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区章嫦 《生产力研究》2015,(1):71-73,86
文章基于美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所代表的市场主导的体制类型并通过对他们的做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大规模、高强度的创新投入、具体明确的联盟目标、高效的风险投资介入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保障是四点最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经验给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日本支持与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做法、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日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形式与发展状况,对日本政府支持与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举措进行梳理分析,从中汲取有益之处,可供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运行机制可概括为基础性、保降性、推动性三大机制。中国业已建立的许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制的不完善,使联盟不能稳定健康运行。需要从完善政府监督引导、建立良好的信用与利益分配、信息与人员开放机制,政府、联盟、市场互动动力机制推动联盟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合作研发的组织模式之一,承载着产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合作研发取得产业共性技术,并在联盟和全行业中扩散,最终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共性技术的复杂性和准公共品性质、联盟合作创新的困境,决定了政府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多种类型,政府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联盟提供不同的支持。在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及性质的基础上,按照3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借鉴国外经验给出了当前我国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比较成熟的模式。本文论述了美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起因和发展,研究了美国联邦政府积极支持创新联盟的动机、方式和策略,分析了产业创新联盟不同于普通公司企业的独特优势及特点,指出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重点研究了几种产业创新联盟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有效平台,但其实践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更好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成员间存在包含、相交、分离三种关系,不同的成员关系必然导致不同的联盟创新效果。为此,需要建立并完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构建和维护适宜的新兴技术成长空间,加速新兴技术的培育、孵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博弈论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博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政府监督管理为研究视角,对政府监督管理抑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得出,政府主管部门对投机盟员惩罚力度、惩罚机制等因素直接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的演化结果。政府主管部门对盟员投机行为的惩罚力度大小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机行为演化过程的动态性密切相关,动态惩罚机制在投机行为演化的波动性控制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最后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针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中存在的投机行为问题,发挥监督管理职能,采取惩罚措施以有效抑制投机行为,增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9.
近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稳定性不高、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提高联盟稳定性、改进联盟绩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管理协同理论,从资源协同、目标协同、知识协同、关系协同、创新协同视角,以成员信任度为调节变量,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联盟成员资源协同、目标协同、知识协同对联盟稳定性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协同、创新协同对联盟稳定性存在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联盟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项目群是联盟组织的核心任务,联盟因而成为一类典型的项目导向型组织。共性技术创新项目群具有工作内容多样化、项目自治性和互倚性并存、知识共享高风险性三个基本特征,从而要求联盟组织具备永久性和临时性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市场协调和组织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机制、自有知识产权和关系性知识产权相结合的知识治理机制。闪联联盟的组织实践为上述理论分析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业规模迅速扩张,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产业的发展,中国钢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也从政府主导、行业研究机构研发、企业推广应用的模式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其中,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行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变化对企业创新投入激励的增强作用,以及钢铁业技术体制自身的特点,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以市场化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参与技术创新合作,正成为中国钢铁业共性技术创新的新特点,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重复引进或创新投入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保持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钢铁业还需要解决许多共性技术组织管理与政府作用的问题,如何创新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机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对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发展现状和研发创新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其技术研发重点领域、经费投入和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鼓励研发创新的政策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缄默知识、产业集群及其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类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是产业集群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而产业集群有利于缄默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高宏伟 《技术经济》2012,(12):33-40
对地理临近与知识溢出效应、区域创新系统以及嵌入性理论3个层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证明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存在,并给出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表现。从技术体制的相关研究中提炼影响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关键因素,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在技术体制分析中增加本地创新环境这一分析维度。最后,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关键因素以及特征表现,依据创新系统方法,提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袭著燕  马春华  李星洲 《技术经济》2011,30(11):17-22,83
利用1998—2008年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及4个分行业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山东省产业创新中技术进步因素对产业产值增加的贡献以及产业创新中的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从山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体来看,山东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对产业产出的贡献明显低于资本投入,甚至低于劳动力投入;山东省产业创新具有资本密集的特征;山东省的产业创新路径是一种技术改造模式,即运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升级换代,提高质量效益,从而引起工业体系的变化;在资金投入指标中,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费用对科技进步有显著影响;在劳动力投入指标中,只有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与技术进步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但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企业办科技机构科技人员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二期滞后,说明山东省科研人才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技术能力对产业创新的影响——以东方汽轮机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东方汽轮机厂的产业创新实践为背景,着重分析了技术的原始积累对产业创新当期竞争优势的影响,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创新后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其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钢  刘顺忠 《技术经济》2009,28(2):64-66
本文使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各类软件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并借助列联表分析技术深入研究了各地区各类软件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深化国有软件企业改革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是促进我国软件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空前瞩目的发展,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中资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进口依赖和产业安全风险增加。因此,我国应建立以中资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降低中资装备制造业企业被外资并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