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之间曾两次出现跷跷板关系。这预示着受人均资源制约,我国农业战略同时追求农业效益与粮食自给双重政策目标,在实践中将反复出现矛盾。今后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自给出现矛盾时,应果断进口粮食,支持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建立战略与常规措施相配套的基本独立的双重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试图解决而又一直未解决好的问题。文章从行为主体角度探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林产品具有生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双重性,不同行为主体对林产品的特征偏好不同,常常存在目标冲突,从而引发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博弈的过程就是低效率制度长期驻存的过程,博弈的结果使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进而具有不同的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安全政策:演进轨迹、内在逻辑与战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策层面围绕粮食安全进行了曲折艰难地探索。通过实行统购统销、四轮粮改、支持保护政策完善到最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实现了政策基调从"取"到"予"、政策内容从单一到多元、调控方式从政府为主到与市场相结合、政策导向从增产到提高竞争力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要坚持粮食安全战略定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产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利用两种资源能力满足需求,完善新的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和区域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周洁 《经济纵横》2024,(3):31-40
加快构建和应用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更高水平的粮食安全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动新质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需要科学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正视过程中面临的生产力水平与资源协同能力等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以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农业强国建设。既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又要统筹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及粮食产业的衔接、整合、提升,对其进行拔尖、托底、塑形、扩容。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问题关乎民生社稷。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就Z市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全面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粮食安全与粮食不安全问题,以及建立粮食安全体系与粮食安全预警系统问题等,作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8.
中国自从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进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如何解释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对推进中国电力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导致电力市场结构变迁的供求因素的分析,探讨中国电力市场结构变迁的规律,揭示进一步推进电力体制的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又因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建立健全失地农民长效保障机制,乃是解决这一问题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关系到民众的健康,食品安全事件的密集出现需要我们重新反思食品安全政策.我国食品安全政策从2001年始历经几次变迁,食品安全政策不是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之间的选择,实际上是相关制度安排的选择,它是政府界定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选择集的制度安排.由于人们偏好变化引起制度变迁推动了食品安全政策的变迁,食品安全政策重新配置了消费者和食品生产企业的选择机会.食品安全政策的分析建立在社会福利函数的基础上,以及辨别清楚政策工具和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世界粮价波动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质,从短期看,国际粮价维持在相对不高的水平上,而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世界粮食供求格局对我国影响日趋明显,从中长期分析我国的粮食供求压力较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加快农业开放步伐,加强双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等措施并制定正确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主要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对中国食品安全机制的应用性研究,指出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是由于厂商和监管部门在利益上具有一致性,其体制运行的结果和社会目标不是激励相容的,从而使生产不安全食品成为一种稳定均衡。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应对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政策建议: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直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诸多漏洞,亟待完善.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食品监管环节存在中央监管机构--地方监管机构以及地方监管机构--食品企业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内在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级监管机构与食品企业各方利益不对等.基于激励相容理论,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应该从明确各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17.
胡汝为  刘恒 《开放时代》2008,(5):166-174
上述事件。不但唤醒人们对政府在卫生领域。尤其是食品行业的管理行为的透明度和专业要求的重视,也反映了,在全球放松规制的浪潮下,现实中。政府规制既存在着越位的情形,也存在着缺位的情形。特别是在近几十年才受到关注的社会性行业的规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品安全规制制度的变迁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存在着效率递减的规律,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就会出现危机,进而产生制度变迁.中国食品安全规制制度在频繁的食品安全事故中经历了相继的制度变迁.在制度变迁中,体现了制度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制度功能应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下,食品安全规制不是单靠某一法律所能解决的.制约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是监管制度、激励制度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三种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健  张锋 《生产力研究》2007,(15):77-79,118
动态社会契约论证了第三种力量参与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通过第三种力量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参与机制、组织化供给机制和社会化监督约束机制的分析,发现第三种力量具有影响食品安全公共政策的制定、参与食品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培育公民、企业和社会的食品安全公共意识等功能,并提出相应的构建第三种力量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