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艾龙 《发展研究》2000,(12):19-21
目前,整个世界正翻滚着新经济的浪潮。对于新经济,目前有多种不同的叫法: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服务经济、非摩擦经济、零距离经济、注意力经济、精神经济、数字经济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经济?它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新经济”与“旧经济” 新经济现象起源于美国,而后席卷全球,成为全球性的浪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信力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公信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向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经济建模技术,显著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政府公信力完全可以纳入到空间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当中,这不仅可以深入探究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差异化的重要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区域金融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影响,首先简要分析了区域金融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进而就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制定金融产业政策,提出了几项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吕拉昌  魏也华 《经济地理》2005,25(4):437-441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进入了制度重建的新阶段,社会科学日益重视“制度”因素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强调制度、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文章深入分析西方学者提出的制度转向、制度厚度概念及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评析,并简要探讨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我国城市地域与规模差异视角下,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研究了基础设施、 科技、 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财政支出规模对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与检验,笔者发现与以往集中于省级层面研究不同的结论:(1)在省级层面不能明显促进经济增长的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在聚集经济作用下通过吸引和积累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2)科技和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具有时滞性,并受城市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人才流动方向的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差异化影响.(3)基础设施投资性支出并未表现出对经济较落后城市的显著增长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新经济增长理论与虚拟经济增长之间的鸿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动因及其缺陷,同时讨论现代经济的环境对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成立条件之间的鸿沟.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挑战,最后简要分析和展望了新增长理论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知识驱动模型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增长的模式和途径,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指导,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经典分析。文章运用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的观点,诠释统筹区域发展的理论根源,得出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创新的基本结论,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是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上展开的体现.因此,理论研究也从两个方向展开.一个方向是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吸收知识外溢地方化等地理因素;另一个方向是以新经济地理理论为基础,将创新、知识外溢等增长因素与运输成本等地理因素融合.集聚与增长理论的交叉融合促使了这一领域大量研究文献的涌现.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丽 《经济师》2006,(4):16-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区域金融理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内生作用机制。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也是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锦良  宋国宇 《技术经济》2011,30(11):45-51
利用1978—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不同省市的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区域流通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流通产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弱于其对东、西部地区的贡献。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天津、湖南、贵州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显著发生,其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在海南和重庆,误差修正机制发生,但两者仅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在北京、山西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的作用较弱,两者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不明显,但短期因果关系显著;在辽宁、江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尚未发生,两者间不存在长期因果关系,仅存在短期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徐维祥  方亮 《经济地理》2015,35(2):30-36
通过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华东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创新驱动和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高新技术园区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影响变量,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是,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又与创新要素集聚状况、组织学习状况以及区域的经济环境状况等区域条件有关,创新要素集聚度较高、学习水平较高、经济环境较好的区域或园区更有利于发挥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金融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所使用的分析工具上,寻找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产生分歧的原因。首先,从发达国家的利益出发,用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条件和经验得出来的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是其主要原因;其次,有关金融发展计量分析工具没有考虑金融风险因素。根据中国国情,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引入典型相关模型,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建立了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地区差距是否如许多学者所说是中国中长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障碍,本文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否定答案.该实证分析的基本结论是:(1)中国的地区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影响,因此,针对地区差距展开的宏观调控仅能改善社会公平;(2)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收入问题滞后会削弱资本推动力,减慢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力和资本投入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是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真正可能的障碍;针对这些领域展开的宏观调控将改善资本效率,释放潜在经济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R&D投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0-2009年连续20年京、津、沪三个超大城市的高校R&D投入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城市高校R&D经费投入对城市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而高校R&D人员投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不明显.北京、上海高校技术创新投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较大,而天津高校创新投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小,京、沪两地高校技术创新投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主要受资金投入的拉动,人力资本投入对两地城市经济的影响较小.而天津高校技术创新投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主要受高校R&D人力资本的影响,R&D经费影响较小.为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提高大学R&D经费投入,并提高R&D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对研究高校R&D投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为例,通过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和ADF变量检验证明,收入分配与流动性约束制约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同时,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限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基础设施往往反映着一个城市及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日益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力图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角度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并提出改革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破坏.本文运用非参数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的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距以及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证研究充分证明了金融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意义.在中国,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停留在国家的层面上,而只有深入到地区层面,才有可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核心.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比较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差距,随后采用面板数据的处理方法,对三大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金融发展无论是在量的增长上,还是在质的提高上都有助于各地区经济增长,同时IV的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在质的提高方面比单纯量的扩张方面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