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调查统计表明。年份间和月份间的平均单盒蚕茧重量和最高单盒蚕茧重量差异不明显,说明在每年的6-10月间各时期饲养木薯蚕对蚕茧产量是没有影响的,而出现单月单盒平均蚕茧重量在各年各月间的差异主要是受当时的天气、饲养场所、蚕农饲养管理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只要具备充足的蚕用饲料和合理的饲养场所,并加以讲究饲养技术精心管理,都能获得理想的产量。每年5月至10月是木薯生长期,可以为木薯蚕提供丰富的饲料,饲养木薯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赵美雪 《农家之友》2010,(20):36-36,38
调查发现木薯蚕制种繁育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是原种蚕饲养点分散,蚕农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不一致,种蚕和制种蚕室消毒不严,收茧动作不规范,受简陋的场地条件制约、出蛾时间参差不齐,并提出了原种茧基地建设、提高原种茧饲养质量、抓好制种室的建设和提高制种技术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夏秋蚕是夏蚕、早中秋蚕和晚秋蚕的总称,在进行夏秋蚕饲养的时候需要综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温度,增加蚕农的专业知识以及饲养技术,本文重点总结分析了过往夏秋蚕的饲养技术,针对夏秋蚕的重点疾病预防提出了一点技术改革创新的措施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白冰 《致富之友》1998,(9):15-15
饲养晚秋蚕,一般从9月上旬、中旬开始到10月上旬、中旬为止。由于饲养时间短,只要措施得当,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严格消毒,控制蚕病危害饲养晚秋蚕半月前,将蚕室打扫干净.蚕具洗净晒干;蚕室地面刮去一层表土填上一层新土,然后用20%的石灰浆粉刷墙壁;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酒蚕室地面、墙壁和蚕具,然后关闭门窗,保持湿润状态,使其阴干。在饲养过程中,用漂白粉和清洁水兑成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小蚕期用新毛巾沾取澄清液将桑叶两面轻轻擦试一遍后饲喂,大蚕期在晴天中午用澄清液湿叶后饲喂,以防蚕子食下病原物;…  相似文献   

5.
一、掌握好蚕儿各期用叶的老嫩标准、数量,让蚕儿吃好吃饱,同时注意调节蚕儿各期的饲养温、湿度。 二、把好蚕前蚕期消毒关,克服因蚕儿发病所产生的死蚕血茧、薄皮茧、内印茧,污染茧。具体做法:蚕前用1%浓度漂白粉沉清液对洗刷、打扫干净的蛋室蚕具进行全面喷湿,并保持湿润半小时,关门窗闷上一段  相似文献   

6.
僵蚕是指家蚕传染的僵菌致死干燥后用于医药的蚕体 ,随着出口量及国内用药量大增 ,饲养僵蚕已成为一条致富门路。现将其饲养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一、成蚕饲养 :全年都可在非蚕茧生产区专业化饲养 ,饲养区多种月见草、白三叶、剑蚕草、串叶松香草以补充饲料不足 ,少喂桑叶降成本。饲养管理方法与常规养蚕相同 ,一直养至四眠。二、制液体菌种 :取510个500毫升空输液瓶灌装凉开水 ,将白僵菌试管母种一支接入10个瓶中 ,静置1小时作原种 ;每瓶原种按入50个瓶制成液菌种。三、接种 :在蚕四眠脱皮苏醒后 ,用喷雾器将液体菌种均匀地喷在蚕…  相似文献   

7.
我省多数地方于9月中旬饲养秋蚕结束后,由于气温条件可使桑株继续生长一部份桑叶,如不补养一季晚秋蚕,必然造成桑叶的浪费。但我省9、10月份气温低,加之此季蚕的饲养是在连续饲养了三季蚕之后,故病原物积累多致病力强,蚕儿生长环境恶劣。如技术处理不当,往往收效不大。为此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必须选择条件较好的伺养室。要求蚕室具备:(一)上有楼极封顶,下(含蚕室外四周屋檐地)有水泥地块或石灰泥土地块(俗称三合  相似文献   

8.
一、蚕种催青及收蚁:⑴蚕种催青:从出库当天至第四天,宜用温度24℃,干湿差2.5℃,第五天至孵化以26~28℃温度、1~1.5℃的湿差来保护。第八天有20%蚕卵点青(蚕卵一端有小黑点),即遮光制黑(黑布包种),第10天(即浸种约第八天)早上5时揭开黑布,开灯感光,让小蚕孵化。⑵收蚁:收蚁宜在上午9时进行。应提前选摘顶芽第二片桑叶作收蚁用叶,将叶切成丝或小方块直接撒到蚕种纸上,约10分钟蚁蚕全部爬上桑叶,这时连同蚁蚕和桑叶翻倒在蚕座上,并整理好即可。二、小蚕饲养:⑴小蚕室温湿度:小蚕期高温多湿饲养才能保证发育正常。1龄蚕温度宜控制在28℃,湿差…  相似文献   

9.
一、清理桑园。晚秋蚕饲养结束后,清除桑园内及邻近区的杂草,并将枯枝、落叶或桑树上的残叶收集烧毁或沤制堆肥,可消灭附着在枯枝落叶上的桑毛虫、蓟马、叶蝉等越冬害虫。  相似文献   

