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籍陕西韩城县, 杏花村中有家园……" 这几句<三滴血>的经典唱段,在秦腔地域几乎家喻户晓.这段唱腔旋律简洁自然,平实感人,尤其是身居外地的陕籍老乡,听到后倍感亲切.半个世纪以来,这段唱腔脍炙人口,深受群众喜爱,而把这唱段唱红大江南北的就是耳熟能详的秦腔艺术大师陈妙华.  相似文献   

2.
侯磊 《新西部(上)》2013,(Z1):148+159
本文阐述了我国戏曲和秦腔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秦腔的艺术特征。认为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自成一家;秦腔的唱腔与伴奏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彩腔"用假嗓唱出,音高八度,似吼秦腔;秦腔的内容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秦腔的角色丰富,形象生动。是具有鲜明自身特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新版秦腔传统剧《王宝钏》上演以来,场场爆满,取得了巨大成功.著名旦角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李娟全新演绎王宝钏困守寒窑坚守十八载的爱情故事,再次打动了观众.她亮丽的扮相、细腻的表演和正宗而独到的唱腔,博得观众和专家的喝彩;一段接一段的经典唱段响彻耳畔,引得观众跟着一起小声哼唱,起一次次流出悲喜的泪水,她把一个忠诚坚贞的爱糅合在古典与时尚之美中奉献给了观众.  相似文献   

4.
许琳 《魅力中国》2014,(17):94-94
陈素真是豫剧五大名旦表演流派之一,她的豫剧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不但文、武、生、旦不挡,而且注重对豫剧事业的创新与改革。本文从豫剧《春秋配》中“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和“你问他因何事荒郊走马”的唱段中赏析陈素真对豫剧艺术的大胆改革与创新,赏析陈素真唱段中节奏伸展有序,曲调委婉缠绵的唱腔特色。  相似文献   

5.
刘小景 《魅力中国》2014,(21):100-100
豫剧五大音乐流派之一的现代调是由我国著名的戏剧家杨兰春整合创新的新唱腔。现代调通俗易懂,类似民族音乐,欢畅明快,是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喜闻乐见的一种新的豫剧音乐流派。它对于全国的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中银环的精彩唱段《朝阳沟好地方》和《人也留来地也留》为例,对于豫剧现代调在音乐唱腔的设计与创作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绿妖 《走向世界》2007,(23):76-77
我看京剧,是半路出家,所以对什么算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完全是凭个人感觉,也非常懵懂。直到前些时候听"坐宫",这段戏夏天的时候在天津听过瑜老板的现场,当然边听边在心里做比较:何以一样的唱段,悬殊这么大?这位老生的基本功也不坏,唱的没有毛病,可是这段情感跌宕的戏被他唱得如流水帐般。  相似文献   

7.
陈建国 《魅力中国》2013,(16):371-372
豫剧板胡是豫剧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是整个乐队的核心,具有较强的领奏作用,俗称“头把弦”。它区别于其他剧种所用的板胡,其音色高亢、明亮、亦不失细腻、柔美之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豫剧板胡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不断改良、革新,以适应豫剧唱腔音乐的快速发展。在岁月的长河中,传统的豫剧唱腔音乐逐渐形成以演员为中心的不同唱腔的流派,这些流派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这些唱腔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其琴师的很大影响。老一辈豫剧板胡演奏家在实践中,也形成不同的流派伴奏风格特点,由王基笑先生等一批作曲家打破了豫剧唱腔的传统模式,其中〈红旗渠》这段唱就是优秀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淑慧 《魅力中国》2011,(1):123-123
我受数字电影《农家媳妇》的导演之邀,在剧中扮演一号人物周玉兰。该剧原是一出大型现代豫剧,曾先后在河南省两次大赛中荣获金奖和最佳叫座奖。这次要把它拍成戏曲艺术片,把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时间压缩在一个半小时之内,把唱段删去了很多。显然对于一直靠唱腔立在舞台上的一个戏剧演员来说,给我开辟了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看秦腔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家琪 《新西部(上)》2010,(5):112-112,59
本文分析了秦腔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式微和萎缩的原因,认为不在秦腔艺术本身,而在于振兴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措施.我们应借鉴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这一古老艺术获得新生的成功范例,从政府投入、剧目推陈出新、受众群体挖掘等方面立体应对文化消费的挑战,从而振兴秦腔,发展秦腔这一古老艺术.  相似文献   

