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组织保证,对贫困地区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中国的农村合作组织主要是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组织+公司以及农户+股份合作组织等几种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渐进性、差异化、诱导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前提下,推进农地经营方式的创新是我国追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当前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组织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实现了内部利益的一致性和节约交易成本,但面临租金成本上升、投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公司+农户"模式具有资金、技术及市场优势,但面临公司及农户间的利益不稳定、治理成本高昂及"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保障农户权益的前提下,实现了农户、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但却面临封闭性导致的融资困难,能人依赖导致合作社发展不稳定并引发内部人控制,"分红刚性"一定程度弱化生产性努力等问题;土地托管模式以不触及权利变革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经营受到农民欢迎,但土地集中过程面临高昂的组织成本。另外,本文梳理了已有文献对不同组织模式的绩效评价标准并进行绩效评价,指出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组织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于产权细分及分工深化。  相似文献   

3.
"公司+农户"是我国农业经营组织模式的一个创新,旨在化解我国农产品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这种模式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尤为普遍。然而近年来,"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时常遭受契约不稳定的困扰,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治理与社会资本提供了一个探究"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新视角,三个不同的案例表明仅使用契约治理或关系治理无法应对"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所面临的复杂环境,而只有在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并重以及农民专业组织存在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功能完整、结构平衡的社会资本才能够抑制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进而"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契约才能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东、云南和湖北的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利用Ordered Logit Model分析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对工商资本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从衡量交易费用的三个维度来看,资产专用性投资越大,工商资本越倾向于选择"公司农场"组织形式;公司和农户之间多次重复博弈,投资人的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两者的交易,同时降低不同组织形式的交易费用;不确定性对工商资本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不显著。从组织成本来看,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规模效应递增,未显著增加组织成本;生产高质量农产品受技术制约,然而技术进步带来的效应大于提高监督水平导致的组织成本增幅,由此工商资本倾向于选择"公司农场"组织形式。此外,外部环境也影响工商资本的组织形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对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调查为基础,采取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解构了海源"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所嵌入的关系网络,通过分析该关系网络的参与主体以及海源"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中的关系取向与利益机制,尝试揭示导致"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演变与制度安排的内在因素。研究发现:龙头企业、普通农户、农村能人、地方政府会因相互之间的信任以及各自社会资源的异质性而形成具有互惠性的关系取向,在这一取向的基础上衍生出逐层递进的利益纽带关系,参与主体关系取向的强化以及利益纽带的渐趋复杂化诱发"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由松散型逐渐走向半紧密型、紧密型;公司与农户在不同组织模式中会形成不同的关系取向以及利益联结方式,并且两者的关系随着利益纽带的升级而渐趋稳定;公司与农户间合约履行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还需要通过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关系治理机制来维系。  相似文献   

