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导报》2005,(6):12-15
总有一种情绪会让你流泪,总有一种力量会让你受骗。我们需要它一住房。古人都有安得广厦庇寒颜的感叹,而现代钢筋水泥的森林却总朝我们冷笑。房子不是给人住的吗?为什么我们住不进那些房子,尽管它们常常空着。是因为我们贫穷吗?曾经听一药商讲,消费90%是傻子,l0%是聪明人。听后虽觉不快,但这却印证了10%的精英掌控着社会的理论。我们不得不当消费,但我们有权选择我们的消费方式,任何强权不得剥夺。觉醒吧,购房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橡子 《中国企业家》2003,(3):149-149
广州。天河城附近的一个小书摊。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问:“有《变化》吗?”摊主回答:“《变化》不是已经给禁了吗?” 与此同时,凌志军的这本新作实际上已经走红大江南北,新华书店争相进货,甚至把它放在向“两会”代表推荐的书单上。 《变化》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它的气质引发有些人不必要的担心,但事实上却没有任何来自官方的禁令和压力?  相似文献   

3.
“喂,家珍吗?我是小玫啦!你们公司有卖终身型医疗保险吗?”“有啊有啊!你这一两天晚上有空吗?我们可以约在上次那个麦当劳,我把资料带去给你看。”“好啊!就约明天晚上七点!”  相似文献   

4.
A公司接二连三的“救火式”培训进行得不免有些戏剧化,而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在A公司领导痛定思痛后作出不再搞培训的结论时,我们不禁要问:培训怎么了?真是培训惹的祸吗?  相似文献   

5.
绿色代表着生命、健康和希望,绿色产品代表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有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产品。 我国所提倡的绿色消费,是指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绿色消费”因此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培养的新消费观念,在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舒适生活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 由此,目许我们可以这样采速解…  相似文献   

6.
编读     
“3.15”维权好是好,可什么时候能在“活动”中不教我们哪个产品真、哪个产品假,哪个房地产商骗人、哪个行业有霸王条款,行吗?因为我们普通消费者永远成不了每个行业的专家,用这些方法去鉴别市场上产品的真假,会累死我们!能让那些该管这些事的、靠管这些事而吃“官饭”的人多动动吗?别老等什么举报,他们发现这类事更专业。难道他们不知道市场情况,还是他们不消费?不举不查、查而不管、管而不严,这不是失职吗!难道要13亿人民都学成各行业亿万种产品、服务项目的鉴别专家?有意思吗?有意义吗?消费者是要维权,也要参与维权,可更希望维护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7.
在“技术瓶颈”日益限制我们超越“世界工厂”以进一步发展时,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加入新标准的制定?当我们还缺少足够的技术基础.足够的资金实力.足够的风险承受力时,对于未来的产业标准,我们的务实选择是什么?当我们拥有全世界为之垂涎的市场资源时,我们能否形成我们自己的统一标准?对于西方技术列强的标准霸权,我们现在到说“不”的时机了吗?而再往深挖掘,我们又会豁然发问:我们争标准,就只能争技术标准吗?  相似文献   

8.
黄范章  徐忠 《经济界》2001,(5):58-61
一、投资与投机 投资是致力于提供某种产品和服务,它指望的是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利润;而投机指的是证券、商品、外汇买卖转手中获得的差价。就活动的生产性来讲,“投资” 的生产性要明显得多,直接得多,而投机与生产过程的联系则间接得多。但经济生活是复杂的,进行证券、商品、外汇买卖的行为或活动,事实上不少也有助于推动或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有人就这个意义上把这类投机活动称为投资。这类投机活动是应该允许、保护的。然而,也确有一些投机活动具有明显的破坏性,应予反对和取缔。证券市场的基本职能就…  相似文献   

9.
这两年,夏天的“拉闸限电”让许多人苦不堪言,在那些酷热难耐的日子里,谁曾想过有一天我们能告别空调,不再畏惧夏的炎热冬的严寒?这已不再是梦想,在北京等地,这已成为一种现实,一种“聪明”的恒温的房子使这一切成为了现实。说房子“聪明”,不仅因为它能恒温恒湿还因为它能为我们节约许多能源、能让我们花更少的代价过更舒适的生活。这就是未来住宅消费的主流——节能住宅。  相似文献   

