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健英 《城市问题》2002,(1):45-48,41
一  2 0世纪 80年代后 ,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 ,但从二者关系的现状看 ,主要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1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从总体上仍然滞后于工业化首先是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一般表现为如下过程 :随着区域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 ,由此引起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 ,工业化进程诱导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模的扩大 ,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吸引工业的进一步集中 ,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但是 ,我国特殊的发展历史使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速度滞后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2011年中国各省的人口、经济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为:2011年中国的平均城市化水平为51%,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第三产业对城市化有正的影响显著,第二产业比重对城市化水平有负的显著影响,人均GDP的影响也较为显著。第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有利武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动态计量方法对北京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长期内对城市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却比较小;Granger短期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短期内,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反之则不成立。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化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三角及珠三角共25个城市为分析样本,采用截面数据对其进行城市化发展的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长三角的城市化总体水平高于珠三角。但,长三角内部各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加大公共服务的提供力度、加强区域内城市的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及重视第三产业发展等建议,以便能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源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通过对建国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 ,指出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源动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相当长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9-2010):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报告指出,中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预计将在2013年左右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各种发展资源快速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提升了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和产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江西城市化发展是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运用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通过对江西城市化水平与华东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比较,指出江西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城镇化策略、打造中心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打破体制制约、坚持"以人为本"和发展主导产业这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江西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而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城市化也总是一个论述的中心。事实上,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条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第二产业的提升以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并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出发,提出了发展特色武汉城市圈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必须遵循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立足于强化城市化发展质量 ,突出城市化发展重点 ,提高城市化发展效率。在城市化模式的抉择上 ,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依据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采取“强头、壮腰、固尾”的发展对策。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在于实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同推进 ,尤其是协调生产力布局与城镇布局的关系 ,将城市与区域的产业发展整合起来 ,在提升产业结构中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就必须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 ,特别是消除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制度性障碍 ,为促进各项要素的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镇空间区域扩展分析的城市化进程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扩展的空间数据是评估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以福清市为例 ,探讨了利用城市发展的空间数据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原理和方法。文章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别提取了福清市 1991年和 1996年的城镇用地信息 ,发现在这 5年中 ,福清市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 1 2倍。经过对城镇区域扩展进行空间分析 ,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进一步查明了福清市城镇化进程的驱动力主要为工业大发展和非农业人口的增加。但是 ,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在某些乡镇和地区起了重要的作用。综合多因子分析表明 ,福清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乡村的城镇化 ,而不是中心城区的贡献。总的看来 ,福清市城市化的水平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空间扩展的速度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福清市城市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中国进入新城市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剧烈。本文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中国特大城市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重构规律,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呈周期性涨落,各街区的人口变动较为明显且已出现逆城市化态势,人口分布不平衡且在空间上存在突变和周期性变动;中心城区的经济空间重构极为明显,第一产业空间压缩,非农产业空间转换剧烈,第三产业空间整合提升。研究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滞后根源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 ,很多人认为城乡户籍制度、重工业化战略和城市建设不力是中国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实际上 ,这只是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现象和结果 ,其根源在于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工业结构处于世界产业体系中下游 ,城市化进程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 ;城镇流动人口经济收入较低 ,不能跨越城市化最低门槛 ,完成城市化的彻底转变 ;作为城镇人口就业的主要渠道———服务业———达不到人口城市化起跑的经济、人口的临界点。这三点决定了中国城市化滞后现象必将长期存在 ,而合理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点是确定有希望城市化的流动人口阶层 ,让这部分人口先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化最低经济门槛作用机制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中外城市化进程发现 :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化最低经济门槛作用机制对于进城的农村人口顺利城市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机制的中心规律是就业支柱产业工资与城市物价的均衡 ,其正常运转的充要条件是产业增加值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同步转换 ;就业支柱产业处于世界产业体系中上游 ;人口规模适中 ;有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免费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 ,经过量化处理 ,建立了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化最低经济门槛作用机制的简单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选用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第二产业集聚度指标,利用卡利诺模型,在计量回归的基础上得出西方盛行的诺斯姆规律并不适合我国城镇化实际情况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虽然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是东西部地区城镇第二产业发展质量差距并不明显,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的差距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库区城市功能恢复与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长江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出发,在研究了城镇功能与第三产业的关联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三峡库区恢复、重建,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必须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赵景海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3):86-91,106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经历了生产力布局研究、工矿城市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三个阶段.目前已形成了以"转型"研究为主、多学科、多角度的资源型城市研究.本文从资源型城市问题的成因及其机理、城市转型、经济转型、资源型区域的城市化与城市空间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对国外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几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目前的主要研究观点.  相似文献   

17.
胡明 《价值工程》2011,30(32):115-116
本文通过对安塞县近几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可以表明随着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石油机械装备制造项目、中油香港华油天然气公司LNG液化天然气项目、陕西大秦生物制药等项目引进,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加、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导致本县的经济结构成分、发展模式、结构类型都生了相应的改变,最终促使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在我国城镇化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地级单元截面数据的分析显示,中部地区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偏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利用区域不平衡指数与分解Lorenz曲线,结果显示空间上区域内部差异明显,时序演进则表现为趋同趋势,高速增长区域逐渐向区域内部转移。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较明显,区位条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近年来有所增强;不同年份间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新旧城区分野发展是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结构形态上的通常表现。旧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差距日益拉大。旧城区乃至旧城的更新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实,旧城区之为旧,根源在于内部的产业不再具有竞争力,城区缺乏活力,在社会文化上则呈现为资源流失、人口老化等症状。鉴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并参酌旧城区的城市基础以及社会生态,确定在旧城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以此作为旧城区的战略定位,或许是旧城区寻求全面突破的一种根本方法。为此,需要对旧城区进行适当的物理和社会空间重整,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20.
县域城镇化问题的特异性与发展思路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域城镇化是中国县域现代化建设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县域城镇化是伴随着县域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发生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本文在对县域城镇化的概念界定和现状分析之后,探讨了县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并选择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区、市(县级市)、县进行县域城镇化问题的实证分析,最后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和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作了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