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的林业已经充分运用了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突破了传统的林业栽培技术。森林资源在现代林业的大环境下也发挥出了森林资源的内在价值,体现出了森林的多功能性。从全社会对森林资源的培养与保护大环境出发,已经发展到了开放型的林业。当前林业对人类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目标的追求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森林的抚育管理,需要从幼林就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现对幼林抚育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森林采伐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也是连接森林经营与社会需求的重要一环。建立并实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森林年采伐量来达到逐年增加森林资源的存量,从而最终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在新的形势下研究能保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管理新制度迫在眉睫。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对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生产供给和生态效益,对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4.
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有忠 《民营科技》2010,(3):101-101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亩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7.
梁国爽  秦岩 《民营科技》2010,(8):136-136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干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六次(1999~2003年)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为1.479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只相当于世界平均覆盖率的3/5,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公顷,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6。随着森林资源重要作用的日益显现,近年来,被称为"不冒烟火灾"的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已经超过森林大火,因此,森林害虫的综合治理和有效防治成为我国森林保护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1.
尚玉森 《民营科技》2013,(5):229-229
森林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及为人类提供木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无节制的对森林资源进行消耗和破坏,森林破坏不仅对我们周围环境气候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使得人们生活、生产所需木材造成拮据局面。这里旨在研究我国森林资源破坏现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森林资源在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武警森林部队如何提高防灭火能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森林火险频发的国家。每年因森林火灾,我国不仅要损失价值巨大的森林资源,更要面对火灾滞后长期的森林恢复工作的庞大支出。武警森林部队作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防卫力量,在对森林火险的防控上是最具专业性地抢险队伍。随着近年来,森林火险形势的变化,森林火灾的防灭火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本文立足森林火险的防控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新形势下武警森林部队防灭火能力进行了探究思考。  相似文献   

14.
《企业研究》2012,(21):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资源步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根据全国第六次、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10年期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了3651万公顷,超过河北和河南2省面积之和;森林蓄积增长了20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全国每人增加了1.4立方米的森林储备量。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效益。森林资源的建设和保护陷入了资金不足的困境,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一部《森林生态补偿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就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实行年森林限额采伐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制度,也是国家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现就森林限额采代管理制度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我国农村集体森林资源产权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内涵,根据集体森林资源的法律含义,阐释了集体森林产权的主要特点,以及建立完备的森林资源法制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浅谈林业资源及植树造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入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效益.森林资源的建设和保护陷入了资金不足的困境,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一部<森林生态补偿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就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效益。森林资源的建设和保护陷入了资金不足的困境,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一部《森林生态补偿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就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