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严格,养殖者稍有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整个养殖全部失败。本文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十个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时下,正值鱼苗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的黄金时期,苗种培育对于渔民来说已属老生常谈,各渔场都设法在春季鱼苗培育环节中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但近年来,鱼苗培育成活率普遍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影响了养殖效益。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鱼苗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十个要点:  相似文献   

3.
鱼苗成活率低,是影响养鱼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呢?一、科学选他。鱼苗池的选择要适当,玉般以面积1-2亩、水深1-1.2米的池塘作为鱼苗池最好。二、科学清塘。鱼苗放养前,应清整池塘,除去杂草;然后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150公斤,或13一匕公斤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化水全地泼洒。三、科学试水。在清塘7-8天后,用洗脸盆盛满清塘后的池水,放入鱼苗6-8小时,若鱼苗无变化,说明药物残毒已消失,可以投入鱼苗。四、科学选苗。购买鱼苗时,应选择体质强壮,规格整齐,健康无病的鱼苗。选苗的方法是:将鱼…  相似文献   

4.
海南三亚鱼苗出口今年创下历史新高,3至5月出口章雄鱼鱼苗400余万尾,创汇高达1000余万美元。三亚名添誉、名瑞等鱼苗出口公司负责人称,今年鱼苗出口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也是鱼苗死亡率最低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鱼苗运输在养殖生产中十分重要.因为鱼苗相对于成鱼来说,体弱性娇,生命力较弱.抗逆抗病性差,极易在运输中死亡.造成鱼苗运输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缺氧、鱼体损伤以及路速中的颠簸、水温的变化超过鱼苗的耐受程度等。  相似文献   

6.
一、鱼苗下塘前检查鱼池残留毒性。在鱼苗放养前1d,取几尾鱼苗放入池塘内的网箱中,观察1d,如鱼苗活动正常。即可放苗,如鱼苗活动异常或出现死亡,说明鱼池毒性未完全消失,暂时不能放苗。一般消塘后7d左右药效基本消失,药效消失后方可放苗。  相似文献   

7.
王树林 《农家之友》2007,(7S):42-42
采用豆浆加肥水方式培育鱼苗,能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降低培育成本,效果良好。鱼苗成活率52%,较传统方式提高14%,育成1万尾鱼苗需饲料3.6千克,亩增效600余元。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鱼苗培育是指水花下池经25天左右饲养成体长3cm左右的夏花鱼种。由于鱼苗小,体弱娇嫩,活动能力差,摄食范围狭,摄食能力低,新陈代谢水平高,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鱼苗至夏花的培育必须精心管理,小心操作,创造适合鱼苗生长的有利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网箱培育鱼苗因育苗区间有限可能导致密度太大而影响鱼苗的生长周期,也可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继而出现死亡现象。池塘养殖因其养殖区间变大更利于鱼苗的生长,患病率随之降低。我们于2013年5月在乌龙渔场进行了几组池塘育苗试验,比较其在不同密度下鱼苗饲喂的出苗规格。  相似文献   

10.
鱼苗培育简单概括就是将鱼苗养成一定大小的鱼种的过程。此阶段中鱼苗身体细小,体长仅7到8毫米,体质弱,游动速度慢,活动范围小,摄食能力弱,食谱窄,对敌害生物及外环境适应能力弱,易死亡等特点,这些决定了鱼苗培育是整个养鱼生产中难度最大的时期。因此给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其成活率,使其快速达到生长标准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有关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1.选购优质鱼苗。要到诚实守信的场家购买鱼苗,买苗时要多次打样以缩小误差值。保证鱼苗数量足、质量优。同时,运输途中要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远距离运输,装袋时每袋可溶入青霉素40万单位.以抑制袋里的鱼苗耗氧和代谢,确保运输成活率。最好选择孵出4~5天后、鱼膘充气游泳能力强、规格整齐的优质鱼种放养。  相似文献   

