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最优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采用经验数据估算出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最优规模是占GDP的1.07%.目前我国政府卫生支出不足,需要加大支出力度.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Barro的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引入经济波动以反映政府支出规模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利用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79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波动对区域经济增长都产生了负效应,且经济波动比政府支出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更大。因此,政府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在改革以来的时序变化特征与工业化国家明显不同。本文基于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公共支出相关变量的长期增长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公共支出的GDP占比呈反向变动关系,这显示中国公共支出政策的适应性性质;政府经济建设性支出比重增加会提高GDP增长率,而文教费和维持性支出比重与GDP增长率之间有着负的双向因果关系,这体现中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特征。研究结果还显示,地方政府支出比重提高,经济增长率会上升,这说明通过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当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以国富与民生关系失衡为本质特征的增长失衡。本文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与民生有关的政府责任切入,指出当前中国与民生状况直接相关的政府社会性支出的不足,是导致增长失衡的重要原因。为此,政府应在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起基本的责任,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转型,增加社会性支出的比重,改善民生状况,纠正增长失衡;并通过社会性支出的增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增长路径的转变,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学术界,尽管有许多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模型框架下研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人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政府支出对产出-资本比的影响,而产出-资本比的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生产函数,分析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增加对税前和税后产出-资本比的影响,认为存在着一个能使产出-资本比最大化的最优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我国国家财政生产性支出中,财政基本建设支出与产出-资本比弱正相关,而教育支出和科学研究支出与产出-资本比强正相关;(2)在我国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中,财政基本建设支出和产出-资本比弱负相关,财政教育支出和产出-资本比强正相关,而财政科学研究支出与税后产出-资本比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就关于公共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的说法不一。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我国现阶段主要公共支出和其他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通过对变量系数的研究结果,政府就能相应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幅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提供一个有效公共支出结构的调整方案,将会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内生增长、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国财政支出的较大一部分用于生产建设,中国居民消费与政府生产性支出表现出稳健的正相关关系,这一事实与从标准的新古典和新凯恩斯模型得出的挤出效应截然不同。本文构建了包含存量和流量两部分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表明,政府支出增加在提高税负、挤出居民消费的同时,也通过其生产性增加收入、挤入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增加究竟挤入还是挤出居民消费取决于两种效应的比较以及政府的生产性支出比重和税负水平。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最优结构等于其相对生产性之比,政府支出的最优规模等于政府支出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8.
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英 《经济问题》2008,341(1):35-37
采用1980~2004年的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统计上并不显著;经济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不显著负相关性;维持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据此,提出了增加社会性支出、缩减经济性支出与维持性支出的公共支出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财政支出结构还没有脱离"生产性财政"的窠臼,财政支出结构僵化,财政支出职能的缺位和越位同时并存。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对于中国而言,增加政府的经常性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增加政府的资本性支出妨碍经济增长,且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还没有达到最优状况,经常性项目支出太少,资本性项目上支出太多。  相似文献   

10.
陈灿煌 《技术经济》2009,28(12):76-79
本文在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GDP将增长0.308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1.
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不同的理论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政府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讨论比过去更为复杂,学者们的观点不一.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作出较为系统的疏理,为进一步研究政府支出结构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思路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政府教育支出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中国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实证结论是:长时期内中国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正。因此,应进一步增加政府教育支出,并通过改进投资结构和进度,使之对长期经济增长起到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小鹰 《生产力研究》2011,(10):21-22,31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98—2008年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东、中、西部的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的分别是城市维护建设支出、教育支出和农业支出。从全国范围看,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4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钞小静  任保平 《经济评论》2007,147(5):33-41
公共支出总量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与深度,体现了政府的成本支出。但是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体现在结构关系上。作者对中国1978-2004年间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中国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为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从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及其他支出的结构产出弹性为正,行政管理支出结构产出弹性为负。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在提高公共支出总水平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淑芳 《经济论坛》2004,(10):83-84
政府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一项主要构成,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当一国出现经济萎缩、有效需求不足时,其政府通常采用扩大支出等办法促进经济的发展;当一国出现经济发展过热、有效需求过剩时,其政府常采用降低支出等办法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但目前关于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政府支出组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对称和非对称倒"U"方程检验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对最优民生支出和偏离最优规模的效率损失进行测度,然后研究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对称倒"U"关系,多数省份低于最优规模,但正向最优规模靠拢;产业结构会提高最优民生支出规模,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民生支出规模低于最优规模,但西部地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最优规模,偏离最优民生支出的效率损失从东、中到西依次递减;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消费性支出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减轻生产性支出的抑制效应;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民生和生产性支出的扩张而增大,但受消费性支出扩张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笔者基于1978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和VEC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实证研究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投资性支出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政府行政支出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会抑制经济增长;文教科卫支出具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效应;财政转移性支出长期看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但贡献率较低.因此,有必要优化公共投资性支出结构,提高政府行政支出效率,加大文教科卫支出和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投入力度,促进经济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制度根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总体上加剧了我国省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其中经济性支出比重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更为突出,社会支出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支出分权总体上加剧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对省份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收入分权则有助于遏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以及经济性支出比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面效应,但也强化了社会性支出比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非限制性VAR模型方法,采用1980-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振兴背景下辽宁省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自2003年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经济增长与教育支出均出现增长拐点,辽宁省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而在短期内这种拉动作用并不明显,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构成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政府教育支出两者之间的运动轨迹.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地方政府视角下困扰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现实问题,根据1993—2012年的中国省际年度数据,借鉴 Bernanke 等(1999)和 Fernández-Villaverde(2010)的分析思路,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实证研究了经济结构失衡①与由地方政府支出有偏性引起的政府投资增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发现:(1)伴随着经济增长,东、中、西部的社会投资占 GDP 的比重不断地提高,而居民消费和劳动收入占 GDP 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这些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与由地方政府支出有偏性引起的政府投资增加是共存的。(2)通过对大企业模型、中小企业模型和粘性价格模型进行的模拟比较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目的促使其支出行为表现为有偏性,引发了政府投资较大幅度的增加;基于融资约束,中小企业的投资增幅不大,而大企业投资高涨,引致了地方经济结构失衡的加剧,而在这传导机制中政府投资的正外部性、企业融资约束和金融摩擦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