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农村与城市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4):116-119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城市化包括有形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无形城市化(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扩散和幅射)。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必须动态地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把城市与乡村一起纳入城市化轨道,才符合本源意义上的城市化含义,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曾芬钰 《经济纵横》2002,(10):19-22
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 ,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 ,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中 ,城市化也是一个论述的中心。事实上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 ,以城市化为依托 ,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关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回顾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河北省近年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分析,阐述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在河北省城市与工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和谐视角的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农村建设难以有效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人们没有认识清楚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三者关系的影响,学术界和实践界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拖累了工业化与城市化。文章论证了三者是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是互动而非对立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新农村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文化支撑、科技保障和环境依托。发展休闲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之一,对新农村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城市的发展阶段,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若干的城市群.在这一进程中,其中为城市提供劳动力的农村已经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迁徙出现了所谓"农村病",把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的压力的希望寄托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的比较及其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从内涵及动力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拖累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远未完成历史使命,新农村建设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从中国现代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统一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是互动而非对立关系,并提出加强三者互动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在于农民收入的提高,而农民收入提高之关键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最低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城市的产业需要劳动力;二是城市劳动力的收入比农村劳动力的收入高。发展二、三次产业和城市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而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存在较为旺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12.
通常认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我国1978年到2005年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城市化与建筑业存在阶段的内在相关性。有数据表明,当城市化在积累对建筑业的需求的过程中,建筑业发展是较缓慢的。当城市化过程中累积的对建筑业的需求集中释放,从而阶段性地导致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实质是农民收入低、农村生活质量差的问题.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是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两条重要途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国农业人口比重过高,通过迁移城市吸收一部分农村人口是新农村得以建成的前提;建设新农村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教育的重视和加大投入,是防止农村人口增长过快、盲目涌入城市的重要保障,从而为城市化持续健康推进创造条件.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可以互动并举,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解决城乡发展面临困境的重要战略,明确两大战略的发展现状及其互动关系,对西部地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城乡融合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西部地区两大战略的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2013—2018年,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两大战略发展存在空间差异,且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耦合协调度也较高,在内蒙古、重庆、广西和四川等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两大战略实现良性互动,在青海和西藏等比较落后的地区,两者勉强协调。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交通通信的发展,重视人力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两大战略的高水平协调共振和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建设对城乡统筹的促进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瑾 《生产力研究》2005,(3):38-39,112
城乡统筹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宏观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城镇化建设能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分析了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的机理,进而提出城镇化建设的模式以促进城乡经济相融与互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非均衡发展是乡镇负债产生的根源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矫正这一非均衡发展模式的根本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根除乡镇负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而化解乡镇负债能够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部分,而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政策时是各自进行的,殊不知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对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进行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出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之间是通过就业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产生互动作用.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的政策时,必须要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的和谐发展,才能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化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和互相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活垃圾相关性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短短20多年内有了较大发展,全国平均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9.4%发展到了21世纪初的41.8%.农业剩余劳动力以及中西部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是城市生活垃圾也随之呈指数化增长.在城市配套卫生设施未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城市生活垃圾正慢慢吞噬着城市化的成果.本文在搜集全国各地区1996~2004年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量化分析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生活垃圾量的关系,初步探索出城市生活垃圾存在规模效应,从而辨明了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对城市卫生设施建设的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公共品投入力度.本文认为农村公共品的投入是两个层次的投入:纯公共品的投入和准公共品的提供.农村当前主要问题是准公共品的投入,即"拥挤"产品的投入.通过分析农村公共品需求范围、特点,指出农村公共品缺位的主要方面.提出建立农村公共品投入机制的思路:政府和市场多渠道投入.具体: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总量,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广泛应用利益诱导机制,财政补贴机制,财政减免税机制等吸引"私人"供给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概念和数理逻辑方面分析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胁迫和制约的相互关系。在数学上,表现为一双指数曲线,即区域生态环境随城市化的发展存在先指数衰退,后指数改善的规律。在时间序列上,可划分为低级协调、抵抗、磨合以及高级协调四个阶段。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结论,我们认为生态城市是人类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阶段。其建设过程就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不断磨合、协调的过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不但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态阈值,而且要进行一系列的生态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