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理论而言,A、H股双重上市公司价差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流动性差异、需求差异、体制因素和汇率风险。文章讨论了影响A、H股双重上市公司价差的因素,并构造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代理变量进行面板回归,验证这些因素对价差的影响是否同预期一致。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差异、需求差异、公司治理和汇率风险均显著影响双重上市公司价差,且与预期理论相吻合,而信息不对称对价差的解释与理论不符。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13年1月28日~2014年9月26日期间上海股票市场前五批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60只股票为样本,对我国股票市场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应用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市场分割是造成同一商品两个市场上价格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各种分割因素的存在,我国A股市场和H股市场处于部分分割状态,表现为在两地上市的同一公司的股票价格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市场分割理论,从信息不对称假说、流动性差异假说等观点,对H股的折价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揭示造成双重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差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后,全流通进程与A股的IPO定价效率的联动关系,同时为我国提高IPO定价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A股与B股的市场分割性检验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以布莱克版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作为理论模型 ,修正国外先进的市场分割检验模式 ,运用较复杂的计量经济估计方法对我国A、B股市场的一体化 (或分割性 )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 ,中国A、B股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随机贴现因子的框架,从新的视角对AH股价差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个股因素外,造成AH股价差的因素还有两地区间区际风险分担程度、无风险利率的差异以及汇率风险溢酬和汇率对股票价格的溢出效应等共同因素,而且这些共同因素的影响作用比已有研究关注的个股因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价值股与成长股不同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价值股的市场表现显地化于成长股,对这个现象的解释主要分为过度反应假说和风险改变假说两大学派。本以上海证券交易市场A股为样本,以B/M(权益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比)为标准划分价值股组合和成长股组合;实证结果发现价值股组合的收益明显优于成长股组合,而且两种组合的收益各自都呈现出反向修正的模式,符合过度反应假说;同时本采用资产资本定价模型来检验两种组合,实证结果不支持风险改变假说。 相似文献
8.
9.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0618)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开创了境内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集资上市的先河.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共有146家中国大陆企业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了H股,其中又有51家企业在A股市场发行股票成为A、H股双重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0.
股票流动性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决定——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使用2000-2008年间沪深两市中仅发行了A股的上市公司的高频交易数据,采用有效价差和报价价差来衡量公司股票的流动性,考察了股票流动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是否满足权益再融资条件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股票流动性(即买卖价差)和资本结构呈显著负相关性(正相关性).满足再融资条件的公司财务杠杆对流动性的敏感性显著更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财务杠杆对流动性的敏感性更强,但这种关系不是很稳健.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一个独特的经济问题。本文收集526家实施股改公司的相关资料,运用行为心理学著名的“锚定效应”理论,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制定和对价的影响因素两大问题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对中国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的影响及模型修正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特殊股权制度影响到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和股数科学合理的确定,进而影响到几乎所有的中国股票市场实证研究结果。股权分置改革全部完成之后,涉及股改前数据的所有实证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也都不能忽视改革前后的股数和股价的不可比问题。现有的基于股权分置的指标修正方法五花八门,也缺少合理的经济逻辑和数据支持。本文证明忽视股权分置现实,或者不适当的修正都将导致偏颇的结论,进而提出了一个通用的修正方法,即每股非流通股的价格相当于每股流通股的一个百分比。然后用实际数据对这个百分比的表达式进行了估计,从而对股权分置条件下价格模型与回报率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显示,经过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优于未修正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现在的全流通改革是否公平地补偿了流通股股东。结果显示,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小的公司,补偿是公平的,但对于非流通股比率较高的公司,还是存在着大的非流通股股东剥削流通股股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状况的不同,本质上可以归因于各国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可以获取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这是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我国的股权分置状态放大了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现有法律体系下,终极控制股东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金融理论界对规模溢价与价值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上述现象的理论解释可以归纳为传统范式与行为范式。前者认为,溢价是对高风险的补偿,后者则认为,溢价源是对过度反应的纠正。为了弄清溢价形成的真正原因,本文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A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A股市场存在规模与价值溢价现象,但上述两种范式的解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借鉴展望理论的参照依赖原理,提出相对盈利的概念,并对溢价现象予以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基于最终需求和技术效率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理解现阶段我国经济系统中劳动报酬的形成机理和产生效率,对于中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重点从需求结构和技术效率两个视角深入分析了开放背景下1987—2007年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趋势及其背后动因。研究发现,最终需求变动和技术效率变化对我国1987—2007年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最终需求结构、以需求衡量的产业结构、最终需求进口替代、劳动回报率、进口中间投入和投入产出效率对1987—2007年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11%、14%、2%、38%、2%和33%。进一步研究发现,1997年之后,国内消费、投资和出口对我国劳动报酬的拉动系数呈大幅下降趋势,且拉动重心逐渐由国内居民消费转向投资和出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1997年之后劳动报酬份额的显著下降。此外,包括劳动回报率、进口中间投入和投入产出效率在内的技术效率变化也是引起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短短十几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是中国对主要贸易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比重也出现大幅度上升,并对中国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以Kai—Mu Yi的两国动态李嘉图垂直专业化模型所建立的垂直专业化与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基础,运用相对劳动成本,相对资本成本,关税和相对TFP四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以计量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奥运板块全部94支股票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年最新的股票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奥运板块股票市场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采用一次回归模型估计了个股的β系数,然后利用BJS方法和FM模型分别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和截面回归。实证研究表明,CAPM模型在奥运板块市场应用中存在与理论不相符合的方面。为了消除单个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进一步构造股票投资组合对CAPM模型进行修正检验,得出的β系数能更好地衡量股票组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