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黎明 《中国西部》2012,(21):130-133
美国人在如何教育孩子问题上有一个共同认识——要想孩子成才,必须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智商、财商、情商,三者缺一不可,但在这“三商”中,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一定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  相似文献   

2.
对西部地区的许多农民来说,每当新学期来临,孩子的学费总是让他们闹心的一个坎。也是因为这个坎,许多农村孩子不得不收起心爱的书包,过早地结束了学生生涯。然而,从去年起,特别是今年春季开学的时候,走进校园的西部农村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却是满怀欣喜,从这一天开始,他们过去需要向学校交纳的费用全部免除。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一位家长对我说过一句话:这些孩子对你们老师来说,只是你们教的成百上千学生中的一个,但对我们家长来说,那就是我们家族的一代人啊。是啊,一个孩子,是一个家族的一代人,这一个个孩子加起来,不就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一代人吗?  相似文献   

4.
刘洪华 《中国西部》2012,(21):134-139
每个班里总有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学生,他们总是变着花样的给你出一些难堪的问题,对此,老师们给他们一个封号——“调皮孩子”,这帮孩子在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为一个小团体,有一个核心人物在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改变他是改变一个班级的关键,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其实,当我们一味的指责调皮孩子时,而忽略了他们调皮的天然性因子,潜意识认为他们身上有数不清的坏毛病,因此让我们的视野和管理教育思维更加狭隘,他们身上的缺点得到了极度地放大,优点被常常地忽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背教育的本质。作为教师,能够顺势发挥教育技巧,让他们成为班集体中的正面发展推动力量,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黄金花 《魅力中国》2013,(32):137-13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所以我们教师应将目光投射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关注从孩子中生成的,又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的内容,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从而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茵 《魅力中国》2013,(5):173-173
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奇思妙想,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但我们不能再用自己的思维来限制孩子了,让孩子展开翅膀,尽情的飞吧!相信他们会创造出美丽的天空。  相似文献   

7.
备课构想 “翻转”即翻来转去,也有彻底改变之意。翻转语文课堂就是教师结合教材重难点知识创建微课,让学生前置学习、反复学习、选择学习,然后在课上进行深度交流,并且进行知识的应用巩固形成能力的教学形态。融入自主,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践行中学习语言表达;融汇悦纳,让每一个孩子都因为有前置的学习思考能表达他们的理解感悟;融新生成,...  相似文献   

8.
“乡亲们,这场特大的地震灾害让你们吃苦了,你们有很多亲朋好友失去了生命……救援队马上就会来,他们是专业的救援队,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救出来。”  相似文献   

9.
“乡亲们,这场特大的地震灾害让你们吃苦了,你们有很多亲朋好友失去了生命……救援队马上就会来,他们是专业的救援队,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救出来。”  相似文献   

10.
刘铁芳 《中国西部》2014,(12):116-119
<正>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个混沌个体(小孩子)的时候,怎样引导他们,给他们赋予一种灵魂,然后让他们的生命世界拥有秩序。在这个自然的世界里,太阳给我们带来了秩序。那么,我们心灵的世界是什么带来了秩序呢?孩子们的生命世界是如何成就这种秩序的呢?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如何才能使一个孩子在遭遇困顿的时候不想自杀?让大家在失恋的时候仍然好好地活着?……这些引领着每  相似文献   

11.
13年前,薛丙让、张清莲夫妇从村口捡回了脑瘫“女儿”楠楠,并顶着世俗压力和经济重负,将她一直悉心照养长大;13年后,在知道孩子亲生父母的消息后,为了让“女儿”有个好的归宿,他们强忍内心痛苦,毅然将孩子送还给亲生父母,而他们开出的惟一条件是:只要“女儿”幸福。  相似文献   

12.
朴宣 《东北之窗》2013,(21):50-50
刘清华在普兰店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从教13年来,她身兼保育员、心理医生、老师三个角色,用真情关心爱护每个残疾孩子,照料好他们的日常生活,让孩子学会了做一个自立自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让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相似文献   

13.
张晓军 《魅力中国》2011,(3):145-145
离异家庭的孩子原本就已经受到了家庭的不幸遭遇,他们内心会不同程度地壁垒起了与他人友好交往的沟通意愿。一有学习、生活的不顺,敏感、多疑、敌视,会成为他们有效阻击外界的武器!教育者,医治他们心灵创伤最有效的药就是——关爱。我们要用“心”作凿子,方能穿透离异家庭孩子的内心壁垒,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4.
《环球财经》2010,(9):28-29
特谢拉一家三代同堂住在埃尔多拉多的三间陋室里。埃尔多拉多是南美洲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的贫民区。家族中女性家长名叫玛丽亚,她有六个女儿,大女儿玛丽娜有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和一个婴儿。和很多贫民窟家庭一样,家庭暴力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们。不过几年前,他们受到巴西家庭救助计划基金的帮助,这个基金为母亲们承担一小部分子女教育和医疗检查费用,前提是孩子必须去上学,于是玛丽亚没有让孩子们去打工,送他们去上了学。  相似文献   

15.
残酷的自然灾害让成千上万的儿童成为了孤儿,善良的人们来不及冷静思考,争先恐后地要去灾区认养孤儿。作为一个唐山地震遗孤,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对他们说上几句:善良的人们,你们是否真的能体会那些孤儿的内心感受,是否真的能给他们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上一篇,我们谈了内心的解套;这一篇,我们来谈谈最基本的教育。最近,有几位做基金经理的弟子跑来看我,聊天时我问:你们帮别人做什么投资理财,你自己的钱拿来干什么?答案让我吃惊:第一,投资在全家人的身体健康上;第二,投资在孩子的教育和未来上。他们很严肃地告诉我,经过推算,认为这两项投资回报率最高,风险最低,而且是最必要的投资。好,我今天就来谈谈孩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残酷的自然灾害让成千上万的儿童成为了孤儿,善良的人们来不及冷静思考,争先恐后地要去灾区认养孤儿。作为一个唐山地震遗孤,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对他们说上几句:善良的人们,你们是否真的能体会那些孤儿的内心感受,是否真的能给他们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董振芳 《中国西部》2012,(3):102-105
又到一年寒假时,这个假期孩子是怎样的度过,是否又向从前一样在作业的海洋中度过。还是有什么新意呢?老师和家长该如何安排才能给孩子一个既轻松又有意义的寒假?本文将给你、你们更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个人事未懂的孩子,因为他们最普遍食用的奶粉,在他们刚刚进入这个世界的时候,迎接他们的竟然是一场出人意料的厄运。不过,在厄运刚刚发生的时候,却有人千方百计地试图掩盖真相,于是,更多的厄运不可避免地降临在更多孩子的身上。  相似文献   

20.
“激趣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与其强行压抑孩子,让其安静听讲,不如洇势利导,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发挥其肢体语言,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孩子“动”起来。当然,并要“动”出点名堂,在“动”中要调动他们的手、口、眼、耳、脑、心,使之各种感官并用;在“动”中要使其有所得;使其听、说、读、写、思结合,培养其创新能力,“动”出名堂,“动”出乐趣。打动孩子的童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