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宏观经济统计作为现代社会经济中特色体系,能够有效评估经济发展趋势,但在其运转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本文以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体概念为基础,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涌现的问题,结合目前社会发展趋势,从完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内部指标体系等几个方面重点阐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我国经济统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使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信息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得以健康发展,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基本的问题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宏观济统计分析的概念进行阐述,并从中探讨其在发展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找出一些可行之策,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统计工作是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实施宏观调控、进行监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既是统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对深化统计改革,促进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田丽娜 《经济师》2014,(9):205-205
统计是对社会的经济和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咨询和监督的重要职能。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灵魂。最近几年来,统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愈演愈烈。统计信息的失真,不但影响到经济预测与分析的准确性,而且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如何解决统计失真,剖析其形成原因,进而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金统计在我国是统计科学领域中一个有待探索的新课题。研究这一课题,对建立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统计科学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健全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系统,促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的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制、科学设置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强化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加快统计队伍建设等途径发挥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原始统计分析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对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统计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方法科学,研究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科体系中的基础理论。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介绍了统计学的一般知识,包括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特点和作用,并重点介绍了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第二、三、四章介绍了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三部分内容,着重于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报表,统计分组和次数分布。第五、六章介绍了统计的基本指标,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际、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第七、八、九、十、十一章介绍了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方法科学,研究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分析。《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科体系中的基础理论。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介绍了统计学的一般知识,包括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特点和作用,并重点介绍了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第二、三、四章介绍了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相似文献   

9.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运用高度专业化知识向社会提供高智力附加值服务产品的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具有资金投入大、研究周期长、创新风险大和可复制性强等特征,其发展需要财税政策的扶持和引导。结合我国目前财税政策存在的弊端,科学地构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对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我国产业升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方法科学,研究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与分析。《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科体系中的基础理论。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介绍了统计学的一般知识,包括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特点和作用,并重点介绍了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生命价值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利用2009年和2012年上海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特征工资模型对样本农民工的生命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行业的伤亡风险对工资率有显著影响,改进模型比经典模型更适合生命价值的评估。基于改进模型得到的城镇农民工平均生命价值为93656万元,比基于经典模型估算的结果要高,原因在于经典模型中遗漏了消费这一重要变量。对年龄分段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生命价值与年龄的关系呈倒U型,在46岁~50岁达到最大,并且消费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命价值,其隐含的政策含义对于中国死亡赔偿、生产安全、环境和健康政策的效益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重要资产。加强城市品牌的培育,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对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运用品牌价值“五要素”(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质量、服务和技术创新)模型,设计了城市品牌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研究了城市品牌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为城市品牌国家标准的建立和中国城市品牌的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了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正式协议和制度安排的重要补充,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加强了中外城市之间的信任和深层次交流,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催化剂和助推器。本文从外贸高质量发展视角切入,基于2002—2015年287个中国城市与136个国家或地区的匹配对数据,考察了国际友好城市形成的“朋友圈”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城市间的出口贸易。研究发现:(1)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协议使得中国城市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提高了100%和116%。(2)国际友好城市的贸易促进效应更多源于贸易创造而非贸易转移。(3)除了影响出口集约边际,国际友好城市还从产品种类数和高技术行业所占比例等方面促进了出口扩展边际。(4)以非典和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事件冲击,国际友好城市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城市出口的风险抵抗能力。(5)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友好城市协议对非“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与地理邻近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促进效应更明显。以上结果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国际友好城市的经济内涵以及探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决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涉及双循环重心变化问题,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之一是生产率增进。本文将双循环重心变化嵌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从资源重新配置效率视角,演示双循环重心由国际向国内转变对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增进效应的影响,而后利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以国际循环为主体的贸易自由化导致集约型资源错配和扩展型资源错配,从而抑制行业总生产率增长;而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贸易自由化则有助于提高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行业总生产率增长。因此,转变过度依赖国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增进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无论是从国有企业国家战略定位的内在要求来看,还是从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需求来看,以及从当前中国情景下国有和民营企业各自的能力特征和竞争优势来看,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必须在中国创新领域打造国有和民营企业协同合作新局面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在中国创新领域以及创新链中打造“国进民进”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性。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中国创新链的五大环节中所存在的诸多弊端以及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各自合理定位,并探讨了如何在不同创新链环节构建国有和民营企业协同合作的可能模式和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应有的政策建议和今后可能的改革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意图是通过弱化要素流动壁垒、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而提升居民获得感。本文从交通互联互通、行政壁垒弱化、经济合作和劳动力流动四个角度构建政策措施指数,从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和改善居民获得感两个层面研究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政策在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可对等地提升居民获得感,行政措施是提升居民获得感的主要政策措施。(2)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是居民获得感提升的客观基础,区域一体化政策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具有异质性。(3)区域一体化政策中的交通措施和行政措施通过引导资本形成扩散效应能显著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是提升居民获得感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基础,检验了标准化对企业R&D投入倾向的影响。理论上,标准化既可能促进也可能制约创新。而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的标准化总体上显著提高了企业的R&D强度。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相较于竞争对手的标准制定活动,企业自身参与标准制定对R&D的激励效果更大,并且这种影响在大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此外,本文还发现,标准制定企业之间虽然相互施加了创新约束效应,但这种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指数位居世界50名以后,而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则位居世界前列。这与制度与贸易的经典文献不符。本文从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制度视角对上述背离进行了审视。基于专利司法保护和专利行政保护数据,本文发现行政保护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不足的条件下发挥了提升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专利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存在一定的协调不足问题。从影响机制看,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自主创新路径提升了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专利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有效回答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背离问题,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结构性特征及其贸易效应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知识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否逼近“明斯基时刻”成为当前经济关注的热点。本文首次基于明斯基周期核心理论“金融不稳定假说”,构建投资负债系统模型,应用面板VAR模型,从公司层面实证研究我国经济是否存在明斯基周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主体负债率在经济扩张期呈现显著的逆周期性,负债对投资的负向影响在经济扩张期表现最为显著,上述两点结论与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的核心观点相冲突,说明根植于西方自由金融市场土壤的明斯基周期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当前阶段也存在“金融拖拽效应”,在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中要进一步明确去杠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技术并购视为知识溢出的一种微观过程,考察究竟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在企业技术并购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并购数据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通过知识竞争效应和信息网络效应显著促进了技术并购的发生,但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并购决策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专业化集聚产生了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而多样化集聚并没有类似的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制度环境是决定专业化集聚知识溢出效应能否发挥的重要影响机制,表现为专业化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在民营企业、社会信任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对产业集聚知识溢出效应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技术并购决策的相关研究,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