10.
玉蚕二号     
<正>玉蚕二号由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培育而成,于2013年通过审定,可在广西蚕区夏秋期饲养。产量表现:农村鉴定:单张产茧量33.06kg。饲养技术要点:1.严格执行消毒防病制度,净化养蚕环境,减少蚕病发生。2.采用两段高温感光催青,稳定化性:前期第1~4天温度  相似文献   

11.
养蚕三注意     
1.分批饲养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桑树的生长规律以及蚕的生理特点进行合理布局。一般是重春养,少养早秋蚕,抓好中秋蚕,看叶养好晚秋蚕。这样全年养4批蚕,每养一批清洗消毒1次,批批丰收,基本上能做到全年稳产高产。2.科学育蚕对小蚕可采取坑床育和坑房育两种方式,即在坑床下或坑房底面下铺设3~4条烟道,上边铺砖或水泥板,用石灰或泥涂抹缝隙,上铺一层黄沙保温。3.消毒防病对养蚕的场地、器具必须做到扫、刷、消毒。扫,就是把蚕室内外墙壁、地面上的灰尘、病蚕尸体、蚕沙等扫干净,清出的垃圾不能倒入桑园;刷,就是凡养蚕用过的器具都要刷洗、浸…  相似文献   

12.
小蚕(即1~3龄蚕)蒸笼一日一回育,是根据小蚕喜高温多湿环境和对二氧化碳抵抗力强的生理特点,结合农村分户养蚕面广条件差,技术落后、饲养规模小等实际情况摸索出的一种简易养蚕新法。它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将小蚕饲养在专用的蒸笼内,每日只给桑一次,给桑后把蒸笼密闭起来,使桑叶长时间保持新鲜,提高蚕的食叶量和消化量,促进蚕的生长发育。实践证明,这种养蚕方法能很好地满足小蚕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气象、营养、卫生环境,蚕儿生长快,发育整齐,蚕体健壮,产茧量高。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防高温。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 2 4℃、2 7℃左右 ,8月份室内温度超过 30℃ ,须努力创造小气候。 1~3龄期应将蚕儿放入炕床里饲养 ,有利降温。据实践 ,炕床内的温度比炕床外低 2℃左右。大蚕期采取喂蚕后关闭门窗 ,减少热气流进入蚕室内 ,蚕室前后搭凉棚 ,大瓦屋顶盖草 ,室内地面洒井水 ,开电风扇等降温措施。二、防饥饿。气温高 ,蚕儿生长发育快 ,在单位时间内食桑量多。因此 ,喂叶量和喂叶次数应增加 ,4~ 5龄期每日可喂 4~ 5次。龄期虽缩短 ,只要吃足计划用桑量 ,就能促进蚕儿绢丝腺发达 ,提高蚕茧产量。三、防病害。在养蚕前须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宋时期的秦观(1049~1100)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而且是一位多方涉猎、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写的《蚕书》在我国蚕业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展秦观《蚕书》的研究,不仅对探讨北宋时期我国蚕桑生产状况、蚕业科学技术成就,十分重要,而且对研究诗人对生民农事的关心,也具有重要意义。秦观《蚕书》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蚕书》共十一节。第一节,讲作者写《蚕书》的原由、写作方法。第二节至第四节,记叙从蚕种保护、催青直至结茧的有关蚕体生理和饲养技术。第五至第九节,讲缫丝的操作  相似文献   

15.
鱼、猪、蚕、菜综合养殖技术,就是以渔业为中心,实行水中养鱼,塘边建舍养猪,池埂和零星土地植桑养蚕,桑田地冬季间种蔬菜,综合经营。利用猪粪和蚕沙、蚕蛹、蚕叶养鱼,以塘泥和猪粪尿为肥料,用于种植桑苗和蔬菜,残菜剩叶用于养猪等。  相似文献   

16.
一、同一母蛾产卵:先产卵大而重,催青时间较长,孵化出的蚁蚕也大而重,体质较好;后产卵轻而小,催青时间较短,孵出蚁蚕小而轻,体质相对较弱。生产上以对种蚕进行优质饲养来减少这种大小差别。另外,卵的大小还与蚕品种、产卵时期、种蚕饲养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致富之友》2004,(3):24-24
蚕吐平面丝,是蚕茧生产上的一大革新。平面丝是在蚕儿饲养过程中通过改变蚕吐丝的条件,将蚕放在平面物上,自然吐积成平面状的丝,然后经过脱胶而成。平面丝可直接加工成书画丝纸、贴绢、丝棉被以及多种工艺品,是蚕农提高经济效益的好方法。其生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农民科技培训》2012,(7):38-38
木薯收获是木薯生产过程中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一个环节。传统人工木薯收获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制约了木薯产业的发展。采用木薯机械收获替代人工作业,可解决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和木薯挖掘技术两部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地方推广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技术,以春、秋两大期为主,特别是秋蚕五龄期不采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养蚕”,每个劳力可承担5张种,普通农户每期可养蚕10张以上,养蚕工效提高4倍,且节省蚕匾(扉)和蚕架投入的成本。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操作技术为: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经济》2014,(2):15-15
针对我国不同蚕区、不同饲养季节的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家蚕育种中心科研人员利用从家蚕种质资源筛选评价中获得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基因,成功培育出一对适合长江流域夏秋季及亚热带蚕区饲养的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并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