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最优选举制度具有内生性这样的假设,本文以村民偏好和主观意愿来确定村庄潜在最优选举规则,并以此作为测度和评价选举质量的参照,建立了选举质量距离比指数。运用该指数测算和分析了中国村民选举的质量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地区选举质量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是由个别“关键”程序决定的,选举质量高的地区一般有比较多的高质量程序。不同村庄的客观条件和村民偏好千差万别,村民自治良好局面的形成要求村民对于村庄治理有更为充分的参与和发言权。村民不仅应当有权力决定村庄领导人,自主管理村庄事务,而且应当有权力选择自己村庄的治理制度,包括村委会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2.
伴随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民主选举已成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庄治理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乡村利益关系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村庄选举中出现了村干部共谋行为。本文以山东省S村换届选举为例,对村干部选举共谋事件中的宗族关系、权力制衡与乡镇政府行为做了分析。研究发现,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对村庄民主发展和村庄治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包括堵塞年轻精英进入村庄治理的渠道,削弱自治组织的治理权威,恶化村庄治理的整体环境。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的产生是传统与现代、正式和非正式规则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对内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对外则具有相当的排斥性,虽产生于选举过程,却作用于村庄治理的长期实践,必须加以重视。从根本上说,遏制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增强乡村社会自身的制衡能力,发展壮大村民自组织,以有组织的村民群体牵制少数几个村干部的联合行动;二是要增强外部权威的依法监督和干预,提高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3.
"双过半"是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关键程序,但随着村民流动日益加剧,它越来越难以实现。选举保有村社共同体并强化其治理的功能也日益丧失。本文论述了选举与村社共同体的关系、村民流动对村社共同体性质的影响以及选举的双重功能,提出村委会选举具有共同体优先旨向,并据此提出了走出"双过半"困局的村委会选举制度设计方向:将两个过半的分母统一设定为登记选民全体;因村而异设定参加投票人数标准和当选所需赞成票数标准,参加投票选民数量应尽量接近选民全体而非仅仅过半,赞成票数则不一定要超过选民全体的一半;同时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对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标准因村而宜。这些措施也有利于使村委会选举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保持协同,共同推动新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一个村庄的一次村委会选举为个案,考察了村委会选举中新凸现的派系竞争现象,分析了当前村委会选举中派系竞争的特点,并指出了派系竞争作为嵌入村委会选举的新变量,向村委会选举的制度与运作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6省116个村庄1949名村民随机抽样样本,笔者分析了农村居民对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最优选举规则偏好。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选举规则的偏好因村庄和个人而存在非常大的变异,那些理论上或一般被认为是最优的选举规则并未成为所有村民的选择。理论上最优的选举规则未必适合所有村庄,村庄最优选举规则表现出很强的非一致性。可见,农村选举制度和规则的制定和实践应当充分考虑“因地制宜”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村民选举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权的一种 ,但在村委会选举中 ,村民的这一权利却常常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这种侵害行为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特定的产生原因。我国现行法律对违法行政行为侵害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规定极不完善 ,应尽快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集体经济实力与村民自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集体经济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8年数据,利用多层回归模型与工具变量法,本文从民主自治的过程维度与有效自治的结果维度实证考察集体经济实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效应及约束条件。结果发现,第一,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具有显著的民主增进效应,利益关联强化有利于提高村民选举参与率,尤其是中低社会阶层的选举参与率。第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并不必然推动村庄有效自治,集体经济的治理效能还受到村庄社会关联度的调节,即在社会关联度较高的村庄中,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动员作用,推动集体行动达成与村庄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省的有关地方立法中规定,乡镇党委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应当根据考察和民意测验的情况,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建议的意见,并且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向村民在一定范围内作出说明。在实际操作上,乡镇党委以直接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建议人选名单的形式影响村委会选举。通过地方立法赋予乡镇党委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建议权,这是实施村民自治的一个新的制度安排。如何保证在村级选举中党组织建议权的行使同村民民主选举权利的协调一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村庄制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大村庄制实施以来,对农村选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村委会成员的选择范围,有利于提高村委会的成员素质;但是消极的影响更为普遍,如:加大了直接选举的难度,使得合并村后的村委会选举更为复杂,加剧贿选现象,可能会出现大村主导选举等现象。