12.
培育鱼苗成活率低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天是鱼苗培育的季节,有些养鱼户的水花鱼苗培育成活率较低,有的甚至全军覆灭,究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丁桂鱼的鱼苗鱼种培育是指将刚孵化出膜的仔幼鱼培育成供放养的较大规格的鱼苗、鱼种的过程、各地对鱼苗鱼种定义的大小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鱼苗培育一般是指5cm以前盼丁-桂鱼的培育过程,鱼种培育则是指将5CBI以前的丁桂鱼培育至5~8cm或8~16cm的鱼的过程。因养殖方法、鱼苗体质、管理水平不同鱼苗培育又分为乌仔阶段的培育,寸片阶段的培育。鱼种培育可以分为小规格鱼种的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培育。丁桂鱼成鱼的适应性很强,但在其早期的苗种阶段,尤其是鱼苗阶段,身体幼小纤弱,摄食能力低,饵料范围窄,且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对敌害和病原体的抵抗应付能力低,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死亡率高。因此必须对丁桂鱼的苗种培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求在人工严密控制的条件下,给予精心的饲养管理.从而提高鱼苗、鱼种的存活率,培育出健壮、合乎生产规格的优质鱼种。  相似文献   

14.
轮虫是鱼苗的开口饵料。在池塘中直接增殖轮虫是解决鱼苗开口饵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发塘池培育轮虫的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欧洲丁桂鱼鱼苗培育应注意的事项 1、适时下塘:鱼苗适时下塘是培育好鱼苗的关键技术之一。施肥后,池塘中不同浮游动物出现的时间顺序不同,而刚开口摄食的丁‘桂鱼鱼苗的食性范围还较窄,开始必须以轮虫和枝角类的无节幼体为食,因此下塘时必须是轮虫和无节幼体发生的高峰期,才能保证其充分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6.
湖北鱼苗很受北方城市欢迎,近一个星期来,天河机场南航和东航两公司每天空运近8吨鱼苗北上。  相似文献   

17.
一、鱼苗培育 刚孵出的鱼苗吸附在池塘壁或鱼巢上,不吃不动,依靠吸收腹部的卵黄为营养。经过3天一4天,鱼苗开始自由游动并摄食,这时应投喂较小的轮虫、草履虫、变形虫和草细胞藻类等活饵料。若缺乏活饵,可喂煮熟的鸡蛋黄。7天-10天后仔鱼长到1cm以上时,取出鱼巢,改喂小鱼虫、大轮虫等,鱼苗池内应不断保证有鲜活的饵料、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适宜的池塘。用于鱼苗培育池的适宜面积为1300m^2-2600m^2(2-4亩),可蓄水深1.5m左右。面积过大,易形成风浪损害本就体弱的鱼苗,也不利于全池均匀投喂;面积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人为掌握。鱼苗放养时蓄水深约0.4m~0.6m。水过深,底层水温难升高,鱼苗摄食少,生长速度慢。另外,池塘进排水应便利,水源条件好。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樟树市洋湖乡双溪村共有农户512户,人口1892人。全村水田面积4239亩,大部分田地低洼,经常发生内涝,粮食产出率极低,2000年以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1994年,傅建平、傅金如等村民为增加收入,抓住各地对鱼苗需求量不断增大的时机,将低洼地改造成鱼塘,进行鱼苗养殖。每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很快成为村里的富裕户。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全村从事鱼苗养殖的农户达到423户,占总户数的82.6名,年产值达1000万元,农户年均从鱼苗养殖产业中增收上万元。  相似文献   

20.
在鱼苗培育中,容易发生鱼苗下塘后全部死亡或成活率很低的现象,这种现象俗称“闷塘”。引起“闷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水质原因。池水太瘦或太肥都易引起鱼苗死亡,过瘦水体饵料生物严重不足,鱼苗自身卵黄消耗后得不到及时的营养供应,过肥水体有机溶解物和饵料生物耗氧较多,造成缺氧;放苗时,池水水温与装苗容器水温存在较大温差引起应激死亡.或消毒药物药效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