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财政体制权责不对称已经成为分税制后我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事权划分原则性不强且缺乏法制化基础导致了政府间事权下移,地方政府级次过多与“倒轧账”式的分税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间财权上移,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造成了地方政府间财力差距日益扩大。为此,我们应选择相应的治理对策来完善我国地方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2.
比较准确评估地方财政收支状况是改革完善地方财政制度的基础。借鉴Ladd和Yinger的财政健康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县(市)财政健康进行评估,发现样本期间县(市)财政健康水平呈先降后升形态,且县(市)财政健康水平总体仍较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显示,财政分权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都显著地提升了县(市)财政健康水平。为增进地方财政健康度,应科学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完善省以下分税制,构建合意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债制度,同时深化地方财政及行政层级改革,建立扁平化的地方财政及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如何维护地方税收体系的有效性,始终是财政分权化改革的核心。本文以我国县级财政实践为基础,系统考察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税收激励作用及其在维护地方税收体系有效性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在税收激励方面并不成功,未能在促进县级地方税收收入增加、维护县级地方税收体系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以来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专项转移支付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县级地方税收收入特别是营业税和增值税共享收入的增加,税收返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均不利于县级地方税收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政策背景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文章基于我国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多地通过出让土地资源获得土地财政收入,就会越少地将土地资源抵押或质押,从而削弱了隐性债务的扩张,土地财政与隐性债务呈现相互替代的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财政压力就越大,地方政府就越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来源,从而推动了隐性债务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的上升,会削弱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促使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偿还地方债务的保证,削弱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影响效应的研究,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收入方面是非常不均衡的,这已成为地方财政运行的严重问题。采取减少地方政府事权同时增加其财权的对策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在我国,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事权下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安排又缺乏地方主体税种;收费制度面临改革,收入空间将逐步萎缩。因此,通过加强纵向转移支付来弥补地方预算的不足便成为一种必要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5,(9)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层级制度是解决我国财政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从地方政府层级影响因素入手,对比国外地方政府层级制度,从整个政府管理的角度和层面对财政体制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和财政层级制度的三点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国定扶贫县为研究对象,并细分“老、少、边、穷”四个地区,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财政支出行为变化的影响。文章利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采用系统GMM法,详细研究了各类转移支付以及增量转移支付对国定扶贫县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既有支出格局下并没有特别偏向某类财政支出。这说明国定扶贫县可能为保住“贫困县”帽子,转移支付被用于维护自身的利益支出以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8.
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合理划分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出现较多问题,通过搞清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划分的基本问题,明确我国政府闸的财权、事权划分,改革完善税收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最终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风险隐患犹在,风险约束机制亟待完善.在中央政府财政分权背景下,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博弈参与主体的策略选择以及整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以通过三方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加以控制,中央政府演化稳定策略的选择受其审计成本、惩罚额度和转移支付影响,地方政府演化稳定策略的选择受其负债成本、金融机构的监管成本与惩罚额度影响,而且中央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稳定策略选择会相互影响.最后,文章结合当前财政分权的形势,从博弈参与方的视角给出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现债务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提出化解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政策建议。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不完善的财政金融体制和地方官员激励扭曲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针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财政体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晶 《经济纵横》1997,(7):48-50
地方政府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几个问题□刘晶推行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关键之一在于合理、科学地确定财政分配关系,即建立和完善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这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形...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中国地市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分税制背景下的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对土地财政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市级政府支出分权明显高于收入分权,存在财力和事权的不对等。收入分权与土地财政没有显著关系,支出分权与土地财政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分税制引致地方政府事权的不断扩大是引发土地财政的主要原因。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土地财政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能有效缓解土地财政。上述关系还受到地域的影响,在西部地区影响关系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可以举借债务,但1994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逐步增大,一些地方甚至存在随意举债和过度举债的现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增加、财政赤字创了历史新高。在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也不断加大,因此中央决定在今年代发部分地方公债。本文通过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历史及现状分析,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傅勇 《金融评论》2012,(4):18-29,122
从全口径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地方财政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但地市以下的财政状况堪忧。地方债务的产生主要不是因为地方承担了过多的公共物品责任,而是因为地方全面地参与了经济发展;同时为了发挥地方在推动经济增长,尤其是为应对危机冲击需要,中央在很大程度上把放开和整顿地方债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客观上有融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融资方式则受到现存财政-金融体制和中央-地方博弈的限制。只有在这些条件和约束下,对未来地方融资方案的探讨才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间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制度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及各地方之间财政失衡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中国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对2003—2012年济南辖区四个县(市)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财政转移支付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湖南省1995-2008年的县级数据,以灰色关联度分析作为工具,采用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收入分权、财政自给率、人均净财政转移支付指标,从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视角对省内财政制度安排与县级政府人力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指标度量的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县级政府人力规模呈现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省内支出分权对湖南省县级政府人力规模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省内收入分权、县财政自给率和县人均净转移支付。这说明湖南省省内财政划分体制可能具有某种助长县级政府人力规模扩张的基因。这一发现表明,实行合理的省内财政分权和适度的转移支付规模是湖南省控制县级政府人力规模急剧膨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关系问题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学者从政府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问题时,大多是从财政支出或财政赤字方面入手的,Barro(1976)认为,一旦政府债务存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产出增长率,持续赤字就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引起通货膨胀,Sargent和Wallace(1981)提出非合意的货币主义者计  相似文献   

18.
19.
由于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历史性、包容性与复杂性,对这一问题的科学认识与客观分析很可能成为未来我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取得突破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采用2000—2012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思考地方政府负债、财政体制因素、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特征、地方土地要素收益以及地区城镇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各变量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债务自身存量的不断积累,地方政府对辖区经济的投资拉动,以及现行财政体制安排推动了地方债务规模变化趋于长期膨胀,而城镇化进程并未直接刺激地方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且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收益的追逐也未像人们主观假设的那样构成地方债务膨胀的主要因素。同时,地方债务收入的存在客观上推动了地方财政民生支出和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进一步完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公共服务绩效为出发点确立地方公共财政职能与事权责任,科学定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方公共财政职能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