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雄飞 《中国经贸》2014,(8):239-239
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而采取的有效手段。随着公共财政框架模式的初步建立及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农政策,建立支农资金持续、稳定的增长机制,扩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覆盖范围,是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支农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分析政策实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财政支农发展模式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如何突破“温饱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才能改善农村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中国财税论坛上,金人庆部长说,“十一五”时期,在支农方面我国财政仍将秉承“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思路,把着力点转移到“多予”和“放活”上,主要表现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等相关政策的实施。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提出,这是不是意味着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对今年“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加快县乡财政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就此对县乡财政支农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我省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财政对促进三农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财政支农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工具。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整合支农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农效益。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资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由于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使用效益差、绩效不高等。财政支农资金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资金保障。文章通过搜集资料和参考大量文献,借鉴一些成功经验,针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提高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改革和创新,如何管好用活支农资金,是新时期贫困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应当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吴毓伟  邓晓贤 《宁波经济》2009,(11):24-26,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些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性资金的投入,但是相对于对“三农”的历史性欠账、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扣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农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新新 《科技和产业》2023,23(17):253-259
山东省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在此背景下,评价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关键。基于三阶段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山东省2012—2021年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产出数据DEA输出值展开效率评价。测算结果显示,山东省财政支农资金效率非DEA有效,究其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最后从财政资金管理、项目绩效管理及改善外部环境3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继莲 《魅力中国》2008,(4):114-115
我国财政支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得到了实惠。如何克服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稳定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改革农村财政供给决策程序,加强农村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社会资源和财政资源要素配置主要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城乡和地区经济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村公共物品资源的匮乏和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滞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当前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和职能向农村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化解“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顾乃杰 《中国经贸》2010,(14):158-158
农村基础设施(Rural Jnstructure)作为基础设施的子系统之一,财政支农资金“粘蝇纸”效应抑制问题,是公共财政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本文结合目前我国财政支农管理体系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讨论农村基础设施如何有效选择供给主体,证明财政资金“粘蝇纸效应“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腾杰 《首都经济》2012,(6):23-24
现代都市农业升级转型期出现的支农资金等措难,效益低,监管不利等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整个财政支农机制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北京市郊区县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农民向居民加速转变、农村向城市加速融合、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而财政支衣工作在落实反哺农业政策、整合支农资金、深化“三农”投入机制创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村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和保障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政支农投资政策的演变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孟令雷 《乡镇经济》2005,(12):20-22,31
当前中国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我国财政支农投资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这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探索我国财政支农投资政策优化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我们对解决“三农”问题,更多地注重于从农村内部去考虑。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概括起来四句话: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当前我国“三农”所面临的问题,如果局限在农村内部作文章,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必须把“三农”问题和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去解决。  相似文献   

15.
财政作为农业投入的基本主体,对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在财政支农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财政支农政策做一些粗浅的研究,希望对财政支农工作有所帮助。一、财政支农政策需切实加强在财政支农政策上,存在着一种貌似重视实为轻视的认识: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来看待,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财政支农工作会议都强调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各级政府每年出台的第一号文件也大多是关于农业方面的;另一方面财政支农投入比重波动极大,并且呈下降趋势。形成这…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日前明确了今明两年全国财政支农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强调财政部门要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进一步落实“反哺农业”的方针政策,深化“三农”投入机制创新;二是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四是创新机制体制性措施,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  相似文献   

17.
冉朝军 《魅力中国》2008,(2):168-169
我国财政支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得到了实惠。如何克服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稳定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革农村财政供给决策程序,加强农村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加强金融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部门应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确保支农资金合理运用;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充分合理运用资金;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等措施,加强服务为社会主义型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如何实现城乡统筹,本文认为其突破点在于加大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公共品的供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收入大幅度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点多、面广、量小,资金使用过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