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共产品与政府经济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产品是为整体意义上的社会成员而生产的,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两个特征,由此决定了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的。政府经济行为的目标:一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实现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三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相似文献
2.
实际上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意味着政府一旦实行干预,市场失灵就会马上得到修正和弥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在不断加强,然而,我国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政府总体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等困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层级高的政府掌握的财权较多,但承担的事权却较少;而层级低的政府掌握的财权较少,但承担的事权却较多。以乡镇政府为例,乡镇政府直接面向农民,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最重要主体。《宪法》规定,乡镇政府的职能是"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 相似文献
4.
实际上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意味着政府一旦实行干预,市场失灵就会马上得到修正和弥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在不断加强,然而,我国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政府总体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等困境。 相似文献
5.
6.
7.
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剧,也使地方政府专项债被赋予了扩投资和稳经济的重要角色。本文运用201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专项债与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即地方政府专项债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当地方政府专项债水平超过一定值时,地方政府专项债水平的提高则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2)地方政府专项债有助于强化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对地方科技创新投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对社会保障及就业投资和节能环保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地方财政改革的路径依赖——一个基于地方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已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地方公共物品的理论框架,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和农村消费主体的特点,并在一定的实证分析基础上,重新定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地方财政的地位与职能,同时提出改革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分权改革是否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国分权改革面临的一个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财政分权从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应修正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假设.因此,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深化财政分权改革的同时,控制地方政府规模,优化地方政府支出结构,降低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经济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供由农村居民享用、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各类经济物品或公共服务。根据其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服务、综合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等。农村准公共产品,则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涝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管理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公共产品城市由政府一手“包办”,而农村则由农民自已“埋单”,致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因此,重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打破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城乡“二元”格局,改革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均衡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诺思国家模型的理论视角,立足政府的生产性职能,供给决策制度变迁的逻辑思路是实现供给决策的"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需求意愿表达机制的建立为出发点,激励乡村社区居民真实显示消费公共产品偏好,使政府供给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动机与决策行为有机衔接,从而实现供需对接,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一个假问题 从目前掌握的文献看,学界对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始于张军、何寒熙1996年的一篇论文<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此后,有关农村公共产品及其供给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的内容也涉及到各个方面,大体包括: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供给主体、不同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变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供给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关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其中又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及其变迁的研究为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基本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措施就是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内涵的界定及其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指出加强政府供给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的土地产权管制解决了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压力,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理论分析表明,土地产权的政府管制虽然会促进短期经济增长,却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31个省份1998~2012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和同时期面板数据的分组实证检验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的回归残差分析,证实了地方政府土地产权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为促进我国长期经济增长,政府应该逐步放松对土地产权的管制。 相似文献
15.
公共投资、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群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76-81
本文以我国1978~2003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分析框架,研究了我国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关系.其结论是:我国经济增长与政府投资、政府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在长期,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而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在短期,滞后两期的政府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政府包揽、社区包办”是我国传统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其缺陷导致一种困境:社区居民公共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将政府的供给主体职能与居民的协助供给功能相结合,政府与居民合作供给,是解决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