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使从卢卡·巴其阿勒算起,也有500多年了。会计有无规律?如果承认会计是一门科学,那就应当承认有规律。但为什么至今很少有人探讨会计规律?我们能认识到会计规律吗?在此,我只是希望谈出自己的浅见以引出真知灼见。在我的思考中,认为会计有...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老会计,所以每年都有一些学会计者经人介绍跟着我实习。实习者大体包括两类,一是刚走出校门的会计专业学生,他们学过会计,但不会做会计;二是已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做过一段时间会计,但对会计实务还了解不多者。每带一名学生实习,我问的第一句话都是:你读过《财务与会计》吗?如果对方回答说还没有看过,我就随手拿出一两本自己看过的《财务与会计》送给他们,然后心中便有点遗憾:学会计、做会计的没看过《财务与会计》,实在有点可惜。我干了30多年会计,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财务与会计》,是《财务与会计》给了我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充实了我的头脑,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3.
祖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会计改革的30年。我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有着太多感激的话想说。因篇幅的关系,我只能从内心上,简单地说说会计改革以及我与会计改革这个话题。怎样描绘30年来会计改革波澜壮阔的画卷?其难度确实是很大。但就我个人的  相似文献   

4.
正《财务与会计》从1979年创刊至今已经35年了,我从1978年进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开始,与《财务与会计》一同走过了这35年。自1987年在《财务与会计》发表第一篇小文章以来,到2013年为止我已经在《财务与会计》发表论文30余篇。回顾这30多年的财务与会计学习及教研生涯,结合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我对自己  相似文献   

5.
《潮商》2018,(2):56-58
如果从1950年,22岁的李嘉诚创业算起,直到他90岁退休,李嘉诚的商业生涯持续了整整68年. 这68年可以一分为二.前四十年可谓波澜壮阔,其时,李嘉诚白手起家,进军房地产,对抗英资洋行,上演过多场教科书般的激烈商战,其眼光之独到、财技之高超,让其留下了"超人"之名. 之后,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李嘉诚成为香港最具实力、人脉和资源的商人,这使得他在后面近30年的生意一路顺风顺水,在随后超过一甲子的时间里,李嘉诚最终缔造了一个市值万亿的商业帝国,并长年位居华人首富.  相似文献   

6.
刚刚走过30年的会计变革浓缩了无数个体成长中的会计小故事。历史在人们的记忆里,也在我的记忆里。学习会计:基于借贷的平衡1990年,我进入一所大学的经济管理系会计专业学习,从此与会计结下不解之缘。当时,会计改革虽然已有10多  相似文献   

7.
王保平 《会计之友》2007,(12X):95-95
尽管每天忙碌,可心里有些东西总是难以忘却;尽管每月结账,但当我们吻别2007、拥抱2008时,却总有些许期待与兴奋之后的不安与忐忑。经历了许多事情,过去了许多时辰,可那些涌动热血的会计人、激动时尚的会计事、驿动旋律的会计准则、跳动脉搏的财务通则,甚至于那些从与会计神经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财经天空里所飘荡过的一朵朵云彩,却久久盘旋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我与《财务与会计》的故事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现已过"而立"之年的《财务与会计》是我的良师益友。自1979年1月正式创刊以来,《财务与会计》就成为我每期必读、到手即看的刊物之一。重要文章总是要看许多遍,还要把好文章推荐给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转载。《财务与会计》刊登的许多企业财会工作的经验给了我丰富的营养,更不要说刊物经常刊发的党和政府有关财会工作方针、政策的  相似文献   

9.
<正>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从事财会工作已有30个年头了,在这3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享受到了人生最大的快乐,那是因为我选择了自己心爱的职业——会计。回忆多年来的会计工作,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为  相似文献   

10.
正《财务与会计》从1979年创刊至今已经35年了。35年来,我是伴随该刊的成长而成长的。可以说,《财务与会计》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专业杂志之一,也是我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参考最多的专业期刊。值此《财务与会计》改为全彩半月刊及推出新杂志《财务研究》之际,编辑部邀请我撰写一篇从事财务管理研究方面的文章,我当然义不容辞。斟酌再三,在选题上还是选择我付出心血最多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一、缘起1985年,我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会计  相似文献   

