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稻施硅增产抗病效果及其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稻施硅单因素肥效试验和同田对比试验,表明水稻每施入1kg有效SiO2,可增产1.8-4.5kg稻谷,提高结实率0.4个百分点。增加剑叶厚度0.01-0.03mm,降低稻瘟病病指0.15%-0.3%,降低纹枯病发病率0.5%;施硅还显著增大剑叶面积和减小叶与茎夹角,减少农药用量,硅钙肥的投入产出比为1:4.18(杂稻)--21.94(优质稻)。  相似文献   

2.
欧有量 《农家之友》2003,(13):30-30
水稻壮秧剂具有营养、化控、消毒、调酸的功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施用壮秧剂育秧的壮秧效果十分显著。近年来,我们在玉州区的大塘村、睦马村、新联村等连续两年四糙在水稻生长前期施用壮秧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村经济》2014,(9):36-36
稻能量是土耳其卡特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开发的水稻营养高产系列产品,由土耳其卡特专家团队对水稻阶段性生长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后,专门研发出的适合水稻生长的营养肥料。稻能量系列产品包括水稻滴灌流体肥、育秧基质、壮秧剂、返青柯权肥、抗旺抗倒剂、灌浆肥、硅锌钾镁肥、增产叶面肥等产品。,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科委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大力推广由湖南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水稻壮秧营养剂”。湖南农大是从1997年开始研究这一项目的,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湖南气候、土壤条件的新产品。经试验、示范,“水稻壮秧营养剂”对水稻秧苗具有消毒、调酸、防病以及促进根系生长、分蘖等多种功能,特别对防止立枯病和早稻烂秧有明显效果。1999年在省内推广40万亩,一般增产5%以上。湖南推广“水稻壮秧营养剂”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在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一定数量的锌肥对小麦生长有有利影响,表现为群体大,分蘖多,生长健壮;667m2增施锌肥1kg、1.5kg、2kg对产量三要素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黄营试点亩增产分别为12.3kg、20.1kg、21.2kg,增幅分别为4.1%、6.7%、7%,667m2增纯收入20.1元、33.5元、33.4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达显著水平;略芝村试点667m~2增产分别为18.7kg、25.8kg、38.8kg,增幅分别为4.2%、5.8%、8.7%,667m2增纯收入32.8元、44.8元、68.6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达极显著水平;张坊村试点667m~2增产分别为13.6kg、24.1kg、33.3kg,增幅分别为3.2%、5.6%、7.8%,667m~2增纯收入22.6元、41.4元、57.5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稻谷镉污染现状,研究了在水稻种植环节使用新型生物肥料“腐殖酸复合肥”、绿肥种植、生态种植3种技术对稻谷籽粒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镉污染农田中,施用生物肥料35%腐殖酸复合肥可使稻谷籽粒镉含量降低46.68%;每公顷水稻施用紫云英22 500 kg(底肥)和生石灰600 kg(压青)可使稻谷籽粒镉含量降低56.20%;不施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或少施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生态种植模式,可使稻谷籽粒镉含量降低50%左右。水稻种植环节的种植模式及施肥方式对水稻籽粒镉累积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水稻专用有机液肥"稻丰灵"在晚稻喷施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每667m2喷"稻丰灵"50ml后,对水稻的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及产量都有显著影响。株高平均增加6.9cm,茎秆平均增粗0.9mm。叶面积平均增加5.82cm2,绿叶片平均增0.28叶,提高了植株的光合效率和对纹枯病的抗性。穗型大、穗长、单穗重,总粒数增加,其中青粒率、秕谷率下降,千粒重增加,每亩增产41.0~78.4kg,平均增61.0kg,增幅达7.8%~19.3%。  相似文献   