10.
熟悉秦腔的观众,没有不知道易俗社花旦全巧民的。她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三滴血》是其代表作之一。18岁登台演《三滴血》,先后得到过尚小云先生、荀慧生先生对她这出戏的指导。她的“未开言来珠泪落……”让无数秦腔爱好者迷醉其中。  相似文献   

11.
白英 《中国西部》2016,(4):52-57
正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乡情唱不尽故事说不完扯开了嗓子华阴老腔要一声喊伙计哎抄家伙……――《华阴老腔要一声喊》2016央视春晚上,由谭维维、张喜民、华阴老腔演员合作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华丽亮相。特别是参演的农民,弹奏着自制的六角月琴和钟铃,吼出了已流传两千多年的华阴老腔,给全国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月里,在西安曲江寒窑庙会上,我有幸观赏了华阴老腔的现场表演,这黄土高坡上土生土长的唱腔唱段,浓缩了原生态的黄河文明,苍凉雄浑、群情激昂、刚烈豪放、荡气回肠,陕人的刚强性格跃然而出。正所谓"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相似文献   

12.
王宏伟  张鑫 《当代陕西》2011,(10):24-24
一元钱能干什么?在渭南,一元钱可以欣赏到一台专业而精彩的秦腔大戏,这就是渭南市秦腔剧团推出的“一元剧场”。据说,自从有了“一元剧场”,那可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13.
大秦之腔,古调新弹。金秋送爽的夜晚,慷慨激昂的秦腔之声萦绕在西安古城墙东、南、西三面上空,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隆重开幕。参加本届秦腔艺术节演出的新创剧目风格各异,精彩纷呈,代表了现阶段秦腔艺术发展的最  相似文献   

14.
易鸿 《中国西部》2012,(2):158-158
易俗杜秦腔——翻开旅行笔记本第一页,写着这大大的五个字。传说中的西北腔调,百年戏楼的身影,是我们寻访长安古风的第一站。铺开地图,寻找西案板街,那条古老的巷子深处,是我们要寻访的秦腔根据地——易俗社。  相似文献   

15.
我看孙存蝶     
中国戏曲说雅很雅,说俗也俗,是平民大众的艺术,这就造就了演员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本事。孙存蝶是一位天才的秦腔艺术家,他的丑角想像奇特,又极具放松,若能剔除一些悝悟与动作,风格有卓别林的味。他的表演如水决堤,随物赋形,以至汤汤汪汪,不可收拾,使台上台下的两者皆醉。这使他有了酣畅淋漓的长处,他有许多精彩的折子和本戏令人过目难忘,西北民众是酷爱秦腔的,酷爱秦腔的没有不喜欢孙存蝶,喜欢他模  相似文献   

16.
郭英蕾 《魅力中国》2011,(17):208-208
《秦腔》从夏天智与脸谱马勺的纠葛与热爱的角度,写出了秦腔这一戏剧形式的没落和难以拯救的无奈,从夏天义对土地的保护并为此在商业席卷的浪潮中挣扎和抗争中,表现出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村文化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分析了秦腔的文化意蕴。她汲取秦汉杀伐悲壮的时代遗风,经历了大唐盛世的雄浑大气,接受了宋元艺术融合的天然给养,最终悲壮地绽放在花雅之争的舞台上。进一步分析了秦腔文化的发展与特色,认为:第一,秦腔是秦人崇高人格的艺术化;第二,秦腔是秦人生命意识的共鸣与呐喊;第三,秦腔的发展受关中方言的影响,是关中方言文化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百年来,一个秦腔剧团能为世人所推崇者,一个是它的优秀剧目,一个是优秀演员。一百年间,演员随时光流逝者众,惟有这优秀的剧目,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依然活跃在当今的秦腔舞台上。在观众十分熟悉的易俗社大戏中,《三滴血》应是流传久远、影响至今的当红第一剧目。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一名电视播音员,但对秦腔情有独钟,在担任新闻主播的同时,又兼任戏曲栏目《秦之声》的主持人。然而有趣的是,她的女儿也继承母业,当上了电视播音员,同样爱秦腔、唱秦腔,并和母亲同台表演,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声。  相似文献   

20.
戏曲唱腔的起源是南戏和宋杂剧,南戏初期的"村坊小曲"和宋杂剧大曲为戏曲唱腔的最早形式。宋代、元代南戏、杂剧是戏曲唱腔的形成期,明代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是戏曲唱腔的发展期,清代的高腔、昆腔、弦索、乱弹及梆子、皮黄等清腔是戏曲唱腔的繁荣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