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蚕是我国的特产之一,我国的柞蚕业在世界柞蚕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柞蚕养殖地区,柞蚕的生产是该地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柞蚕发展史进行发掘和探索对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国的世界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柞树作为一种专性菌根共生树种具有耐旱、耐瘠薄等特点,所以它对于绿化荒山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对柞蚕业发展中不同的树种对于养蚕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能够为将来柞蚕业获取更多的收益以及促进柞蚕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主要从柞树和柞蚕的生产意义以及柞蚕原料林调查及形态特征这两个方面出发对柞蚕业发展及柞蚕原料林养蚕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 辽宁柞蚕生产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几百年来都是以蚕农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放养,风险性大,产蚕量低而不稳,劳动生产率不高,经济效益较低。近二十年来,在辽宁的柞蚕生产上发生了一场比较深刻的技术革命。使辽宁的柞蚕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几百年来的传统放养,在几个主要方面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了柞蚕生产。自六十年代初,我省在柞蚕生产上进行的技术革命,涉及面之广,解决问题之多,取得成果之大,都是辽宁柞蚕生产史上空前的。因而,使我省的柞蚕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油茶生长与气候密切相关,每年夏季湖南都会有高温干旱天气发生,尤其是7—9月份油茶油脂合成期和油脂转化成熟期,高温干旱对油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衡阳是湖南油茶的重要产区之一,2021年衡阳地区在油茶油脂合成转化期出现连续高温干旱天气,造成丰产不丰收。文章对衡阳部分油茶主产区油茶含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造成油茶含油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以期为后期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辽宁东部山区是我省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也是重点柞蚕生产基地。柞蚕是全省的一大特产,柞蚕丝及其织品是著名的出口商品。但是,多年来对蚕场建设不够,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甚至掠夺经营,导致植被逆行演替,蚕场沙化,树势衰弱,水土流失加剧,产叶量和产茧量下降,使柞蚕生产处于生产和生态的恶性循环。如不采取措施,不仅影响柞蚕生产,而且还会加重水土流失,给全省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后果。最近,我们对宽甸县步达远乡发展桑蚕生产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省直和有关县一些部门,认为发展桑蚕生产,实行柞蚕轮放,走桑柞并举的路子,对于开发东部山区资源,发展经济,特别是对促进生态建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宁林 《浙江林业》2003,(10):10-11
今年夏季,浙江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从6月30日开始,最高温度连续超过35℃的天数持续了40多天,丽水甚至达到了43.1℃的高温。高温、干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更使浙江的林业生产经受了一场实实在在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粮食生产与天气数据估算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贡献.[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自相关异方差模型(FE+AR(1)+Hetero)计算高温干旱、洪涝、低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1)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加0.97、0.06和0.18个百分点, 2002~2012年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23.55%、31.21%和21.45%;(2)农作物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出减少0.04%, 2002~2012年农作物成灾面积减少57.75%,对粮食产出增加的贡献为7.97%;(3)在控制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农药、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成灾面积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粮食生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粮食损失比例为1.98%,洪涝、低温严寒影响不显著.[结论]2002~2012年间全国各省市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共计93起,频率约为0.27,造成粮食生产额外平均损失比例约为0.53%.  相似文献   

7.
极端气候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粮食生产与天气数据估算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贡献。[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自相关异方差模型(FE+AR(1)+Hetero)计算高温干旱、洪涝、低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1)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加0.97、0.06和0.18个百分点,2002~2012年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23.55%、31.21%和21.45%;(2)农作物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出减少0.04%,2002~2012年农作物成灾面积减少57.75%,对粮食产出增加的贡献为7.97%;(3)在控制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农药、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成灾面积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粮食生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粮食损失比例为1.98%,洪涝、低温严寒影响不显著。[结论]2002~2012年间全国各省市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共计93起,频率约为0.27,造成粮食生产额外平均损失比例约为0.53%。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全国上下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在经济工作中积极开展了各项改革,而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势喜人,形势逼人。相形之下,辽宁柞蚕业经济体制改革就显得很不够了。近三十多年来,辽宁柞蚕业经济体制始终是一个老模式,除了生产技术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外,其他方面,从建国初到现在,基本无什么较大的变化。柞蚕茧由独家经营,柞蚕茧  相似文献   

9.
柞蚕是丹东地区一项重要资源。多年来,山区人民靠养蚕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为“四化”做贡献;国家靠蚕茧做原料发展丝绸工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换取外汇。发展柞蚕对我国“四化”建设曾起到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它曾以丹东的一大名产、一张王牌誉满全省以至全国及世界上相当数量的国家。近几年,对柞蚕的看法有些不同了。蚕民及各级蚕业工作者,仍然认为柞蚕生产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利国利民的好产业,是山区人民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来原,主张继续发展,要  相似文献   