8.
浅谈全州县水稻育秧方式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推广双季稻水稻育秧、了解推广情况、发展过程及育秧历史、育秧方式、壮秧方法,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扎实推进水稻育秧水平的提高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推广双季稻水稻育秧、了解推广情况、发展过程及育秧历史、育秧方式、壮秧方法,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扎实推进水稻育秧水平的提高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水稻壮秧剂育秧技术是旱床育秧和抛秧的简化技术。是这两项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能一次性完成床土消毒、调酸和秧苗施肥、化控等多项程序,俗称“四合一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省工节本、防病壮秧、增产增收等优点。我省1998年引进这项技术,1999年扩大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农民科技培训》2004,(11):23-24
以往要想育出水稻的旱育壮秧来,就得选用肥沃的耕层土壤作为育秧床土。据测算,种植1亩水稻,每年需要育秧床土150公斤。怎样才能更好地在不破坏农田土壤资源的情况下,解决好育苗床土的难题呢?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的科技人员,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稻壳制造有机肥,通过与粉碎后的稻壳进行合理搭配,人工模拟土壤,进行水稻育秧,达到了水、肥、气、热相互协调的育秧效果。经过400多组的试验.成功开发出利用稻壳进行水稻育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记者16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凭借从品种选择、育秧、田间管理到收获等环节的7项关键技术,我国科研人员协同攻关的水稻高产高效综合技术集成试验近日获得重大突破:水稻增产和节本效益显著,亩均增产100公斤左右,比常规种植约增加10%。据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介绍,今年在江西珠湖农场,科研人员选用"广两优7203""广两优7217""内2优111"等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同时将"水稻好氧栽培技术""机  相似文献   

13.
所谓生物能育秧,就是把植物残体进行堆沤,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出来的能源,作为温室育秧的主要能源。这是平昌县水稻育秧的一项新技术,也是能源利用上的一个新突破。在农村能源较紧缺的情况下,推广生物能育秧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能育秧的经济效益近4年来,我县推广生物能育秧8.4万亩,增产稻谷1,454万斤,增收218.1万元。据1983年试验,生物能育汕优二号杂交稻亩产1,425斤,比有火秧增产87斤,比湿润秧田育秧增产154斤,比撒水秧增产238斤;桂朝二号水稻用生物能育秧亩产1,123斤,比有  相似文献   

14.
毕伟  杨汝福  杨宗飞 《农家之友》2009,(25):48-50,54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阐明了在土壤偏酸、有效S31.94mg/kg条件下,双低优质油菜作物施硫具有显著的增产增值效果,施S对增加单株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平均角果籽粒数、千粒重、叶色深度、株高、穗位高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对生育期影响较小;增产增值因用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增5.83~15.83kg/667m2、增产3.89%~10.56%,投入产出比2.79~3.89;优质油菜对S元素需求量较大,一季约消耗土壤S1.305kg/667m2、施S对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协调平衡高均有较好效应。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晚造在北流镇丛义村进行了水稻免耕抛秧不同施肥量小区试验,结果在磷钾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相同情况下,每666.7m2施纯氮11.5kg水稻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秧好半年禾。众所周知,在水稻生产中,近60%的增产增效技术集中在育秧阶段,然而受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制约,育秧新技术难推广难应用,往往是"家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667m2施用除草剂农民乐747100-250g剂量,可以充分杀灭杂草;杂草第七天开始死亡,第十天[关基键本词全]除部草死剂亡;。用6量67;m水2稻㎡;施免用耕除;生草长剂;农产民量乐747100-250g剂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结构、产量的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晚造在北流镇丛义村进行了水稻免耕抛秧不同施肥量小区试验,结果在磷钾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相同情况下,每666.7m2施纯氮11.5kg水稻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稻米生产及其在全球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 1 0 0多个稻米生产国中的“稻米王国”,稻谷年产量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 35 %左右 ,居世界首位。建国 5 1年来 ,水稻播种面积增加了 2 3.5 6 % ,稻谷产量由每公顷1 8.9t提高到每公顷 6 3.1 t,增加 2 34 .34 % ,稻谷总量由建国初期的 4 86 .4 5亿 kg提高到 2 0 0 7.37亿 kg,增长了4 1 2 .6 6 %。在近半个世纪中 ,我国水稻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种植面积的 30 % ,而年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 4 4%左右 ,尤其是世界矮杆稻良种的“绿色革命”源于中国 ,举世闻名的水稻杂交优势利用也在中国首先应用于…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节本增效等优点.尤其在一季的冬水田,增产优势尤为突出;我县从1996年引进这项技术,每年在海拔1000m以上的冬水田示范推广达1350hm^2,平均产量7305kg/hm^2,较对照增产945kg,增产14.8%;较好地解决了山区水稻因气温低、成秧率低、产最低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