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西部林业县——开县为案例,探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路径、组织保障与政策激励,为理解普惠金融体系提供新的认知视角。现有研究缺乏对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动态系统分析,文章研究表明,需要重视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建立组织保障,从金融环境以及信用文化等制度建设入手,增加金融基础设施投放,通过政策激励金融机构更多地为农村的低收入人口、小微企业与小型企业、偏远农村地区服务。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创新政策设计,循序渐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等建议,以期提高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川、湘两省6市12县246个稻作大户的调研数据,剖析并梳理粮食规模经营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大户心理诉求。研究发现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提升面临内生与外生双重阻力,主要表现为农业要素市场化程度与政策可及性"双低",引致规模种植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双高"难题;从成本构成、农业分工与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分析发现:规模种植主体能够实现内部化交易成本,却难以内部化外部风险和制度成本。最后,基于完全成本视角,探讨了政府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进程中的角色和定位,对政府、市场和规模种植主体三者进行关系界定和责任明晰,并从机制设计和信息经济学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建立一个动态平衡、激励相容的动力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法律经济学相关理论构建了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和地方两个不同科层面临的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之间的博弈,同时以中国首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为例,演绎了中国农村精准扶贫中地方金融创新的"突破"行为,进而提出了依法促进地方扶贫金融创新以及风险管控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重视监管政策的执行到位,在管理理念、市场定位、机构设置、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坚守与创新,对银监会"六项机制"的认真践行,让包商银行找到了专注于小微金融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发展普惠金融可以提高融资可得性,助力于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本文分析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因素,从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和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金融排斥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发展、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为农村金融排斥现象的消除提供了可行的顶层设计方案,而互联网金融近年的快速发展为消除金融排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政府将"发展普惠金  相似文献   

7.
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网络融资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开启了新的途径。本文从小微企业实际用资需求出发,深入分析小微企业出现融资困境的原因,并通过对网络融资和小微企业融资契合性的分析,得出小微企业采取网络融资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不同融资模式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小微企业提高网络融资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过度规模与卫星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关于大城市规模问题的争论,提出一个基于城市聚集经济原理的大城市过度规模假说。居民向城市聚集的外部成本区分为可内部化的和不可内部化的两部分,后者在经济发展达到较高阶段时开始进入居民的决策函数,导致城市聚集的外部成本大于外部收益,从而城市过度规模发生。论文对该假说的理论基础、发生条件以及检验方法进行了探讨,用北京卫星城政策和卫星城人口变动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得出了若干结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魏民 《农业经济》2012,(10):114-116
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开始,后续指导性政策出台不少,但在实施中受农村资金互助社审批严格约束,走向正规的资金互助社数量很少,多数以非正式银行类金融机构形式灰色存在与发展,且二者在外部拆借困难和内部融资不畅的双重夹击下,资金短缺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为此,要尽快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多元化的内外衔接的金融支持机制,为互助社发挥支农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国内外499家小额信贷机构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双重目标(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发现两大目标间的关系在国外表现为相互促进,在国内则表现为社会目标对财务目标有负向影响,运营效率、风控能力等是影响机构兼顾双重目标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上述结论对中国小额信贷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