11.
正三十五年前,我有幸与会计结缘,其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风云际会,中国会计学术和实务研究蓬勃发展。回首三十五年,感触良多。十年时间作为学生读书、学习、研究,二十多年的时间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无论是学习研究,还是教书育人,都希望在前行的路上能够做出些创新的成果,期待木棉花开。求学路漫漫,虽不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激情,但更留下一串串坚实执着的脚印。"好好多读点书"是当时唯一心态,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当时行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我从事会计教育工作30年,人生中最黄金的岁月都贡献给了会计,由此而说自己是会计人,我想是不算过分的。教了30年的会计,也学了30年的会计,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并不怎么懂会计。在中国,我观察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教会计的名家很少是因为做会计而成名的,甚至很多人教了一辈子会计,也没有亲自做过一天会计。而且,这个现象或许并非中国所独有。于是我就想,会计究竟是源自于商业实践呢,还是源自于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正《财务与会计》是我国会计界的一份重要专业期刊。我曾经多次参加《财务与会计》主办的座谈会、笔谈会,是参与也是学习。获悉《财务与会计》将从2015年起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信息量和影响力必将进一步扩大。借此机会写篇短文,谈谈自己转入会计界20年来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体会。一、从统计界到会计界会计学与统计学是两个不同但又相关联的学科领域。对此,中国曾经有句老话"会(计)统(计)不分家",当然,那是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会计准则(在美国又称为"公认会计原则")的国家。美国会计准则最早是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发生以后,主要为规范公开发行和交易股票的"公众公司"的会计行为而制定的,但对于美国众多的"非公众公司"或"私人公司"、"小企业"是否也需要为其单独制定一套会计准则,7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5.
正收到《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7期,我倍感惊喜,因为从中获悉一个重大信息:《财务与会计》将于2015年吸收合并《财务与会计》(理财版)的内容,由月刊改为全彩半月刊,同时创办学术刊物《财务研究》。这是《财务与会计》和广大财会人员的大事和喜事。作为《财务与会计》多年来的读者和作者,也想借改刊之际说说自己和《财务与会计》的故事。初识《财务与会计》是1983年。那年我考入曲靖地区财贸中专学校,学的  相似文献   

16.
从1949年10月我父亲自部队转业到陕西省富平师范学校担任会计算起,60年来,父亲、我、我女儿都先后从事了会计工作。60年来我家三代会计人的艰辛与辉煌,可以说是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吴鹰  王瀛 《英才》2012,(5):115
沧海突然变成桑田的事情我不喜欢。相对于过去和未来,我更愿意创造现在。对我来说,穿越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情。我反复思考,也没想出任何一个过去或未来的时点更适合我生存。"穿越"概念本身很好,促成了一些流行电视剧,很多演员也因此而火,但是穿越本身是脱离现实的,其发展不会持续。也许,一些创业者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早20年创业,市场竞争会不会没那么激烈?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1982年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的,算是"十年动乱"后较早上学读书、较早接受会计高等教育的那批人中的一个。从进入大学学习会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毕业后从事会计教学与研究(当时本科毕业生是稀缺人才,可以担任高校教师),也有32年。30多年来,我与很多人一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4月,一缕春风拂面,获悉我们会计人的挚友——《财务与会计》将于2015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理财版"将改为《财务研究》。2015年,《财务与会计》的容量将会倍增,有关财务与会计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信息传递将会更加及时;《财务研究》的创刊,将为财政、金融、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学术  相似文献   

20.
东东西西     
东东西西: 我刚刚过了自己的30岁生日,现在的状态还是独身一人。 但是,一个男孩已经追了我7个月。 他是一个很不错的男人,无论从什么方面。我们都很谈得来,可以说是非常谈得来。如果在身边的男人中选择恋爱对象,我想他绝对是我的第一选择。可惜的是,他比我小整整3岁。这让我一直很痛苦。30岁了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倾心的人,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难的。我也非常想把握住这段感情,可是,他比我小,实在是比我小呀。有时候,我对自己说“豁出去了,爱这一回”,可是,30岁的年纪已经没有足够的底气去做爱情实验。你们说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