10.
在朱镕基总理成功访美、美国表示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中国的民族产品以民族情感为诉求的手法能继续奏效吗?媒体上出现的“中国人买中国货”、“以产业报国,以民族为己任”等声音会不会改变呢?目前,这种宣传方式又在多大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呢?北京勺海调查公司连续三年在北京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是:人们倾向于把购买洋货仅仅看作一种个人的选择,而不把它与“不爱国”、“做洋奴”等道德评价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一年之前263掀起了收费时代的狂潮后,收费邮箱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只是习惯了“免费用餐”的网民依然乐于享用那也许是ISP施舍给我们的一亩三分地。但是,免费的午餐真的好吃吗?  相似文献   

12.
假如再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我们是否还要付出应对“非典”这样或更大的代价?我们能否把代价降到更小或最低?而回答这一问题又似乎有着这样和那样的不确定性。思之、量之,回顾“非典”历程,深深感到回答这一问题的必要。其实,在相当程度上,对该问题的回答更取决于我们人类能否完善自己的社会机制和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3.
由于注水猪肉不仅直接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极大地侵害了消费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而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只因“灌水猪”给不法经营带来了高额“利润”,于是有些狡猾的不法商贩不惜铤而走险为逃避法律的打击和制裁,将违法行为由“地上”开始悄悄地转入“地下”,往往利用双休日或趁夜深人静时强行给生猪灌入大量水分,  相似文献   

14.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上都有一把或数把枷锁,你想打开它吗?你能打开它吗? ——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五月份,某食品厂因改制转产不再生产“冷饮”。为避免浪费,该厂厂长将本厂已印刷好的9万套注册商标标识以每张0.1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个体工商户李某。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查后,对该厂作出行政处罚。该食品厂厂长感到不理解,提出疑问:企业改制转产而销售自己不用的注册商标标识也违法吗?应当怎样做?  相似文献   

16.
另类营销     
当人们的生活处于罗斯托经济增长模型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时,顾客的消费将趋向于感性化,他们凭着感觉、情绪、气氛及符号来消费商品或服务。在感性消费情况下,消费选择产品或品牌的准则可能不再基于“好”与“不好”,而是“喜欢”或“不喜欢”。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十个购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消费者不成熟已形成了对市场发育的制约,笔者拟从个人旅游消费体验和学术研究的角度来把握这一论点。 (1)瞎子算命中的购买问题。 购买是因为受到需要的驱使,准确地说,是需求动机驱使购买行为的发生。经济行为的发生通常是以理性人作为假定前提的,“瞎子算命”能够得以存在自然是因为有需求作为支撑,这是“瞎子”供应商最清楚的地方。只是,“瞎子”能提供我们少数人所需要的产品吗?──我们对“预言”有需要,某些时候某些人群的这种需要可能很迫切,而且我们还缺少自产自销的能力,因而把目光投向了市场。但理性地看,对于…  相似文献   

18.
每一期杂志新鲜出炉的时候,我们总要到采访对象那里,把杂志亲手送给他们。一次,恰巧那位采访对象不在,而她的同事接待了我,他翻了翻杂志后问我:“现在做记的也不容易,你送杂志过来一定是想让我们经理多订些杂志吧?”我反问他:“这有什么区别吗?”他把我的问话当成默许之后,竟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当然不一样了,作业务的现在谁瞧得起啊!”  相似文献   

19.
家用电器,一直是百姓心目中的“消费明星”,一直是市场宠儿。然而,进入90年代,我国消费品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回想起80年代商场人头攒动,争相抢购家电的消费热潮,现在的市场真是让商家感到几许惆怅与无奈。国家为启动消费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可谓不多,力度也不可谓不大,但消费市场依然故我,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有人为此断言,“买方市场无热点”。买方市场果真没有消费热点吗?答案是否定的。买方市场并不排斥消费热点。买方市场反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对比状态,消费热点仅仅反映人们对于某个产品的需…  相似文献   

20.
人们习惯把集贸市场和农村等一些零散税收称之为“芝麻税”。说它是芝麻税,因为它税额小,而且零星分散,易漏难管,花力气不小收钱不多,“芝麻税”抓不抓无所谓。果真如此吗?不!这是一种偏见。搞好税收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筹集资金,是每个税务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真正要做好这项工作,并非容易,这就看我们能否在抓好“西瓜”重点税收的同时,也要拣好“芝麻”这个小税源。对此,笔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