6.
以红豆杉专业合作组织为例,对不同的林农合作模式进行了博弈结构分析,结合实证调查,研究了不同合作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完全依靠普通林农很难自发形成合作,相关政策应从促使村干部或能人带动大家合作的角度进行设计;当市场因素成为主要障碍时,公司介入并形成"公司+农户"模式比较有效;针对公司和林农地位不平等的情况,可发展"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在特定环境下,特别是存在多家公司恶性竞争时,协会能发挥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金山区加快推进"三农"工作,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在以往的规模经营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的基础上出现了合作农场、村联公司等形式,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拓宽了渠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从目前金山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农村生产经营组织主要有普通农户、规模经营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村域企业、村镇投资公司、振村公司、村联公司等形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主要是"农户+市场"、"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处在较为弱势的地位,农户与企业之间处于不对等的位置上,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往往出现低效率和无秩序的非正常状态。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发生较大转变,尤其是"淘宝村"的出现,带动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出现了"农户+网络+公司"的新模式,大力提升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提高了农户的农产品收入。本文通过分析"淘宝村"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优势及原因,探讨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广泛拉动农产品销售、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大幅提升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业经营组织形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组织理论和林业生产的特性,回顾了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的历程和林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变迁,从福建省林业合作组织的现状和不同组织形式的弊端等方面着手,探讨了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后引入"公司+林业合作组织+农户"经营组织形式的意义和绩效。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提出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已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有"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龙头企业+小农户"等路径,都是有效且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但上述发展路径中农业金融服务不到位、农村人才储备匮乏、小农户主体地位缺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据此提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小农户""政府+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高校/科研机构+家庭农场+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小农户"等创新路径,并配合建立奖励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保障措施加速小农户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构成了严峻约束。因此,如何推进农业的组织化,已经成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通过相关经验的简要评述,提出了"公司+农场+农户"的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9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对订单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履约效率及其动因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价格条款、要求农户进行专用性投资或预付保证金、专用性较强的农产品、在广泛深入交往基础上累积的信任、声誉等社会资本因素有利于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和增强公司与农户契约关系的稳定性,而订单农业中"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对公司与农户的契约关系具有负向作用;"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由于中介组织的加入能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但统计特征并不显著;订单农业中政府涉入并不能显著增强履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缺乏有效抵押物一直是阻碍农户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瓶颈。宁夏同心县试点创新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反担保"贷款模式,为解决农户抵押难和贷款难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探索历程(一)初始阶段:农户土地协会形式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农户土地协会,村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协会入股成为会员。会员向信用社申请贷款时,首先选择三户加入协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17万多个,带动农户9511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年均增收1649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大胆创新,探索出多种发展模式,其中"公司+农户"模式最为常见.这种发展模式通过"商品契约"实现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有效联结,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满足了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的规模要求,给契约双方带来了利益.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再组织、再进化的重要表征形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成立契合了政府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重政策目标,成为引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构的标杆。凭借"交易费用降低+资源配置优化"的纵向优化、"经营规模扩大+市场地位提升"的横向提升,组织创新实现了资源要素整合、交易费用节约和市场势力重塑等诸多绩效。然而,在组织创新的同时,组织发育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异化和主体行为扭曲,成员行为选择"俱乐部化"、家庭农场经营"去家庭化"、忽视联结小农户、合作关系不对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使得组织进化不仅面临内部利益联结弱化、成员分化风险,也与政府支持其发展的政策目标相背离,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组织创新的前期绩效。组织发展进化的政府规制亟需强化。有为的政策设计应聚焦于避免"政府创租"、"主体寻租"、非排他性资源利用等农业公益性服务领域,探索和创新脱离"补贴激励"、"项目推动"的组织创设支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合作农场这一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苏州市的3个村庄案例,考察了在同一外部政策环境下农业合作组织的合作机制对组织与农户间合作稳定性的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和土地入股农户之间有内在的合作激励:通过合作,土地入股农户可以增加收入和公平分享土地收益;农业合作组织可以获得期模效益和政策奖补资金。比较合作农场和"内股外租"型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发现,合作农场和农户间的土地要素合作关系更加稳定。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合作农场选择了更为有效的自我积累机制、风险现避机制和技术投入机制去创造更多利益,采用了较为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长期和正式的土地要素契约、专用性资产投资强化了合作农场和农户间的合作锁定关系;狭小的土地流转市场空间造成交易对象搜寻成本较高,从而促成农户继续与合作农场合作。  相似文献   

17.
农户家庭是中国农业的微观组织基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户家庭经营也在不断变迁和分化。本文简要回顾了农户家庭经营的相关理论与文献,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演变历程与分化现状,并以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重要形式——家庭农场为重点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发展方向,即将专业化与兼业化作为中国农业家庭经营发展道路的二元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是一种提升中国养殖业规模化水平的生产模式,其促进了中国养殖业的产业化升级,然而交易和契约的不稳定限制了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H公司"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现实表明,市场和自然风险加剧的有限理性、交易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加剧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专用性资产投入博弈增加了公司和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进而影响交易和契约的稳定性。而现有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的案例表明:公司和农户在合作社基础上可以形成有利于控制交易成本的合作机制,克服了传统"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缺陷,进而能够保证交易和契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近年来把发展奶牛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线,围绕"白色"农业抓农业,以"白色"农业发展带动农业,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白色"农业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在镇政府的引导下,2001年7月1日由养殖大户牵头组建了渝北区龙兴镇奶牛协会,目前该协会有会员300户,净资产58万元.协会成立以来,按照"三民三化"("三民"指民有、民管、民受益,"三化"指服务系列化、经营实体化、形式多样化)的要求,遵循自愿、平等、互助的原则,以服务为中心,组织、协调、指导全镇的奶业生产服务活动,架起了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建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以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模式中的主导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以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例,分析了广西木薯产业化模式中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结问题。针对两种模式中优点与不足,该文就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户和政府等产业化经营参与主体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