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怀旧情感是老字号品牌的独特资产,是老字号品牌再生的重要基础。本文将老字号品牌的形象性、信誉性、历史性和文化性四个方面作为老品牌怀旧情感认知的四个维度。量表调查发现,历史期限、文化内涵对怀旧认知影响显著,而功能质量、外在形象略低。对青年消费群体而言,老字号的外在形象测量结果最低。因此,简单打"怀旧牌"不能完全支撑老字号品牌的市场回归,老字号品牌怀旧营销需要更多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表明消费者怀旧与消费者细分、品牌复兴和广告策略具有密切的联系,中华老字号由于具有深厚的品牌文化、持续性的经营理念和丰富的品牌故事而较为适合怀旧营销。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品牌重构、产品创新、消费者激活等中华老字号品牌怀旧营销策略,对消费者怀旧相关理论在品牌营销中的应用和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复兴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曾经的强势品牌,老字号品牌资产流失严重。根据老字号品牌资产的特征,可从五个方面实施品牌激活策略:以怀旧加强老顾客情感体验,以品牌故事强化新顾客文化体验;传承和创新老字号高质量产品并把握高品质品牌质量感知因素,并作适当品牌延伸;在挖掘老字号文化精华基础上把复活旧元素和注入新元素结合起来;深化老字号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年轻消费者对老字号的认知;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强化品牌管理、分销网络能力,或实施老字号重组战略。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开发》2016,(3):129-131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来商品不断涌入中国,对本土产品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一些老字号品牌产品被挤压,甚至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如今,"复兴老字号品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基于怀旧营销的理论,以老字号"百雀羚"为例,分析其复兴策略,总结其成功经验,为其他老字号品牌的复兴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国企管理》2022,(4):94-97
近年来,北京大华时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品牌主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以深化品牌特色为基础,以运营管理全方位创新为抓手,通过"加文化、减制造、乘科技、除环节"创新品牌管理机制,实施品牌再造和品牌多元融合发展,有效弘扬了老字号品牌文化,实现了老字号企业和品牌的传承与发展,提升了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有助于实现北京"文化中心"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6.
“老字号”品牌资产的激活:机理与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老字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老字号”品牌的振兴与发展却面临困境.文章在梳理品牌资产理论脉络的基础上,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模型(CBBE)理论框架,对“老字号”品牌激活的主要机理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激活“老字号”品牌资产的关键在于复活品牌旧元素和注入品牌新元素,并提出了具体激活品牌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潘彬彬 《中外企业家》2014,(4):106-106,109
1989年,当Holbrook和Schindler第一次把怀旧引入到消费者行为领域,怀旧就迅速引起了企业和营销学者的关注。如今,怀旧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已经逐渐成为一些企业打开市场和振兴品牌的一张营销王牌。本文将综述怀旧的定义及怀旧情感产生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目前存在的怀旧营销误区尝试提出解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老字号品牌资产五维度探析——基于Aaker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云彪 《企业活力》2010,(12):39-41
作为曾经的强势品牌,老字号品牌资产流失严重,在老字号品牌资产的五个维度中:忠诚顾客偏少、趋于老化但相对牢固;品质认知度和美誉度较高;品牌联想中历史文化联想丰富而现代联想不足;知名度则限于老顾客且区域性较强,在新顾客中知名度较低;市场行为方面,市场份额低,营销能力薄弱。  相似文献   

9.
北京老字号是北京的城市名片,是构成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因子。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的市场竞争洗礼,环境、市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势必对北京老字号品牌的塑造及扩展提出许多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情况,企业及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北京老字号品牌能够更好地为北京的发展增光添彩。本文对北京老字号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北京老字号品牌进行了全面的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从品牌定位、营销模式和品牌文化的创新等微观层面针对北京老字号企业提出了建议;另一方面从提供发展环境及与文创产业、地理标志品牌塑造、与文化遗产品牌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面向政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顾客认知模式引入老字号品牌研究,通过实验法对顾客认知模式和广告策略对广告效果的影响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顾客认知模式对老字号品牌广告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整体型顾客对老字号品牌的评价明显高于分析型顾客;广告策略对老字号品牌广告效果也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以创新为主的广告优于以怀旧为主的广告;认知模式在广告策略对广告效果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最后,文章还对该研究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玩具的视角来阐述玩具领域的怀旧文化及其价值。"怀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经突破了文学语境而扩展到各个领域。在玩具领域,怀旧所引领的风潮,使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超越了怀旧玩具的品牌、产品、经济效益等价值,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力求在传承与发展玩具的文化价值、促进新玩具的开发等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的老字号品牌携带着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精华,记录城市中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可以说老字号品牌已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对城市的形象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杭州传统老字号品牌在普通老百姓生活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今很多老字号品牌在激烈的时代竞争中失去了原来的魅力。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企业和消费者问卷等形式,提出这些传统品牌发展过程中的局限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传统品牌未来创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华老字号具有民族文化积淀的品牌是经过祖辈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竖立起来的,承载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商业文化。传统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老字号应立足这一竞争优势,同时实现企业品牌的整合、重组和创新,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使我国的老子好品牌得到更好的传播和传承。文中简单论述了当代我国老字号企业品牌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老字号品牌传播要坚持的原则,最后对于新时期老字号企业品牌传播具体措施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推动老字号品牌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信任、品牌支持等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影响,以及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研.研究发现品牌知名度并不能提升老字号的顾客感知价值及顾客忠诚度,因此不能算作老字号品牌的有效资产.而老字号的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以及品牌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老字号发展的包袱.  相似文献   

15.
王洋 《中外企业家》2013,(2S):14-15
中华老字号(China Time-honored Brand)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经营活动中,老字号企业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字号品牌除了少数部分仍然保持着活力外,绝大多数已经从市场上消失。本文从老字号品牌的实际出发,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B2C网店品牌资产及其驱动品牌忠诚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B2C网店品牌资产驱动品牌忠诚机理的研究是从B2C网店品牌资产概念和构成要素以及B2C网店品牌关系对品牌资产与品牌忠诚的中介效应两个方面展开的。通过确定网店互动、网店审美、产品质量、网店知名度、网店体验和形象一致等6个网店品牌资产的测量维度,对品牌资产、品牌关系与品牌忠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中国顾客的数据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以检验品牌资产各维度驱动品牌忠诚机理。  相似文献   

17.
品牌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文章从品牌资产管理的几个要素分析了如何对品牌实施资产化管理,同时提出了提升品牌资产价值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字号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工商业的精英,是中国名牌经济的重要力量,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老字号品牌除了少数一部分今天仍然保持着活力外,绝大多数己经从市场上消失。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老字号品牌的重振问题,作了许多相关研究。文章的研究视角在于将西方的品牌老化、品牌活化理论与中国老字号品牌结合起来,从中找出适合中国老字号品牌重新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华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业景观,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中华老字号既是传统企业品牌的延续,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承传和人类优秀精神财富的积淀。中华老字号的消失不只是一种品牌的消亡,更是人类优秀物质财富和文化精神的巨大浪费,因此,保护中华老字号对中华传统品牌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延展以及中国当代企业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饭店业发展推动了企业集团化的进程,形成了较多的民族品牌,而这些民族品牌在与跨国饭店集团的品牌竞争中,明显处与劣势地位,这其中与我国饭店业发展的历史有关,但这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形成品牌竞争力的内在影响要素,从而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