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科技政策的新方向 马来西亚政府新出台的第二个国家科技政策为提高马来西亚经济的绩效和促进其长期增长提供了一个框架。这项政策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2.
约三十年前,政治上居统治地位的马来族人由于马来西亚政府对他们的问题漠不关心而极为不满,致使这个国家饱受种族动乱之苦.马来人和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华人之间由于政府的移民政策冲突不断,这一政策允许华人和少数印度人进入马来西亚发展,但受英国保护的马来西亚名义上是属于马来族人的.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位于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交通枢纽之一.马来西亚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先响应并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通过三年多的推进,已成为了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首个海外eWTP试验区落户马来西亚,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联合马来西亚政府在当地打造中国以外的第一个eWTP"数字中枢".本文通过介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马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结合eWTP落户马来西亚分析两国经贸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纳吉布之困     
基路亚 《新经济》2013,(12):22-23
纳吉布最重要的政策是总值4440亿美元的经济转型执行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倍,达到15000美元。闹得沸沸扬扬的马来西亚大选终于在5月6日暂时告一段落。这场选举被称为马来西亚五十多年来最激烈的一场选举。最终,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扎克所在的国阵(马来西亚执政党联盟)在竞争激烈的选举中取得了胜利。然而,他与高盛的关系也遭受了尖锐的批评。早在大选前,已经有消息爆出高盛曾帮助一只纳吉布的政府基金安排价值30亿美元的债券交易,并  相似文献   

5.
《时代经贸》2005,(8):15-15
8月12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表示,东盟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3年签订,而双方的关税减让将于2006年完成。2004年,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5%,达85亿美元.创历史纪录。巴达维认为.未来马来西亚-中国的贸易联系将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与广东隔海相望,这个60%绿化面积的热带半岛,尤如碧玉,满目葱翠。其总人口约1800万人,其中马来族占60%,华人占30%。近年来,马来西亚与我国交往频繁,1992年,贸易额达45亿马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长三角地区与马来西亚贸易现状分析入手,通过对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的分析,得出双边贸易正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提出扩大长三角地区与马来西亚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是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自1990年以来,经济年均增长率持续高于8%,财政预算连续三年盈余,外汇储备超过300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低于4%。今天,马来西亚正朝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迈进。 马哈蒂尔的梦想 马来西亚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崛起,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二十年来,马来西亚执行了一条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内政局稳定,从而使政府有精力投身于建设中。早在三十年前,马来西亚就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长远发展规  相似文献   

9.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梳理了2001—2015年15年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发展与格局的演变历程,并采用HM指数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逐年增长。2015年,马来西亚是中国最主要的进口对象,越南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对象。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这几年与越南的贸易额增长迅速。(2)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由逆差逐渐变为顺差,且顺差逐渐增大。(3)中国出口对东南亚国家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但小于东南亚国家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非对称性显著。(4)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关税政策等是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3年并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被迫独立建国。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从贫穷落后发展到和谐繁荣,与其所走过发展道路、采用的经济模式,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伯格斯特朗德公式对中国与马来西亚2004-2005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计算,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中马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现状及中马产业内贸易现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入境旅游业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速。马来西亚不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好的旅游形象,而且政府的重视和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多层面推动以及客源市场的稳定、有保障也是其入境旅游发展的优势。因此,马来西亚入境旅游的发展空间极大。在一定时期内,马来西亚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都将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在马来西亚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其资本市场发展引人注目。1995年9月底股市总市值达5,519亿马元(注:1995年9月1日美元=2.51马元,下同),其中外资1,000亿马元,1992年1月至1995年6月外资净流入455亿马元。按总市值计算,马来西亚股市在世界股市中排名第14位,在亚太地区处于第3位。马来西亚政府为了把吉隆坡建成区域金融中心,吸引更多外资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颁发了发展资本市场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自从1983年开始引进日本的资本、经营理论和管理经验以来,已经促成了经济的起飞,从生产橡胶和棕榈油转变为生产汽年和电子产品,经济的年增长率达到8%。但是为了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要仿效硅谷,发展生产软  相似文献   

15.
邢毓静 《经济纵横》1998,(11):46-50,45
在东亚货币危机的不断冲击下,亚洲各国政府被迫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在这种背景下,马来西亚政府自1998年9月初以来,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专门针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外汇管制方案,同时在国内采取了相应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一时间,这一举措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实证分析了1998-2007年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结构特征及趋势,进而提出了发展中国与东盟五国产业内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贸易专业化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对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新、马、泰)双边机械运输设备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三个国家双边贸易存在显著的专业化分工.与新加坡形成对其实质性的竞争强势;与马来西亚专业化垂直分工明显,二分位中,中国对马来西亚有产业竞争优势;与泰国呈水平和垂直分工,产品竞争激烈.在贸易互补性方面,中国7类产品对新、马市场的重要性大于新、马产品对中国的重要性;与泰国在7类产品上具有全面的互补性,但中国对泰国进口互补程度高于中国对泰国出口.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五国外资政策的调整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以后,东南亚各国调整了外资政策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对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五个东南亚国家外资政策的调整及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的经济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严重依赖进口替代转向了今天的出口导向、技术密集.马来西亚首相在2010年9月推出的经济转型计划(ETP)中也更高效促进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ETP也被认为是马来西亚国家改革计划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吉打州区域规划(英)马克·哈贝贝吉打,马来西亚13个联邦州之一,位于马来西亚北部,靠近泰国。1990年6月,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协议,约定后者为加速吉打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机构援助。这篇论文阐明了吉打经济的主要特征,联合国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