10.
柞蚕业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柞蚕业在我国发展至今,一直与国民经济建设的总目标相一致,现在这种一致性更为突出,柞蚕业体现了柞蚕场,柞蚕种,蚕区劳动力与柞蚕放养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柞蚕丝绸商品有巩固的国内外市场地位,一批新的柞蚕生物新产品正中以较高的科技含量挺进市场,柞蚕放养业在农村还一直保持有相当高的劳动生产率。连年养蚕收益成为人们保护蚕场资源的经济动力,柞树又具有超强的保水保肥功能,秋柞蚕的放养特点表明,柞蚕取食柞叶不会对柞树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1.
7月以来,我省遭受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灾害,降水显著减少,高温天数多、强度高,蒸发量大,局部出现旱情,森林消防形势极为严峻。对此,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副省长黄旭明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防旱抗旱工作,按照既定方针,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生产用水用电供应,积极抓好农业生产,切实防范火灾等安全生产事故,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减少灾  相似文献   

12.
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今后长时期对柞蚕业商品的需求,人们把目光投向高纬度地区巨大的柞蚕业发展潜力上,包括自然资源、科技资源与其他社会经济资源,认为,只要科学规划,创新管理体制,选准技术突破口,通过选点示范、全区联动的方式,就完全可能走出一条与传统柞蚕区不同的柞蚕业健康发展新路,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柞蚕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经济》2013,(10):29-33
8月份,全国农业生产出现“北涝南旱”情况。东北地区降雨偏多,导致松花江、嫩江等河流超出警戒水位,部分低洼地区及沿河地区玉米、水稻等作物遭受洪涝灾害。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和干旱叠加导致湘黔渝赣浙鄂皖7省市农业生产受到较大不利影响,一季稻、玉米、棉花、茶叶、蔬菜等作物受灾较重。尽管8月下旬,台风带来的降水使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伏旱得到有效缓解,但部分地区一季稻、玉米等作物所遭受的损害已无法挽回。  相似文献   

14.
贵州柞林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现有柞林资源,加大力度开发柞蚕生产,使这一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繁荣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加快“少、边、穷”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有着深远意义。 一、贵州种柞养蚕的历史与现状 贵州柞蚕分布于黔北、黔西、黔南等20多个县,以黔北为主。1911年为最盛时期,年产茧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朗  欧真真 《水利经济》2011,29(5):56-59
干旱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粮食安全。以受干旱影响程度较重的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旱情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流域农业干旱灾情随年代的发展逐渐加重,且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1999~2008年间流域内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该分析结果可为淮河流域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粮食安全提供些许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南方地区的高温和干旱预警仍未解除,粮食生产持续遭受"烤验"。笔者近日在湖南等地采访了解到,目前,以中、晚稻为主的秋粮受灾面积大、损失重,局部地区出现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如果后期旱情持续,可能会影响到稻谷主产县市。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天气情况对粮食生产不利,出现南方干旱和北方暴雨等极端天气,不同地区的不同灾情叠加,市场对于今年的供应有一定担忧,天气灾害可能成为市场的炒作题材。但由于全球供求关系良好,中国库存水平高,即使部分地区、个别品种出现价格上涨,也不会演变为全面性的大幅上涨。  相似文献   

17.
萧正洪 《中国农史》1992,(4):86-89,41
秦巴山区开始利用柞蚕不晚于16世纪末而不是通常认为的17世纪末。但柞蚕放养业最兴盛的时期则是乾隆后期即18世纪后半叶,这同流民对山区的开发、市场条件的改善和技术的推广等因素密切相关。但至清后期,柞蚕业走向了衰落。从技术上看,这里的柞蚕放养技术是从山东引进的,推广工作曾进行了数次。《教养山蚕说》和《蚕桑简编》二部文献反映了从暖茧制种到采茧等各项技术的细节,对研究清代陕南柞蚕放养业的状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临近岁末,捷报又传。河南省滑县2014年粮食总产达到28.7亿斤,再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12年获此殊荣,续写了中国小麦第一县辉煌。12年间,滑县曾遭遇过干旱、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但小麦生产有波澜而不惊。“2003年,小麦产量突破60万吨。  相似文献   

19.
<正>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给浙江省林业生产特别是香榧、油茶等木本油料幼林,珍贵绿化树种苗木及笋用竹林,铁皮石斛、黄精等林下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为最大限度减轻高温旱情损失,浙江省林业局切实抓好防高温防干旱措施落实,结合林技专家“四联”帮扶机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第一线,及时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全力推进“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等林业重点工程、助力山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做好技术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病毒病是甜椒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尤其是遇到高温干旱,极易诱发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一旦发病会造成大量落花落果落叶,产量明显下降。有效控制其危害已成为延长甜椒生长期、提高甜椒产量的一项关键措施。选用抗病、耐病、高产品种,搞好提纯复壮由于甜椒品种间对病毒的抗性耐性差异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