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两种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其实质就在于借助一体化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目的在于节约交易费用。本文比较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常用的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即“公司 农户”与“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模式各自在节约交易费用时所起的作用,我们从比较中得出: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必须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从而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 《经济师》2003,(1):182-183
文章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组织中的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市场、利益机制。并提出 :农户处于产业化的弱者地位 ,要注重对农户的改造 ;公司要围绕“农”字做文章 ;合作经济组织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3.
笔者利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统一解释了农户与市场之间各种契约联接方式的形成原因.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交易契约应根据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分别采用商品契约、混合型契约和要素契约,并进行与之匹配的市场治理、双方或三方治理和统一治理.但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框架存在不足,不能解释在交易环境和交易特性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农户与市场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契约联接方式.只有将市场主体的企业家才能纳入分析框架,上述问题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农户与市场之间的契约联接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应该重视培养和激发市场主体特别是农民的企业家才能.  相似文献   

4.
农业合作组织的演进——基于内生交易费用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节约内生交易费用,但节约内生交易费用要受到几大因素的制约,除了合作组织成员对外部市场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完全合约、资产专用性等因素外,"搭便车"现象是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其存在使得内生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大为不同。另外,克服这些制约因素的不同制度安排决定了农业合作组织的演进方向:或者是企业化,或者是公益化。最后,不同制度安排具有不同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至今经历各种不同的形式,本文主要运用了新制度经济学中中间层理论和契约理论分析了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特性,运用相应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制度演化理论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组织变迁的动因,最后在总结农业产业化组织特性及变迁动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彦 《经济论坛》2005,(19):123-125
一、合同组织形式中农户收入的决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合同组织形式指市场主体之间按照相互签订的合同契约来承担约定的责权利。“公司+农户”是这种组织形式的代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基本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以双方签订合同的方式得以确立。由于农户处在完全竞争的农产品市场结构中,使得众多的农户之问可以相互替代提供同质的农产品。因此“龙头”企业没有必要就签订购销合同与某一农户持续进行谈判,而只需单方面寻找愿意接受其合同内容的农户。在这种情况下,“龙头”企业和农户常常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合作。首先,“龙头”企业向农户说明与品种、品质等产品指标挂钩的报酬支付计划,由农户决定是否向“龙头”企业提供产品。一旦农户签约就要进一步确定相应的生产和投资计划。最后,“龙头”企业对农户提供的农产品进行品级,并按事先订立的合同支付农户报酬。以上过程可以按时间顺序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也是一个农村经济组织演变和创新的过程。作者在对山东省莱阳市调研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这一历史过程。在农业产业化之初 ,农村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是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农户”。但是 ,这两种组织形式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前者主要是受制于资金不足和缺乏抵押性资产 ;后者主要是契约不能对当事人构成有效约束。为了克服这些缺陷 ,有必要引入组织中介 ,形成新的组织形式———“龙头企业+合作社 +农户”或“龙头企业 +大户 +农户”。这种组织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制度缺陷 ,从而在实践中日益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态。但是 ,由于契约是不完全的 ,合作社和大户抵押性资产不足 ,这两种组织形式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本文探索了组织改善和组织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入手,本文通过揭示产业集聚降低区域企业交易费用,指出发生在产业关联企业间而不是企业内的专业化分工是产业集群组织发展的基本动力。大量的产业关联企业在区域内聚集发展,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内生交易费用,而且能够降低外生交易费用,使人们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深化沿着大量地理接近的企业间而不是数量有限的企业内进行,从而为产业集群发展给出了一个具有新制度经济学含义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企业与市场相互替代的理论出发,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的微观组织特征,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市场与企业结合的制度,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内核表现为以合作社原则为核心的企业化形态组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企业形式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对成本的增加与节约的影响,说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否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是基于节约交易成本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从西部山区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出发,着眼于改进农业产业化微观组织机制,政府、企业和合作组织这三类主体在农业产业化中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农业产业化主要依靠政府、企业推动,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实力不强,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作用有限。对如何发挥农业产业化主体作用,加快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贾甫  赵楠 《经济评论》2012,(1):32-41
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演变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和地域性差异,但是已有研究只是选择性地关注短期内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效率问题及其影响下的去集体化过程,或者只是简单地强调国家强制性制度安排下的合作化过程。本文认为,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监督成本和协调成本差异决定组织成本差异,组织成本差异决定各种农业经济组织的相对效率结构,因而决定农业经济组织的周期性演变及其多样化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战争、气候灾难等消极性因素和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寿命延长等积极性因素是劳动力规模及其劳动监督成本波动的诱因,因而是农业经济组织长期性演变的终极决定因素。利用1911-2011年中国省级、县级的各类人口和合作社数据,本文从宏观层面初步验证了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