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与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工哺农”主要是借政府“有形之手”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利益回馈,“以工促农”则是借市场“无形之手”实现工业对农业的自然促动。推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以工哺农”与“以工促农”不可偏废,一方面要通过“以工哺农”来为“以工促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以工促农”来引导“以工哺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的均衡推移、以农哺工、点轴开发三种经济空间开发模式,推进中国经济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带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立和经济空间开发模式的初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在加强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江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逐步走出一条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有效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江苏特色之路。各地从苏南开始,凭借改革开放以来积累起来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三化"互动并进的领先优势,支农扶农多路并进,加快农业产业化和高效农业规模化"两化"步子,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超前发展。作者把走出的这一路子概括为:在城乡统筹下"五篇文章一起做"。该文对江苏走上这条路子的来龙去脉作了简略描述,同时,对进一步从"统"字上下功夫,以便沿着这条路子继续开拓前进,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工业反哺农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继农业哺育工业之后,现已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工业反哺农业是工业社会中支配工农两大产业关系的经济规律,它要求工业以资金注入农业,以注入的资金要素为核心凝聚物质要素、技术要素,从而形成新的农业生产力。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制度之一的“以工建农”开创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一条特殊通道,形成工业反哺农业规律作用的一种实现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财政转移支付正在取代“以工建农”而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主通道,成为工业反哺农业规律所要求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朱读稳 《经济》2007,(4):96-96
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产业基础和生产生活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农民的素质偏低,人居环境较差,加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以工哺农的局面尚未形成,因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部已成为全国“三农”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最集中、最突出的地区。振兴中部的关键在于中部农业要率先崛起,要实现农业崛起,中部工业要起到真正的反哺作用,但中部地区以工促农存在着有别于东部省份的政策、经济、思想和方法等困境。主要原因体现在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低、县城经济落后、第三产业欠发达限制工农的双向联系和工业化、城市化滞后及市场化水平低等因素上。为此,中部地区以工促农要有新的思路,即中部城市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心要下移,为建设新农村做贡献;要改变过去仅靠财政转移来支持农业发展的单一思路;中部城市工业要积极扶持农村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7.
刘应杰 《经济视角》2008,(11):10-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是我们党对我国总体发展阶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制定农村改革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贺珍瑞 《经济论坛》2007,(19):129-131
一、问题的提出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化、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明确了今后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发展方针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政策.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依靠中央的支农政策,农村自身也要有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外财政支农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是各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政策的变化和国家与农民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缩小了城乡差异,使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指出其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完善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农民增收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财税政策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现阶段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选择.本文结合我国农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财税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财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构建以发展县域经济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当前,福建省惠安县正处于产业化转型和城市化加快的特定时期,初步形成了以石雕石材、食品饮料、鞋服包袋、建筑装饰等四大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新型轻工材料、  相似文献   

12.
赵平 《经济师》2003,(3):71-72
入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也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从整体长远看 ,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利益。但从“十五”中后期看 ,农业发展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新形势。为此 ,我国必须按照世贸组织有关协议和我国入世在农业方面的承诺来支持农业发展。首先要对财政支农的目标进行认真的选择 ;然后对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调整 ;同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 ,改变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方式和重点 ,并调整支农结构 ,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伦理研究综述与分析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产的伦理现实,从农业生产伦理的视角提出相应的财政支农政策,以政策培育生产伦理,并促进其规范发展,同时使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在良好的生产伦理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农政策创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新武  雷霆 《经济问题》2006,(12):49-50,5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及缺陷,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创新财政支农政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郭连太  刘艳丽 《现代财经》2007,27(11):13-17
据对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形势的分析,建立涵盖农村全体居民的、保障水平高的、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大的难度。鉴于实际状况,应从建立实行计划生育农民(以下简称“计生农”)社会养老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低保”)、实施农村自然灾害救助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生活困难问题,从这三个方面给予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以必要的倾斜,从而为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农业的基础性和特殊性,实行财政支农政策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着支出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以及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加大财政支农总量、调整支农结构和创新财政支农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经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随着世界农产品市场形势变化及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必须借鉴WTO成员国政府在农业扶持政策方面的有益经验,针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制定相应的农业发展政策,以利于我国更好地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积极应对入世冲击,加快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财政支持河南农业发展的业绩分析多年来,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和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大政方针下,河南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用好、用活、用足支农政策,使财政支农资金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作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处理好农民工问题及进一步发挥好农民工的作用,从根本上看,就需要对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进行科学的界定,并让其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化.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基于农民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对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加以界定,认为我国农民工在阶级属性上属于半无产者,在社会身份则为半工半农,而后者是由前者所决定的.然后,文章利用2015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对自身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并检验了上述理论观点.最后,文章将我国农民工未来发展趋势归纳为四种可能性,并指出我国农民工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半工半农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妥善地处理好农民工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上使农民摆脱现有的尴尬处境,朝着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与财政支农政策的现实优化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本文深入分析公共财政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及财政支农政策的问题,并寸步探讨增加农民收入财政支农政策现实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