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阶段,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收入呈现以工资性为主的生产性收入增收明显,非生产性收入略快于生产性收入增长的特点。农民增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内部差距较大、劳动力就业技能较低等。为此应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发展沟域经济,创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新平台;加大就业转移力度,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实现农民的小康。由于建国以后逐步形成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和一系列带有歧视农村教育的财政、教育等政策的推行和实施,使得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因而产生了“初始投入不足一农村教育发展弱化一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一农民增收困难一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一财政再投入不足一农村教育发展进一步弱化”这一怪圈循环。本文首先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对中国农村教育怪圈循环的原因进行解释。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新型农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突破口,而这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财政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来提供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省、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六枝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见成效,但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需要加强农业产业与电子商务对接,加强物流、监管体系等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服务方式、服务领域、基础设施等问题进行调研,以提高农机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使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专业化、规范化进行分析。一、背景现状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的落  相似文献   

5.
农民子女“辍学”,农村高中生生源不足,农村贫困大学生人数较多等农村教育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农民收入低、子女多、城乡教育条件和观念差距大等原因造成的。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教育农民重视投资子女教育,加大义务教育法的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6.
许娟 《全国商情》2007,(3):90-91,72
“十一五”时期,将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关键阶段。农民增收问题又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调节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角度考虑,分析农民的文化程度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文章以新疆为例,对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与农民增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保险市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保险供给主体少、险种单一、保险专业人才匮乏以及农民保险意识不强、保费负担能力有限等因素是导致我国目前农村保险市场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而大力发展农村保险市场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农民保收增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培养农村保险专门人才、开发适合"三农"的保险产品、探索农村保险经营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民增收的妨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民增收的妨碍因素主要有: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体制改革不配套导致体制的缺陷,管理手段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转移支付等增收政策短期内在农村难以推行,以及社会发展不协调等。要化解这些妨碍因素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对我国农民增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系列整改政策的提出给我省农业带来了生机,农民种粮的热情高涨,但农村土地流转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我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对此,应深入探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1—2009年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加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民收入增加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正在经历的一次经济与社会结构转型。通过对城镇化进程的再定义,指出居民幸福感提升应是判断城镇化建设成败的终极标准。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居民幸福感,就必须解决好城乡居民生存与发展机会的分配问题。结合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产业竞争力问题、“三衣”问题和公共服务质量问题是城乡居民生产与发展机会分配过程中的三个核心问题。以天津市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为例,进一步分析解决好三个核心问题的必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基于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农民收入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可以透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和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机制,表明教育投资对农民增收具有滞后效应,其中健康投资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并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我国2003—2017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因此,应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并促进区域合作和交流;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与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策一直关注农民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而在刚刚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更是强调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我国当前的农村宅基地制度下,农民只拥有宅基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一方面把一部分农民捆绑在宅基地上,而更为重要的是,限制了农民收益的增加。文章从收益权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我国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认为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具备了进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条件,因而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使农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6.
具备良好信用环境是农村获得更多金融投入的基础条件,金融投入对提高农户收入、培养农户信用意识发挥重要作用。以农村典型地区河池为视角,采用归纳总结、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对十多年来农村信用状况与金融信贷投入增长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劣与贷款投入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设计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金融机构支农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农户信用和金融机构支农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推进农村信用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给予农村困难群体惠农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转移农民就业;现阶段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越来越大的现实,说明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农民转移就业面临着农民素质低,乡镇企业、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社会管理缺位、组织化程度低等诸多困难。为此,下一步雅动农民转移就业,不仅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劳动力就业培训,搞好农民转移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双重差分的模型方法为基础,对山东省新农合对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总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性,但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四周就诊率、自付费用产生了负向影响,对费用负担产生了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说明新农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农民的医疗费用,但这个效果还不甚明显,并且注重"保大病"的医疗模式对门诊服务的关注度还不够,因此这需要在以后的政策实施中给予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龄人口的生存状况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而北京又是全国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本文以密云县老龄人口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分析当地老龄人口的收入与支出状况、生活和健康及医疗状况,结果表明:当地老龄人口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且其收入构成多样化、城乡养老及医疗保障差别大、慢性病患病率高、情感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其根源主要在于老龄事业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养老保险政策差异大、医疗保障起点低等,进而提出了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做好老年福利设施建设规划、积极发展老龄产业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是发展中国家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支援政策改变本国农业和农村落后面貌的范例。新村运动中政府对农村支援政策主要包括直接的物质支援、农业信贷支援、财政支持、技术支援、人才教育支援和价格支持等六个方面。短短的十余年的时间,韩国的新村运动成功地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韩国的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五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