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首都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调查”数据,对首都十所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从网络信息消费结构视角出发,分析大学生上网获取学习信息、获取生活信息、上网沟通交流和娱乐休闲的媒介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手机是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首选媒介,电脑次之;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媒介使用存在结构性差异;大学生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三种媒介消费不同类型网络信息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使用的媒介存在替代效应.提出了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媒介使用自由度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一、导言当今大学生已成为电脑消费者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在电脑逐渐走进大学校园的同时,电脑的消费和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自身的关注。那么大学生目前对电脑的需求和消费水平,以及购买电脑前后的心理状况究竟怎样呢?本次调查以研究以上内容为目的,希望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能给大家一些电脑消费和使用方面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及特点,并对未来整个社会消费文化的构成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探究感知价值的五个维度同大学生餐饮品牌偏好、重购意向之间的影响关系,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并结合分析结论,从而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抢占行业市场份额,为以大学生群体为目标市场的餐饮企业提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4.
低碳旅游是对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的行动响应,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具体理念与技术,低碳旅游消费意向则是该理念与技术实施的认知保障。本文对大学生的低碳旅游消费意向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低碳旅游消费意向是建立在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方式基础上的,大学生群体对低碳旅游的了解尚处在概念性认知阶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成为了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作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和消费的潮流趋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收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大学生因为其年龄和群体的特殊,其消费心理与其他消费群体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虽然经济上尚未独立,但却往往有着较强的消费欲望,使得大学生的消费出现很多矛盾,在消费上存在类似不理性消费或过度消费的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研究除了对青少年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有所帮助,还能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帮助他们解决消费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消费文化及其价值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是他们走向成熟、挑战竞争、学会生存的重要标志。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导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当今教育工作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误区及其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露 《商场现代化》2006,(3):160-161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结构多样化、追赶时尚潮流、消费差距大和阶段性强的特点,大学生的消费存在着种种误区,应该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给予正确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其进行合理、适度、科学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引领着社会的消费潮流,映射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对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其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对策.帮助其走出消费误区,树立健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现状。不难发现在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方式、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许多大学生意识到了危机,悄悄地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保守和谨慎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导思想。政府应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现。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满足大学生对消费信息的巨大需求;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同时,可将适当的理财知识应纳入高校的辅导或选修课程中,通过灵活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行为进行规范。以培养健康向上的理财及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0.
符号消费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中出现了符号消费现象。这一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追求身份认同的同时助长了物质享乐主义情绪;张扬个性化消费的同时迷失了理性自我;价值观异化的同时造成审美标准的混乱。必须多渠道帮助大学生走出符号消费的误区:加强"三观"教育,优化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开设系统的消费理财课程,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理财理念;规范营销和宣传策略,净化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