妥善解决大村庄制改革下合并村带来的农村选举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大村庄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我国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现状,指出我国村委会选举制度尚存具体规定比较笼统、缺乏详细性和选举争议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缺陷。完善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需要进一步细化选举程序,完善选民资格标准,增加对候选人资格的限制性规定,完善选举争议的解决制度和加大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治理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互相促进。提高村民政治参与水平有利于巩固村民自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使用辽宁省8市74村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线性概率模型分析村民对村干部的政绩评价如何影响其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投票意愿。本文使用村民对村干部五方面工作业绩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对村干部政绩评价的指标,研究发现政绩评价与村民投票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当政绩评价是正面时,随着政绩评价的提升,村民投票意愿上升,倾向于支持现任干部当选;当政绩评价是负面时,随着政绩评价的下降,村民投票意愿上升,倾向于反对现任干部当选。上级加强对村委会的支持与对村委会选举的监督,有效改善村民对村干部的政绩评价,将可以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民族杂居村落中的选举竞争表现为以民族支系为情感导向的行为选择,民族支系作为村庄治理结构影响着村庄自治的运行。本文以广西马村为研究对象,以族群认同为视角,考察民族支系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表现,分析导致村委会选举中民族支系竞争的原因,构建村民自治法治语境中各民族支系竞争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3.
建立选举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诉讼制度,就是当选民对选举效力和当选效力有异议时,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法定机构提起诉讼,由法定机构依法裁决。这不仅要求明确规定选举裁判机关的权利与义务、诉讼期限,而且要有量化的处罚标准。因此,《刑法》要承认村委会选举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具平等的法律地位,增加对村委会选举中  相似文献   

14.
民族杂居村落中的选举竞争表现为以民族支系为情感导向的行为选择,民族支系作为村庄治理结构影响着村庄自治的运行。本文以广西马村为研究对象,以族群认同为视角,考察民族支系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表现,分析导致村委会选举中民族支系竞争的原因,构建村民自治法治语境中各民族支系竞争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48个农村1987~2000年的微观面板数据集,利用工具变量方法估计村庄选举对村级公共支出和管理效率的影响。经验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选举能够有效地提高村庄公共支出,减少管理费用;在村庄公共支出和管理效率方面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村民代表推举的方式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却造成了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村庄治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与政治关联的特定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村庄治理方式的发展趋向。指出中国农村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是特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随着农村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和迅速变迁,村民自治模式将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并有可能最终突破村民自治框架,实现村庄治理方式的转换。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辽宁省8市74村1205个村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对村干部行为的影响以及村干部行为对农村干群关系的影响。计量分析发现,在村委会选举中,严格按照制度规定举行选举、改进选举的宣传工作、防范候选人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都有利于提升村民对选举公正程度的评价;在从村干部工作成绩、对村民的关心状况、遵纪守法表现三个方面测量村干部行为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发现,提高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将显著改善村干部行为,而村干部行为的改善对农村干群关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选举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能使村民直接参与公共权力的分配,从而使公共权力获得最大的合法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贿选现象的出现。本文剖析贿选现象并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归纳贿选的四大表现,从社会、法律、贿选者等角度分析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应对贿选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选举背后的村庄生活逻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考察发生在一个乡镇选举中的村民日常行动片断 ,对于时下村庄生活逻辑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生存处境的离散状态导致的集体行动能力缺位以及乡村社会权力机制的制度性暗示引发的农民自动跟从 ,是解释村庄行动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20.
村委会是实现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村委会经民主选举产生,选举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掌握村委会选举的基本状况,离不开对不同环节、不同群体的关注。研究通过观察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妇女的参与状况,发现妇女未必重视选举权利,而选举结果又与妇女参选程度密切相关。为提升农村妇女的参选水平,需要努力转变妇女的选举观念,帮助她们不断参与政治生活,做到珍惜和维护选举权利,并担当和履行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