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许多人散发小报宣扬养殖“特大黄鳝”能致富的神话,许多人也正抱着靠养殖“特大黄鳝”发大财的幻想,而一位畜禽养殖专业工作者却一语道破真相──我是位畜禽养殖专业工作者,工作中经常收到“科技信息”、“致富信息”之类的大小报刊,这些小报多以大篇文章宣称:“养殖特大鳝,年获十余万”、“养殖泰国鳝,致富道路宽”等等。近年来,这类广告又先后跃上了国家正式出版的一些报刊,在农村及下岗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不少人问我:“特大黄鳝是不是真的?”“养特大鳝真的能致富吗?”为此,我专门查阅了大量有关黄鳝研究的文献资料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有一些所谓的研究所(中心)不断向全国各地邮寄信息小报,传播所谓的饲养泰国“特大黄鳝”效益高的信息。全国各地有许多农民听信小报传言,纷纷来到武汉,购买所谓特大黄鳝,结果有的购买回去没几天几乎全部死光,致使不少人蒙受重大损失。据水产专家介绍,黄鳝的人工繁殖是我国水产界的一大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达到理想的推广程度。人工养殖所需的苗种,主要还是来源于自然捕捞。武汉市的一些不法分子借全国广大特种水产养殖户对发展黄鳝养殖心切之机,打着提供所谓从泰国进口特大黄鳝苗种的幌子行骗,而实际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黄鳝市场价格居高不下,黄鳝养殖迅速成为养殖的新热点。一些农户不惜毁掉鱼塘甚至良田,投入大量资金从事黄鳝规模养殖,但养殖效果并不理想,血本无归者大有人在。其主要原因是:一、鳝苗质量难以保证。到目前为止,黄鳝苗种的批量繁育技术尚无突破,规模养殖首先就受到苗种来源的限制,数量、质量都无法保证。黄鳝养殖苗种主要以天然捕捉苗为主,由于电捕、药捕、钩捕等方式对鳝苗的伤害很大,再加上鳝苗运输途中也易受损伤,致使规模养殖时很易发病而导致养殖失败。近年来,一些人正是抓住农民朋友急于发财的心理,以报刊广告、…  相似文献   

4.
恶意布陷阱,信口胡吹嘘。以提供致富信息、推广新技术为名,到处邮寄信件或打广告,推销他们所谓的“致富信息”。说什么养殖20对美蛙一年能赚十几万元,养一对蜗牛年创产值2.4万元、创纯利1.5万元,养50公斤特大黄鳝获年利18万元,等等;并称这些项目易养、不生病。其实,这类小报、小刊的广告所提供的“致富信息”都是骗人的谎言,诱人的陷阱。它们在湖北、湖南、浙江、河南及广东省部分地区散布较为广泛。在介绍品种产量、效益时,夸大其词,其产量、价格严重脱离现实,而且大多数特种养殖项目都有特殊的条件,不是他们所讲的易养不易生病。牌大无详…  相似文献   

5.
有位种养专业户富裕起来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盖楼买车,而是花费上万元为全村订了100多份报纸杂志。他说:我是通过报纸上的信息致富的。我为全村订阅报刊,也是希望大家从中受益,走上致富道路,搞好两个文明建设。这是另一种“希望工程”。报刊是信息载体,是精神粮食。通过报刊,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放眼天下,心胸开阔;可以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人们说话做事方向明确,心中有数;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头脑,并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由此说订阅报刊,也是一种“希望工程”。正因为如此,许多企…  相似文献   

6.
张忠谋 《英才》2007,(5):22-23
独立专业经理人真的比非独立专业经理人对公司好?如果老板们、股东们真的要公司永续经营,我的回答是:“无疑的,是的。”  相似文献   

7.
虚假致富信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自己的技术或产品说成是“摇钱树”、“致富绝招”、“投入少产出高”,等等.好像不要投资或者很少投资就能赚取大钱.投入产出比常高达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其实,如果真的有如此好赚的钱,拥有这些技术和产品的人肯定是不会通过广告的方式转让的、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调查和总结.虚假的致富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相似文献   

8.
看了贵刊《海归员工真的“高不成低不就”吗?》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自工作以来,身边的海归越来越多,一位从马来西亚留学归国找工作的朋友打电话问我:“我是选择4,003元的日企,还是选择4,400元的韩企呢?”听到这话,我的心隐隐作痛。  相似文献   

9.
好名行天下     
海风 《企业研究》2000,(1):30-30
去年元旦过后,内地某商人从海南进了一大批干海蛇,准备在春节旺市期间,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风风火火赚一笔,然而,上市十几天却无人问津。眼看春节将过,这十几万元的货必死无疑,心如火燎。焦头烂额之际,他找到一位朋友为他出主意。这位朋友分析了各种原因,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把“海蛇”改名为“海鳝”,并要求他在讲解中重点突出此海产品既有“海味”,又有“鳝味”,同时又能祛风除湿。 这一招果然十分灵验,不到一周,价值十几万元的海蛇全部卖完。他真的风风火火赚了一笔。 将“海蛇”改名为“海鳝”,这一做法虽有“文饰”之嫌…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走到哪一个电梯里都能看到人人贷的广告。作为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专职副会长,我不得不思考:银行业真的会被众多“不速之客”或“抢食者”取代吗?我深思熟虑后的结论是:“未必”。  相似文献   

11.
我相信你     
《国土经济》2005,(5):62-63
轻揭面纱,月姑娘把银白的清辉洒满大地。微风轻轻拂,阵阵清凉抚摸着大地,然而吹进我心中却是丝丝冰冷:“灵灵,真的吗?医疗事故?”“是的”,灵灵是我最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她轻锁愁眉:“但真的是意外,我是医生,不会……”,她摸着脸颊上的疤痕,泪光闪闪。“我相信你。”我毫不犹豫回答,“这个官司,让我来吧”!  相似文献   

