安青虎先生在研讨会上作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商标领域的新问题及应对”的主旨演讲。经本人同意.现将该演讲内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