12.
非法小报寄到编辑部 近一段时间,我们经常收到各地读者的来信,反映他们经常收到一些要求联合种植西红花的小报。他们不明真假,想干又害怕上当受骗,于是他们把这些小报寄给本刊编辑部,问应该怎么办。我们把这些小报仔细地翻阅了一遍,发现: ──这些小报大多来自豫西的一些市县。从名称上看,它们分别是:《中药种植》、《中药科技报》、《农家致富顾问:药材专版》等。小报上都宣称是××研究所主办,还标有“豫准印字第×××号”字样。但经过核实,这些小报都没有经过新闻出版部门的批准,是私自印刷的非法出版物。 ──这些小报都…  相似文献   

13.
近段时间来,经常收到外地寄来的信件和小报,密密麻麻的“致富大观”五花八门,“新奇快”’绝招名目繁多,“民间妙方”层出不穷。信手拈上几则:投资百元可办厂;废水废料能提白银;巧妙储蓄能致富,月存500元,利息200多;收购古钱发大财;sl年分值硬币身价千元;更有甚者,竟推出“致富绝招”,说什么不搞商品生产,不做生意买卖,只要每月写上几封信,按照他们的指导方法,把信寄到指定地点,对方就会乖乖地寄钱来.十分荒唐。有的还打着为了岗职工、待业青年排忧解难的幌子,送来一把把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似乎十分诱人。当然…  相似文献   

14.
猜猜我是谁     
察中锋 《乡镇论坛》2009,(36):34-34
中午刚上班,我就接到一个电话:“老同学,很久不见了,还能想起来我是谁吗?”让我猜猜。“噢,你是彩虹,我猜得没有错吧?二十年没有联系了。”“是啊!都毕业二十年了。你还能一下子就想起我,真的让我很感动。”“你是我们山东大学的校花,是我心目中美丽的女神。那时候我的梦中全是你,我想追你却不敢,只好无数次悄悄地跟在你的身后,但我叉怕让你发现会看不起我。  相似文献   

15.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类询问:“他们什么时候才会解决问题?”“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反馈信息?”“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提供开展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当然,也会有另一种思考:“我能提供什么解决方法?”“我如何以更加合理高效的沟通方式获取信息?”“我该如何取得开展工作所需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失信的代价     
《韩非子·说林》中讲述了一段很有趣的事。齐国打鲁国,索要鲁国的宝物“谗鼎”。鲁国败后,将一件赝晶送给齐。齐使者看后说:“这是赝品。”鲁人却说:“这是真品。”齐使者说:“把乐正子春找来。请他鉴定,我们相信他的话。”鲁人请来乐正子春,乐正子春见过鼎后说:“为什么不把真的谗鼎给齐网?”鲁人说:“我喜欢真的谗鼎。”乐正子春回答:“我更爱惜我的信誉。”  相似文献   

17.
逢年过节,给上级送礼这事普遍得就像丢自行车。如果硬要刨根问底地问个“为什么”,那只好说:人家都去送你不去送行吗?。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做法是不识时务的。遇着上级领导家里有红白喜事、你能视而不见不去送礼吗?假若真的没送,在送礼的人群中没有你的身影出现,你等着瞧吧。人言可畏的议论会让你浑身冒汗:“某某没来,是不是领导对他有看法了?”在眼下这种送礼分先后、礼品分轻重的风气中领导能对你没看法?尽管送礼俗不可耐,不过在几分无奈中送礼者也体会到了送礼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由于“礼”是润滑剂,好多上下级关系的维护…  相似文献   

18.
符合什么标准的男人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我是健康的男人”?也许你想的是:从今天早晨起床去上班到晚上睡觉,我都没什么不舒服,平时也很少生病连小感冒都不容易染上,我肯定是健康的男人。而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完满状态。”看看,这已远远超出了没病没痛的范畴。美国十几位健康专家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公布了一张健康金标准单。在你自夸身体很棒前不妨先看着这个。如果11条中你能达到7条,已堪称健康男人的范本,倘若某一天真的需要克隆人类,你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人体细胞的最佳提供者。有…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夏天,中国的商业地产可谓“火热”。 当针对住宅的“国六条”出台后,当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暂停对以民用住宅作为公司注册地址的营业执照审批后,商业地产开发商们都在“偷着乐”。一位开发商更是做了这样的一个比喻:“目前的住宅市场犹如一个戴着脚镣的舞者:而商业地产,则可以像一个运动员一样,迈开大步,奔向前方。” 在采访中,记者感到:一方面,国家其实一直在关注商业地产的发展,从“北京市商业白皮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政府调控的痕迹;另一方面,商业地产开发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商业地产真的迎来了火热的夏季吗?真的可以闲庭信步,大胆前行了吗? 作为首都北京,其商业地产战略格局又将如何改变? 商业地产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宏观调控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失信的代价     
《韩非子·说林》中讲述了一段很有趣的事。齐国打鲁国,索要鲁国的宝物“谗鼎”。鲁国败后,将一件赝晶送给齐。齐使者看后说:“这是赝品。”鲁人却说:“这是真品。”齐使者说:“把乐正子春找来。请他鉴定,我们相信他的话。”鲁人请来乐正子春,乐正子春见过鼎后说:“为什么不把真的谗鼎给齐网?”鲁人说:“我喜欢真的谗鼎。”乐正子春回答:“我更爱惜我的信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